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资本泡沫破灭 辟谣否认申请600亿救急贷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1 13:51 来源: 中国经营网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升级,关于“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温州政府求贷600亿稳定金融”等传言甚嚣尘上。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随着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升级,关于“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温州政府求贷600亿稳定金融”等传言甚嚣尘上。
温州否认求贷600亿
温州银监局局长张有荣表示“600亿贷款的传言子虚乌有”。他还透露,初步统计温州有21家银行在此次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中受到牵连,但温州银行业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资金最多不过区区数十亿元,温州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不可能出现明显上升的趋势。
传言一:温州市政府向浙江省政府提交请示,希望由省政府出面向人民银行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6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温州银行机构增加对困难企业的融资规模。
传言二:里昂证券调研报告称,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到10000亿元,估计今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变成坏账,坏账总额最高将达1500亿元。
坊间还传言温州大笔银行信贷资金进入了民间借贷。
传言三:89%的温州人或家庭参与了民间借贷。
温州银监局:这600亿的数字纯属“子虚乌有”,银监局没有听过这样的数字,并且对这一数字感到“很惊讶”。
温州金融办:“没听说过。”
温州银监局:温州目前不良贷款余额为22.72亿,即使15.86亿受牵连资金全部变成不良贷款也只有38.58亿。如果温州民间借贷总量达8000亿,根据传言有八成资金来自银行,就是说有6400亿银行资金投入民间借贷,这个数字超过了温州现有贷款总额。
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该行向300个有从事民间借贷的监测户发出调查问卷,收回266份有效问卷,其中89%家庭是资金出资方。调查是针对这300个有民间借贷的家庭而不是针对全市的调查。
前日有报道称:“9月底,温州市政府向浙江省政府提交《关于要求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的请示》,由省政府出面,向人民银行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600亿元,期限1年,专门用于支持温州银行机构增加对困难企业的融资规模,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但一位当地权威人士透露,截至目前他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文件,“如果有,我应该能看到”。他还强调,目前温州市场的资金面相对稳定,没有必要申请这600亿的再贷款。张有荣明确指出,这600亿纯属“子虚乌有”,银监局没有听过这样的数字,并且对这一数字感到“很惊讶”。香港媒体引述的消息出处——温州金融办有关负责人也称“没听说过这一回事”。
这似乎并不是温州被“误读”的第一个信息。温州当地媒体昨日大篇幅报道“89%温州人或家庭参与民间借贷是典型的断章取义”。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周松山透露,该行工作人员向300个有从事民间借贷的监测户发出了300份调查问卷,最后收回了266份有效问卷,其中显示有89%的家庭是资金出资方。“这300个家庭本身全部都有民间借贷,调查是有特定统计范围的,根本不是针对全市的调查。”
多部委判定未现企业倒闭潮
到底是放任不管,还是应该拯救?
