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温州借贷危机:90老板跑路3人回国 温州政府急救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0 11:32 来源: 中国经营网

  自2011年年初,温州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危机以来,至4日,已有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目前有3人已返回国内。

  温州借贷危机:90老板跑路3人回国温州政府急救市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自2011年年初,温州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危机以来,至4日,已有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目前有3人已返回国内。

  最大“跑路”老板胡福林回国

  据东方早报消息,9日获悉,温州最大的“跑路”老板——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福林已在当天晚上回国,谈判集团的重组事宜。

  据权威渠道人士透露,胡福林是在昨天晚上19时30分许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其出发地为美国。这位人士还透露,今年以来,胡往返中美已有八九次。不过,温州有关部门人士9日表示,至少他个人还未得到此消息。

  9月20日,因资金链断裂,现年47岁的“眼镜大王”胡福林离境出走。胡福林是此轮温州老板跑路中名气最大的,也被视作是温州企业关停倒闭由规模较小的企业向大企业蔓延的标志。温州有关部门人士此前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胡福林“跑路”,“影响巨大并带来了连锁反应”。

  官方资料显示,信泰集团是温州眼镜业的龙头企业。该集团成立于1993年,员工3000人。旗下“海豚”品牌是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太阳镜品牌。但近年来,信泰集团除了主营眼镜光学产业,在外地还涉足太阳能光伏、房地产等。信泰集团所在的瓯海区相关部门披露,集团资金链断裂是因“投资面大,融资困难”。有消息称,胡福林欠款20多亿元: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元,月息高达2000多万元;银行贷款8亿元,月息500多万元。

  此前有消息称,身在美国的胡福林曾提出2点要求,满足即回国:保证他的人身安全、确保企业走出困境。

  “对这些要求,政府没法正面回答,但确实希望他回来,”昨天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他能回来,“政府和商会等各方一起发挥了作用。”胡福林是周的好友,同时也是该会的副会长。

  周德文还透露,他通过第三方联络人与胡有过沟通,“他的想法很简单,回国后暂时不会面对社会、媒体,也没办法面对,只有等重组一段时间、初见成果才可能面对”。

  9月27日,温州市政府网站发布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院《关于严厉打击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和金融秩序稳定的通告》,表示将坚决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行为,对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员工劳动报酬,或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的劳动报酬,经劳动保障部门等相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一律按法律规定,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依法从重追究刑事责任。

  随后,温州发布《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表示“对出走的企业主,要敦促其尽快返回,组织处置;对继续回避的,公安、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强势介入,严查快办;对恶意欠薪,搞‘假倒闭’、‘假出走’、‘假破产’的,要从严从重处理。企业主管部门、银行业机构、公安机关要相互配合,必要时控制相关人员出境。”

  90老板跑路3人回国

  知情人透露,温州有40多万家企业,官方数据显示有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这些都是有名有姓,具有一定规模的。政府并不希望出现企业倒闭和企业主跑路的现象,都在联系劝他们回国。目前有3个老板已经回来了。现在,仍在国内的很多企业老板手机不能关机,飞机起飞前,都要先打电话跟政府和供应商打电话说一声。

  在浙江不只是温州,民营经济同样较为发达的台州等地此类事件也时有发生。据调查,今年到9月底,台州除了有十几家企业老板跑路,还有至少两位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而自杀。

  温州270家担保公司集体歇菜

  央行温州支行今年7月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极其活跃,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其中,规模高达1100亿元。今年二季度,选择“民间借贷”的储户占24.5%,首次超越“房地产投资”跃居首位。512345>>

  自2011年年初,温州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危机以来,至4日,已有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目前有3人已返回国内。

  据《信息时报》消息,在温州了解到,担保公司一直在温州民间资本链条中充当着桥梁的角色,仅温州就有270多家的担保公司。但温州民间融资出问题之后,担保公司也集体“歇菜”了。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称,现在温州的担保公司几乎都处于歇业和半歇业状态。“现在担保公司基本上只收款,不放贷。”

  温州政府急救市

  据东方早报消息,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民间借贷余额约为3.8万亿。温州拟出台一揽子救市措施防止中小企资金链断裂。

  “国庆长假结束后两天里,省里、市里召集开会一直没停过,明天还要开。都是研究制定‘一揽子’救市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此次资金危机。”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昨日参加完温州市政府的一个会议后如是说。

