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严抠风险等级,严控高息揽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1 02:33 来源: 红网-潇湘晨报

  

严抠风险等级,严控高息揽储

  “卖者有责”能否遏制住变味繁荣的理财市场,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插图/侯东梅

  身处房地产调控、资本市场缺乏上涨动力的负利率时代,越来越多百姓通过理财产品抵御通胀;而有些银行在今年货币趋紧、揽储压力巨大的背景下,逐渐偏离代客理财理念,将理财产品作为充时点的工具,理财市场乱象丛生。

  经过多月的公开征求意见,银监会9日正式印发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理财的风险评估、保证收益、变相揽储等方面做了细化,厘清了理财买卖双方角色,希望将“变味”的理财引向正轨。据新华社电

  旺销背后是变味的市场

  数据显示,2010年15家主要银行的理财产品共为客户创造560亿元的收入。截至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规模达8.51万亿元,远远超过2010年全年的7.05万亿元。银行已成为个人投资者选择购买理财产品主要渠道。

  然而,理财市场却潜伏着信息披露不对称、欺诈销售等乱象。据财汇数据显示,三季度到期产品数量为4968只,其中仅1142只产品公布到期收益率,占比不到23%。

  此次正式印发的《办法》不仅要求商业银行做好信息披露工作,还要求销售理财产品必须明示风险,对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级,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商行应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审慎尽责开展理财产品销售。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规范了销售环节的行为,明确银行作为销售商的定位,厘清银行与投资方和资金使用方的关系。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做好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真正做到“卖者有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买者自负”,最终实现“将适合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实现合规销售,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不得无条件承诺高收益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在4%至6%的水平,有部分银行甚至推出了收益率超过20%的理财产品。但并不是所有理财产品均能达到预期收益,此前一些商业银行推出挂钩汇率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出现过零收益状况。

  中信银行理财分析人士指出,受产品结构和产品条款设计因素影响,对于结构性产品而言,如果挂钩标的出现最极端的不利情况,理财产品很可能出现零收益。

  新出台的《办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商业银行不得承诺或变相承诺除保证收益以外的任何可获得收益。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教授赵锡军表示,银行只是代客理财,并不能决定到期收益情况,理财产品不同于存款,有达不到收益的风险,销售人员应该在推销产品时明确告知客户。

  监管层严控高息揽储

  眼看利率跑不赢CIP,不少居民存款“大挪移”,经受考核压力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却在9月初出现存款负增长,较8月末出现大幅减少,揽储压力不言自明。今年以来,央行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升至21%,银行流动性压力加剧。

  中信银行理财分析人士认为,与去年相比,今年银行理财产品呈现出两大特点:产品短期化;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中长期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倒挂。赵庆明认为,出现这些特点与银行利用理财产品冲时点有关,有些银行为了月末冲点,出售短期理财产品,通过技术处理,将这部分钱留在账户上作为存款。

  对此,《办法》提出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将存款单独作为理财产品销售,不得将理财产品与存款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商业银行不得将理财产品作为存款进行宣传销售,不得违反国家利率管理政策变相高息揽储。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认为,银行不应只盯着短期理财产品冲时点的作用,而应多创新符合客户需求的新理财产品,随着《办法》规定的细化,银行理财产品也将逐渐回归正途。

  [新闻链接]

  风险不匹配,

  客户仍可自愿购买

  本报长沙讯《办法》要求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匹配原则审慎尽责开展理财产品销售,客户只能购买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这是不是意味着客户评估与产品风险评级没能匹配就不能购买呢?

  记者从银行实地了解到,目前就算是不匹配,还是可以办理的,其前提条件是在理财产品经理揭示风险下,客户本人在产品协议书上确认:“本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适合购买本产品,但是根据自身情况,仍自愿购买本产品”。

  《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在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书中明确提示,如客户发生可能影响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形,再次购买理财产品时应当主动要求商业银行对其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

  长沙某商业银行韶山南路支行的一位理财经理认为,客户只能购买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其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这种做法并不一定为客户所认同,不能一刀切,因为客户的需求不同,就算是他的投资风险能力不是很高,但是还想购买相应的产品,银行多半会为其办理,银行这时候需要尽到提示风险的责任。

  实习记者周连武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