对于温州目前出现的企业老板跑路潮,多个中央部委的调研给出了与媒体完全不同的结论。
“那些企业主因赌博输了钱导致要跳楼的,就让他们跳吧。”10月10日,一位中央某部委人士在社科院举行的2011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会上说。
根据了解,温州等地爆出不少企业主因为融资困难,出现负债跑路的情况后,包括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央行等多个部门分别派调研组进行了调研。这些调研组同时到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也进行了调查。812345678>>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升级,关于“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温州政府求贷600亿稳定金融”等传言甚嚣尘上。
调查的结论是,凡是坚持主业不动摇的企业,并没有出现大的资金困难情况,甚至不少企业还有较大的净存款。出现巨大的债务问题的,往往与从事房地产炒作,以及非主业,并进行了大额民间融资等有关。上述出现困难的企业面不是很大,倒闭的企业仍远远低于新创立的企业,整体的企业总数仍在快速增加。导致企业出现问题并非国家调控所致。调查发现,不少企业宁愿选择目前的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否则资金压力将更大。真正导致目前企业资金困难的主因是物价上涨、劳动力等成本上升。
也正因此,中国社科院给出预测认为,尽管目前存在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但整体经济仍维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2011年的经济增速为9.4%,明年则进一步放缓到9.2%;2011年全年物价涨幅为5.5%,明年涨幅为4.6%。
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陈佳贵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经济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经济大幅下滑的二次探底情况。从现在起到明年,稳定物价仍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目前的调控政策需要以“稳”为主。即使经济增速略低一些,也没有关系。
“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最好保持在8-9%之间。”他在该发布会上说。
根据目前媒体披露的信息,自今年年初,温州已有90多个老板负债出走,目前有3人已返回国内。目前温州等地正在采取措施,避免当地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曾在“十一”长假期间赴温州进行了调研。
不过根据目前多个部委的调查,实际整体的企业运行情况良好,出现老板逃跑的企业往往存在从事非主业,并进行了部分民间高额融资的情况,而这并未影响到整体经济。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文波在上述报告发布会上指出,根据调查,尽管有一些企业反映经营比较困难,但是并未造成企业倒闭潮,实际上新增的企业比倒闭的企业更多。不过,调查发现,企业资金困难的确存在。
“有意思的是,很多企业主认为,如果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则会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则进一步加剧资金紧张程度。也正因此,企业甚至宁愿选择紧缩的政策。所以目前的(企业资金困难)问题,并不是改变调控政策就可以解决的。”王文波说。
无独有偶,央行派出的调研组也发现,目前没有出现大规模企业倒闭的情况,这与此前工信部的调研组结论一致。
央行调研组了解到,温州很多从事主业为主的企业资金情况良好,甚至还有大的净存款。
但整个中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确利润率比较低,经营也比较困难。工信部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7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运行状况良好,但困难企业更加困难,特别是小微型经营困难加剧,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3%。低于全部工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6%。
工信部的夏季运行报告显示,1-7月份,在31万户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户数为4万户,亏损面为12.7%,各月亏损面总体变化不大。但需要引起关注的是,企业亏损程度却在逐月加重,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由1-2月的22.2%上升至1-6月的41.6%,1-7月又进一步升至46.9%。
工信部目前正在起草相关文件,预备出台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利企业的帮扶措施。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监测预测处谢三明指出,中小企业困难不是一时的情况,“小企业资金紧张,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导致这个问题长期存在的机制需要解决”。
浙江228名老板逃逸
据《东方早报》报道,受宏观调控、资金链断裂等影响,今年1-9月浙江共发生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为近年同比最高,其中不乏员工数千人的企业。浙江官方关于企业主逃逸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这些企业共拖欠14644名员工7593万元薪酬,欠薪人数和欠薪数额均为历史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于2004年12月首创的“欠薪应急周转资金”在企业主逃逸后发挥了重要作用,老板跑路3-5天,地方政府即给员工垫付拖欠工资,全省至今未因此发生一起大规模群体性事件。8<<12345678>>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升级,关于“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温州政府求贷600亿稳定金融”等传言甚嚣尘上。