  据介绍,温州市拟推出的一揽子计划包括申请新的贷款,以及减免中小企业税负的临时性税收政策等。

  而值得一提的是,另据香港文汇报援引温州市金融办人士的话称,温州市政府其实在9月底已向浙江省政府提交申请,要求浙江省政府向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600亿元,以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

  周德文称,昨天浙江省国税局相关人员与他会面,商讨出台针对中小企业减税和减负的政策征求意见稿,分别包括短期和长期的税收改革。“该项改革现在还处于调研阶段,但今年肯定会推出。”

  周德文称,对中小企业的减税和减负政策改革是一项重大工程,而对温州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可以推出特定法案,单独对某个区域内的企业进行临时性的税收政策。”他还建议,对于那种10人以下的微小型企业,已经为社会就业做出贡献,应予以免税。

  一位前央行官员也表示,据他了解,温州高利贷现状,投几十亿元资金进去,先将已停滞的实体经济盘活起来,再辅助以一系列措施,企业也就不会有那么大压力了。

  据了解,温州市目前已部署各家银行按照“属地管理、一企一策”的原则为中小企业解决问题。各家银行的温州分行目前都已经纷纷表态要支持中小企业信贷,建行温州分行已将向中小企业放贷的利率,在目前的基础上下降10%。

  另据温州当地媒体昨晚报道,温州市常务副市长孟建新认为,当前政府的主要工作是强化对小额贷款、民间借贷等方面的规范、监管和服务,全力保障温州金融稳定和发展。

   民间借贷今年坏账或达1500亿

  据南方日报报道,在温州,民间借贷已成为楼市后的首选投资替代品。温州模式一直被作为民间金融的试验田和榜样,规模庞大的民间借贷为温州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据此前阿里巴巴集团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显示,在温州等地,超过50%的小型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完成融资。

  央行温州中心支行上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显示,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市场。而来自温州官方的文件也首次证实,当地民间借贷规模相当于温州全市银行贷款的1/5。

  泡沫吹大后,风险必然接踵而至。据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产,估计今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

  民间借贷余额年中已达3.8万亿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近日,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估计,中国民间借贷余额在2011年中期同比增长38%至3.8万亿元,占中国影子银行贷款总规模(中金公司估计)的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

  进入2011年,货币政策逐渐收紧,央行连续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紧缩政策下,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的难度增加,因此转而求助于民间借贷。但是,经过了上半年的快速增长,近期以来,以温州等地为代表,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事件开始陆续出现。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称,已经发生的违约事件多与过度举债或涉足投机领域有关,而且即便是在温州,出问题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当地仍是少数。目前温州民间信贷平均利率大致在24%~25%,利率达50%~60%的民间信贷并不多。5<<12345>>

  自2011年年初,温州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危机以来,至4日,已有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目前有3人已返回国内。

  “民间借贷的违约并不会直接导致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升,但是存在数种间接传递的渠道。”中金称,如果未来出现和2008年类似的不良贷款增长,银行业小企业不良贷款预计将增加1550亿元。银行业小企业不良贷款将上升1550亿元,相当于公司贷款总额的0.46%。

  “监管机构不会禁止民间借贷,但是会打击民间借贷中介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中金报告还称,银行自今年中期以来就注意到民间借贷的潜在风险,并且进行了客户排查。因此,银行受到牵连的风险基本是可控的。

  银行承诺不抽资不压贷

  随着老板跑路跳楼等现象集中爆发,温州各级政府纷纷介入。9月29日,温州市政府出台了多项解决中小企业债务危机问题的措施。这些政策要求银行业机构不抽资、当地政府抽调25个工作组进驻市内各银行,防止银行抽资压贷导致中小企业资金断链。

  中小企业生存状况还引起了国家决策层的高度重视。10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赴浙江考察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他表示,“跑路”和“跳楼”在温州毕竟是极少数。温家宝要求,政府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加强对中小企业民间借贷的监管和引导,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

  国庆长假期间,包括农行、建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温州分行都表示,将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对中小企业不抽资、不压贷,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困境。

  中央批准浙江自行首发80亿元地方债

  据《中国日报》(China Daily)报道,中国浙江省政府今年将发行人民币80亿元(合12.6亿美元)的债券,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这也是中国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试点的一部分。

  报道援引浙江省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央政府已经批准此次发债。此次发债将等规模发行3年期和5年期债券。

