分享更多
字体:

“流水兵”满营_基金基石动摇之因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01:25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贾华斐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当士兵流动过于迅速,营盘的“硬度”难免也会受到影响。

  不过短短十年间,基金行业内的面孔就已更换过几批。十年内,明星基金经理频频离职。而且,随着行业的扩容,对人员需求的增大,一些从业时间很短、投资经历缺乏的人得以承担了研究员、基金经理等事关投资者收益的工作,基金从业人员的平均从业时间已经越来越短。在近几年,随着肖风、成保良等基金行业大佬的离开,基金业创立之初就一直在基金业服务的掌舵者已越来越少,基金行业能够掌控全局、制定清晰战略的高管也呈现出明显缺失的现象,进而使得基金公司高管层面的人员流动也逐渐加速,基金公司难以形成统一的战略和鲜明的个性。

  这种人员流动由基金业的中坚力量基金经理蔓延至基金高管。不仅影响了基金投资的业绩、造成投资者对基金业的信心逐渐消减,甚至影响了基金行业自身的定位,使得近几年的基金行业一直在一定规模内徘徊,缺乏能引发行业深远影响的变革。

  今年逾四成基金“换人”

  开放式基金诞生之后,基金产品迅速扩容,由此前封闭式基金不足60只迅速增加至如今的800多只。在行业大扩容的同时,基金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也迅速增加。

  尤其是2007年初至2008年底基金行业大扩容的时期,来自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底,全国基金公司的注册从业人员为2890人,但到了2008年12月,人数增加至5166人,激增近80%。

  之后的3年,基金行业的产品数量迅速增加,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各基金公司在投研人员数量上的投入也一直在增加。这些因素导致整个行业的注册从业人员一直以不低的幅度增加。除此之外,在基金公司的市场、后台等领域,还有大量未注册但在基金行业从业的人员。

  人员数量激增的同时,是愈演愈烈的基金行业人员跳槽的现象。这其中,既有业绩优异的基金经理“私奔”单飞,也有券商、基金公司等各个金融机构频频挖角,甚至基金经理在业绩压力下不得不挂靴离去的现象。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今年就已发生了388起基金经理离职的现象,而去年全年仅发生了316起,离职频率越来越快。此外,目前市场的产品总数约882只,这意味着,平均约44%的基金都在今年发生了人事变动。

  19公司基金经理平均从业不足2年

  这样激烈的变动之下,很多基金公司不得不采用成熟基金经理“一拖多”、新基金经理匆匆上阵的方法来应对不断发行的新产品,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也越来越短。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09年之前成立的60家基金公司中,有19家(占全行业近1/3)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时间不足2年。其中,变动最频繁的中邮基金,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年限不足1年。约2/3的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不足3年。而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超过4年的仅有海富通基金(4.83年)和大成基金(4.31年)。此外,华夏、长城、华安和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也较为稳定,平均从业年限超过了3.5年。

  基金经理频繁变动不利于基金长期业绩的稳定,对投资者利益是一种威胁。虽然目前没有直接数据表明基金经理的从业年限与长期业绩之间的关系,但上述基金经理从业年限最短的一些公司多为长期业绩平平的小型基金公司。

  高管变更动摇“军心”

  基金高管的变更对整个基金公司以及行业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在基金行业最近的十年间,因股东更换、高管跳槽、任期已满等因素导致的基金公司高管的变动一直存在,但一些大型基金公司的高管团队一直相对较为稳定。

  在近一年内,高管的变动前所未有地密集且向大型基金公司蔓延,今年内,接近四成的基金公司更换了总经理,尤其是一些大型基金公司从创业期就担任公司总经理的泰斗级人物的离开,给整个行业的信心造成了一定影响。

  尤其是,与之前基金公司老总离职多为创办新公司或因大股东原因致使离职不同,近期的基金公司总经理离职诱因中,还加入了其他行业。这就意味着,对基金业人才的争夺已由基金经理这类投资型的人才上升至有战略视野的管理型人才。

  而对一家基金公司而言,总经理级别的高管离职带来的影响远超一位基金经理的离职,有迹象表明,总经理的更换在一定概率上会加速基金经理们的流失。譬如,在平均从业年限最短的浦银安盛、金鹰基金、万家基金和金元比联基金的总经理均在去年至今年有过变动,在成立的期间内,这几家公司的总经理也变动频繁。除了影响公司的人事稳定外,频频更换总经理的基金公司很难再在战略上形成连贯性,也缺乏自己的定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