9月底完成的“报告”认为,随着元旦、春节传统欠薪高发期的临近,今后3个月欠薪逃匿案件还将持续高发。
跟往年临近年末才有企业老板跑路不同,今年浙江自4月起就有老板跑路,之后逐月增加,至8-9月达到顶峰。
“9月21日温州1天跑了8家企业的老板,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与去年同比增长41.6%。”浙江主管部门人士介绍,浙江跑路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产业,不乏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如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报告”显示,往年七八成的老板跑路多发生于外地人租赁经营的加工厂或小作坊,员工仅数十人,其中建筑包工头占了很大份额,可今年却没有一起;即便是发生在金融危机的2008年,浙江因老板跑路而欠薪的员工数量也只5000-6000人,可今年1-9月便达14644人,与去年同比上涨197.9%。7593万元的欠薪总额与去年同比上涨361.9%,其中欠薪数额最多的为温州瑞安恒茂鞋业,共欠上千名员工薪酬600万元。
诱因均为资金链出问题
9月,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组织员工外出旅游。2天后员工返回,发现老板和设备都“蒸发”了,事先没有一点征兆。“报告”认为,近期发生的老板跑路事件,多数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表面正常情况下发生的,事发前没有明显征兆。其诱因基本相近,主要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信贷紧缩、民间借贷、经营不善、盲目担保引发资金链断裂,如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首先收缩中小企业贷款,转而寻求民间借贷,但高额的利息使得企业不堪重负,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另外,原材料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也加大了企业生存压力。
6月下旬至7月上旬,阿里巴巴集团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走访浙江宁波、温州、台州、金华、嘉兴、湖州和绍兴7个城市的94家小企业、4家专业市场和12家当地银行,并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对浙江2313家小企业进行网上调研,同时结合阿里巴巴对杭州本地小企业的走访和调研结果形成《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认为长期以来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较为突出,小企业并不是传统银行的主要客户,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0%。
9月27日,温州正得利鞋业有限公司老板沈某从家中跳楼身亡。温州鞋革协会初步判断为沈某是借了民间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希望银行在收贷后继续放贷而不得,迫于压力跳楼。沈某拥有3个女鞋品牌,产品以内销为主,年销售额在4000万-5000万元。在其身亡后,企业运营平稳,管理层最大的希望是银行不要抽资。
温州败在转型升级缓慢
老板跑路并不仅发生在频频见诸报端的温州,“报告”统计,除温州以84起居首外,嘉兴、金华、台州分别以49、30、29起紧列其后。
浙江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所长陈诗达表示,温州民间资金雄厚,长期在体制外流动,通俗地说就是高利贷盛行。在宏观调控下,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取贷款,只能转而去借高利贷,令企业不堪重负。另外,温州当地人有四处闯荡、投资的传统,跑路的企业主其主业大多没问题,而老板将自有资金,或者通过主业申请到的贷款投资到了房地产、矿产等大宗商品当中,后者恰恰是当下的调控重点,令其受损严重。如信泰集团的眼镜产业一直在正常经营且具有较高知名度。
他认为,政府施救之前,必须先搞清楚企业资金困难的原因,只有主体产业遇到资金困难的企业才值得救援。政府的重点是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纠正市场弊端,而非直接干预市场。
“老板跑路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产业转型升级未能很好地完成。”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史晋川表示,目前的情况跟2007年-2008年初类似,招工难、生产成本上涨、银根紧缩、CPI高涨,如2008年初高达8.1%,中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双防政策。到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浙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弊端暴露无遗,但之后为政府救市所“掩盖”,搭上经济复苏的便车,未能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进行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温州之所以企业主逃逸高发,是因其转型升级缓慢,滞后于杭州、宁波等地,高新企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在经济中所占比例不高。另一方面,温州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城市要素集聚不强,正规金融方式融资能力不强,而民间借贷活跃,企业资金对民间借贷依赖性强,一旦民间资金本身出现困难,老板跑路多发便成为必然。8<<12345678>>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升级,关于“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温州政府求贷600亿稳定金融”等传言甚嚣尘上。
相比温州、金华、台州等民营经济活跃地区,曾被称为承袭苏南模式的嘉兴以49起企业主逃逸事件名列第二而令人诧异。嘉兴学院教务长徐永良分析表示,苏南模式的最初意义是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为主,而非浙南等地的私营经济为主,发展到现在就是以外资大量进入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如苏州、昆山等地。而嘉兴自1995年开始企业改制至今,民营经济占了绝大多数,已脱离苏南模式,反而跟浙南模式相似。嘉兴虽然也有产业集群,如平湖的服装、海宁的皮革、桐乡羊毛衫、嘉善的木业,可大企业不如温州等浙南地区,90%以上为小企业,且利润率较低,外贸依存度高,一旦外需疲软,生产成本上涨,银根紧缩,便会受到较大冲击。