  浙江省财政厅厅长钱巨炎称,发债收入将被用于为在建的市级和县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特别是保障房项目。钱巨炎还表示,财政部早些时候选择两个省和一个市参与上述试点,为地方政府探索新的融资渠道。

  根据中国的预算法,地方政府不能直接发债,但根据2009年推出的一项计划,财政部一直在代表地方政府发债。

  温商长期跟风“炒作”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高利贷之风与雄厚的温州民间资本放弃实业、青睐投资“赚快钱”不无关系。周德文介绍,在2000年以前,温州资本基本还是做实业,但随后,温州商人发现了赚钱更快的方式——投资房地产,于是,温州炒房团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

  周德文指出,温州资本随后于2003年进军山西煤矿、2007年收购新疆油井,“投资视野”越来越开阔。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温州资本开始涉足创投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领域,并于近一两年的时间中,在银根收紧的背景下投向民间借贷市场。

  在周德文看来,大批企业逐渐放弃实业,转向投资房地产以及虚拟经济,这是危机的信号。

  多米诺骨牌效应隐现

  看起来是几个老板逃跑、跳楼,但由于他们背负的巨额债务,以及背后复杂的债权人关系,周德文对本报表示,温州金融的恶性循环已经开始。

  “今年温州将出现‘三逃’。首先是中小企业倒闭和逃跑,如果国内宏观政策和国际经济复苏等外部环境没有改变,将有约40%的中小企业倒闭。”周德文说,很多中小企业应急借一个月高利贷还可以承受,但是超过半年就很危险了。

  企业承受不了高利贷,资金链断裂后倒闭,不仅招致各类恶意讨债行为扰乱正常的经济生产活动,周德文还认为,“其次就是担保公司逃跑,包括寄售行、典当行、租赁公司以及各类无名分的吸收社会资金的‘地下钱庄’,开始跑路。”

  温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徐峰在电话表示,企业债务危机集中爆发,信用担保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行业中很多人都遇到本金收不回来的境遇。5<<12345>>

  自2011年年初,温州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危机以来,至4日,已有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目前有3人已返回国内。

  在温州街头,数月前还风光红火的寄售行,很多都已经倒闭歇业,或者停满了抵押的豪华汽车,锦绣路上某高档酒店的销售经理说,近两个月来吃饭的温州民间放贷人(俗称“老高”)明显减少。

  最后,周德文还指出,最可怕的第三逃,即“银行逃”。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7月,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目前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为1100亿元,占温州全市银行贷款额的20%,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

  “实际上,每个银行都或多或少、变相涉及民间借贷。最明显的就是,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巨大差异,导致很多贷款流向民间贷款。”周德文表示,在很多观点看来,一旦走到这个阶段,就可能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甚至威胁到社会安定。

  更富有“温州特色”的是,由于当地公务员拥有特殊的信用等级,单凭信用就可以借50万元,加上向银行抵押屋子贷款100万,每个公务员平均都能不费力凑200万,加入放贷大军,周德文表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二季度调查,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成为温州人眼中“最合算的投资方式”。截至调查时,温州已有89%的家庭个人、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目前,温州地区80%以上的家庭参与民间借贷,60%的企业牵扯到民间借贷。

  600亿元为高利贷埋单?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还有信息称,温州市政府9月底已经向浙江省政府提交了名为《关于要求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的请示》“求助”。该笔贷款规模600亿元,申请为期一年,专门用于支持各在温州银行机构增加对困难企业的融资规模,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对此,温州市有关部门人士对上述文件均未给予回应。而根据央行官方网站关于《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央行确实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发放紧急贷款,发放对象包括“经总行批准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外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对上述消息,周德文的反应是:“600亿元肯定不够”,“即便是1000亿元也不一定能解决现在的问题。”

  周德文称,民间借贷出现多少坏账、有多少企业主跑路根本无法统计。“那些资产状况出现问题的企业根本不会向协会或政府申报真实的资金状况,否则债主们都要冲到企业去挤兑了。”

  据温州市经信委监测,温州市民间借贷规模约在1200亿元。而据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叶小希预计,现在已跑路的高利贷资金肯定超过100亿元,但在500亿元之下。

  周德文昨日称,他个人相信央行会支持向温州发放这笔金融稳定再贷款的。

  据前述报道,再贷款的发放管理、承贷银行、偿还责任等,由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总行的指导下组织落实。