温州出台减负17条减免微小企业税负
据每日经济新闻消息,10月10日,从温州市财政局获悉,针对目前的企业状况,温州市财政地税系统近期出台了17条财政新规,调整内容主要针对企业兼并重组以及小微企业相关的税收,其中不乏“不征”“免征”“减免”等字眼。
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周德文透露,浙江省国税局近期与其会面商讨出台针对中小企业减税和减负的政策征求意见稿,分别包括短期和长期的税收改革,目前还处于调研阶段。
对于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温州财税新规明确,对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权、债务及劳动力的企业产权转让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企业内部股权重组,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股权转移过程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过户不征收营业税,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不发生转移的,不征收契税;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注销、破产后,债权人(包括注销、破产企业职工)承受注销、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以抵偿债务的,免征契税;对非债权人承受注销、破产企业土地、房屋权属,凡按照《劳动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妥善安置原企业全部职工,其中与原企业30%以上职工签订服务年限不少于3年的劳动用工合同的,对其承受所购企业的土地、房屋权属,减半征收契税等。
税负调整也“照顾”到目前处于困境中的小企业。原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司副司长、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在微博(http://weibo.com)上提到,治理温州企业类的问题,正确的做法是给小企业松绑。
温州的财税新规提到,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自谋职业城镇退役士兵,且与上述人员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可按实际招用人数每人定额减免500元当年应缴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等。
温州市财政地税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规旨在帮助解决企业目前在融资、整合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的困难与问题。
温州现象引撬动政策猜想
据第一财经日报消息,近期频爆温州民营企业资金链紧张及老板“跑路”现象,在触动中央政府关注同时,也令舆论担忧:这种现象会不会有蔓延趋势?在紧缩政策下,各地是否广泛存在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民间金融风险滋长现象?
在这种忧虑下,市场出现预期,认为当前中小企业困境有可能撬动宏观政策,令其更倾向于宽松。
多位企业主和银行业人士表示,资金链紧张问题在各地中小企业中较多见,但严重程度有差别。关于其政策影响,有经济学家对本报评论称,温州现象还属局部问题,需个别解决,即使宏观政策有所变化,也宜采用针对性财政政策,而货币政策不变。
在地方政府的紧急干预下,温州老板“跑路潮”已出现了一些开始解决问题的迹象。
9月21日因资金链断裂走投无路而“跑路”出走美国的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10月9日19点半从美国回到上海。他表示,希望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努力自救,走出困境,重振企业。8<<12345678>>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升级,关于“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温州政府求贷600亿稳定金融”等传言甚嚣尘上。
但目前经济观察者所关心的,已经不仅仅是温州一地,而是在其他各省的民营经济,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和风险。
吴江市是江苏省民营经济较发达的一个地区,该地一民营企业负责人对本报称:资金成本太高是目前当地民营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其次是税负太高。
“银行贷款要百分之十几的综合利率,民间借贷,拿到百分之二十几都是看朋友面子了。做实业的利润怎么可能支撑这么高的成本?早晚要崩掉的嘛。”他认为综合成本上升已将企业利润削得很薄,“像苏南这边的企业,前些年有些积累,近年很多都掏空了。只是都好面子,不说而已。”
安徽一些中小企业主的日子也并不舒心,尽管还没有出现温州那种惊心动魄的情况。
一位安徽的服装企业主对本报表示,目前他在安徽还没有听说大面积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情况,但他也并不乐观,“因为现在全国民间借贷都很厉害,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向银行借贷太难或借贷成本太高。”
在谈到中小企业面临的难处时,这名企业主称,今年他的企业利润几乎为零,主要是出口这一块已经不再做了,转向国内市场,而在借贷方面,“银行收紧也它的考虑吧”。该服装企业目前拥有员工50~60人。
近两年,安徽各县市,甚至乡镇,随处可见服装加工企业和小作坊,主要承接来料加工。“最近这样的小企业和作坊确实倒掉不少。”上述服装企业主透露,主要原因还是成本上升。
据称,当地服装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了30%~80%,工人工资也不断提升,甚至介绍一个熟练工人都要给介绍人500元的“好处费”。
而在出口加工制造业发达的广东省,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成本上升和资金链紧张的双重压力。
东莞今年倒闭的两家企业之一——金源玩具有限公司原财务主管在老板“跑路”之后,接受媒体采访称,当金源玩具需要对外融资时,由于没有房产可用于抵押,以及玩具企业今年的经营状况本来就面临较大风险,几乎没有什么金融机构愿意贷款给它。
一家深圳塑胶玩具制造商听到询问企业融资问题时,尴尬一笑,说:“出口加工型企业历来对融资很陌生,他们基本是用自有资金在发展,如果自有资金没了,就玩完了。”
“比如说去银行贷款,我们完全陌生,程序不知道,其中有何秘籍也不知道,更没有认识的人。自从金融危机以后,外贸形势本来就不好,估计银行业更不会贷款给我们。”他认为,银行贷款这条路基本行不通。
今年年中,广东省中小企业局针对200家中小工业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经营首先遇到困难是融资难,即使能贷到款,中小企业也难以承受高昂的融资成本。
据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调查,上半年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达18.45%,小额贷款公司超过六成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2倍以上。
其次是利润受挤压。据调查,该省有80%的中小企业表示综合生产成本同比上升,其中19%的企业反映涨幅超过20%。由于中小企业不少从事产能过剩行业,议价能力不强,上升的成本无法有效转嫁出去,使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
浦发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詹定国对本报表示,今年其所在分行新增贷款去向,大概有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中小企业,三分之一大型企业,三分之一国有企业、政府平台。“不过据我观察,中小企业贷款增加的部分,基本被原材料涨价‘吃掉’了。”
詹定国进一步分析称,中小企业资金链紧张,既有企业的问题,也有金融系统的问题。
企业方面,传统制造业利润比较薄,很多老板谋求转型、投新项目,很多资金链的问题就是多元化投资、过度投资导致的。此次浙江情况比较严重,因为浙商的投资往往是很多元化的。
银行系统方面,实际存款利率为负,那么市场的无形之手就会自然地将资金引导到小贷公司、引导到民间借贷渠道,那里才是真正能反映资金的价格的。8<<12345678>>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升级,关于“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温州政府求贷600亿稳定金融”等传言甚嚣尘上。
“但是我们不敢上调利率,因为一旦利率上调,热钱涌入太厉害,这也是金融体系不开放所导致的。”詹定国有些无奈。
但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民营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些困难还是局部现象,尚不足以成为改变宏观调控基调的理由。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本报表示,温州的这个事情,如果仔细剖析每一个案例,可能会发现其中有不少企业实际上是因为介入到投机性的活动中才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私营企业的企业信心还有利润都比较平稳,而私营企业被认为包含了较多的中小企业。
国家统计局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数据显示,规模以上的私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8663亿元,同比增长39.3%,增速大幅高于全国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速11.1个百分点。
统计局的数据还显示,规模以上私营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3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规模以上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与此相呼应的是中国上市公司在三季度的季报。数据显示,目前两市共有820家上市公司提前发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喜公司有631家,预忧公司有180家,不确定的有9家。从业绩增减公司占比看,目前的预喜公司占76.95%,预忧公司占21.95%。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表示,尽管中国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但不能因此重开货币龙头。
“温州跑路的企业正是因为前两年通胀下资产价格上涨过快,企业调动资金大量转移而造成的资金链断裂。”周其仁表示,中国仍需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只有将通胀彻底“打下去”,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才能真正好转。
鲁政委也表示,从政府近期多次强调要通过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把价格降下一部分来看,应对通胀仍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依然要巩固应对通胀的成果,而温州的事件只能说是局部问题,需要个别解决。
周其仁同时建议,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降低小企业税费等措施,“增值税、营业税等等可以降低,想出台的加税政策不要再出了,降税的政策要赶快出。降税要比金融政策对小企业更有普遍性,同时降低各种费用。”
追踪万亿的温州游资
无论是炒房、炒股、炒煤、炒红酒,炒文化产品、还是炒豪华邮轮,赚钱永远是温州商人的第一宗旨。自今年4月以来,温州中小企业老板欠债“跑路”的消息不断。由融资等问题引发的中小企业倒闭潮让整个民间借贷体系的防线分崩离析。
然而,仍未能让人反思的是,巨额的民间借贷危机仍在渐渐发酵。这些聪明的温州商人,一定想不到,这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从个体经济中的明星企业,到沦为今日被游资“秒杀”的逃兵,不过数十载光阴。
在“民间借贷”与“房地产投资”之间,温州的民间资本转换正历经着一场博弈。一方面,是温州楼市220亿热钱的大撤离;另一方面,是民间借贷扩容,利率同期飙升。温州正在衍生草根金融市场不均衡的生态样本。失衡的杠杆,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良性发展的指点?