  不过市场也有质疑的声音。

  “600亿元?这显然太多了。”上述前央行官员说道。他说,央行发放金融稳定再贷款的前提是确定发放对象的资金状况已经危及到大金融的系统稳定与安全。“而温州现在面临的高利贷情况,大多为民间借贷,直接从商业银行走的贷款比例并不高。”因此,“温州目前的局面不足以定性为危及到金融系统稳定”。

  数名经济界人士则提出,温州现在泛滥的“高利贷崩盘局面”,到底涉及多少坏账,其中本金和利息各有多少?而其中又有多少企业是能通过盘活资金链维持下去的,又有多少企业已经是资不抵债的,都需要有个明确的披露。“现在全国出现小企业担保违约、资金链断裂的区域并不只有温州一个”,“今年你温州要了600亿元,明天你河南也来拿1000亿元,政府凭什么要给你埋单呢?”

  “关键是,如果按照目前5倍左右的货币乘数计算,600亿元的再贷款就等于向市场再添加了3000亿元的新增货币(编注:部分学者认为这种再贷款几乎相当于央行直接印钞)。”上述前央行官员不无担忧地说。5<<12345>>

  自2011年年初,温州部分企业出现资金危机以来,至4日,已有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目前有3人已返回国内。

  为填补国有金融体系内资金断链问题,央行有过向数家银行、证券公司发放金融稳定再贷款的先例。

  学者:民间借贷合法化不可行

  面对目前温州出现的现象,鼓吹民间借贷合法化和“阳光化”的声音不乏支持者。不过,对于这一观点,有学者表示担忧和质疑。

  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认为,民间借贷是自发性的市场投机行为,政府出台政策时必须谨慎又谨慎。

  “很多借款人明明知道30%—40%的利率很高,但是还是选择了到高利贷去融资。这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投机的行为,其自身也知道这只是饮鸩止渴。”陆磊认为,不能因为这种民间行为牵涉面较广,就提升到全局金融的地位,由正规金融来埋单。

  此外,对民间借贷规范化管理也存在较大的难题。陆磊认为,将其纳入正规金融监管,意味着另一种新型的金融机构诞生,这对于制止不受监管的体外民间借贷行为很可能效果甚微。“此前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专门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但民间借贷依然火热,‘阳光化’并不意味着民间借贷会消失,体外循环会照样存在。”

  陆磊担心,一旦让正规的金融机构介入解决民间借贷风险,真正的风险就会来临。若建立如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某种民间借贷承接机制,只是进一步将问题放大,并将进一步鼓励投机和高利贷行为,有违审慎金融的原则,甚至引发道德风险。

  陆磊认为,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或许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小企业金融工具,解决优质企业发展资金“源”的问题。同时守住正规金融体系与民间借贷之间的防火墙,打击非法集资。“该追索的按照法律求索,让其他的高利贷企业自生自灭,一切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相关报道:温州一公务员涉嫌非法吸储被批捕

  据东方早报消息,为了还债,温州洞头县公务员张某先向他人借款,再放高利贷赚利差,资金链断裂后“跑路”,被警方抓回。日前,张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该县检察院批捕。据交代,他共借款约2500万元,尚有2000多万未还;办案检察官称金额可能还要更高,具体案情仍在侦查。

  39岁的张某是洞头人,原系县财政局预算科工作人员,2009年10月前,因建房、购车、参与赌博欠下50多万元。为还债,他先向他人低息借款,再高息借出,但借出的钱很多不能收回,资金链一直紧张。为盘活资金,张某把目光转向好友方某。方某经营担保公司,张某有时把借来的钱放在方某公司,由其放贷赚利差。张某特意跟方某提起自己在股市赚了多少钱,方某遂提出由张某帮其炒股,今年3月中旬到5月陆续给张某汇款520万元用于炒股,但张某将钱用于放贷,资金链依旧没有盘活。到7月,张某向方坦白,并陆续归还了520万。

  由于窟窿越来越大,张某已无力回天,最后选择“跑路”。8月5日,张以“送父亲到上海看病”为由向单位请假后,音讯全无。8月16日,张某在沈阳被抓获,身边仅剩2万余元。

  侦查机关目前查明,张某曾向20多人借款,主要来源是私人或担保公司;并以5分~1角月息出借,主要是吸毒、赌博人员。(编辑:郭英鸽)5<<12345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