从炒房到高利贷,温州商人会回归良性的实业经济吗?抑或是随时有更大的信贷危机酝酿爆发?
温州再次成为中国经济的G点。只不过,这一次和以往历次都不一样,不再是荣耀等身。
作为中国经济的先行者,温州在所有研究中国经济的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因此,身处高利贷漩涡中的温州,或许应该被看做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它今天所经历的一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这片土地的其他地方,也可能经历。
所以,对温州的解读就显得如此重要,而对它的思考也将有效地防止未来,在其他地方类似的情况重演,当然,这一切基于我们吸取了教训。8<<12345678>>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升级,关于“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温州政府求贷600亿稳定金融”等传言甚嚣尘上。
大量的史实和报道,有助于我们理解,这块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私有力量最强大的土地,为何一夜之间几乎要土崩瓦解,它的沉沦,有着宿命一般的在劫难逃。
回顾温州的历史,我们看到了一块依靠产业发展而积累大量财富的沃土,如何在这些年过程中,借助高杠杆融资,逐步演变为投机者乐园,以至于成为令人谈虎色变的“温州炒房团”、“炒煤团”、“炒矿团”、乃至于炒蒜团和炒豆团,这些标的,如果不是最后政府出手干预,他们几乎都要成功地抬高这些价格,最后出货。可是,当这一切都不能炒时,他们转向了最后的标的——“金钱”,于是金钱本身成为最后的游戏筹码,资金的价格开始变得昂贵无比,这便是高利贷的来由。
当然,温州投机的逻辑,建立在其投资的标的本身,可以找到下家,其获取的利润足以弥补高额的资金成本,可是,当你只剩下钱可以炒作时,钱本身并不能带来更多的钱,于是之前搭建的海市蜃楼轰然倒塌,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但是,温州并不是一步走到今天的,它曾经是企业家乐土,为何今天却变成了投机的焦土?
记得还是2009年的时候,有一则报道引起了我的关注,这个报道,是写温州一个生产打火机的企业,名为周大虎打火机厂,报道写到:外行人不知道,他这个虎牌是全球最大的金属外壳气体防风高级打火机的名牌;可是,内行人也不知道,他这个世界名牌为何不卖高价呢?
这则新闻给人带来的感受,真是又喜又忧,欢喜的是,连打火机这样的产品,也掌握在温州人手中,而忧虑的是,尽管温州人已经占据了行业龙头的地位,可是却从来没有享受垄断的利润,回想十多年前,日本人在这个行业里占着垄断地位时,利润率高达百分之二三百。周大虎打败日本人的理由很简单,虎牌打火机利润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价钱也只在百十块人民币左右。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人能用这么低的价,造出这么高级的打火机了。
低成本、低利润的温州模式,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最重要理由。
那时,中国入世已经8年,这八年中,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中国制造,正在全世界攻城掠地,2006年,中国国家外汇储备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那时,没有人能够预料到,5年后这个数字会翻三倍,到达3.2万亿美元。
在如此繁荣的景象面前,很多危机已经浮现,像周大虎打火机厂这样的世界龙头,也只能获得百分之二十的利润,那么行业中排名靠后的企业,其利润率将更加微薄。这些企业当初可能和周大虎同时起步,也积累了相当的财富,当他们在这个行业中找不到更多的投资机会时,资本的逐利冲动必然会驱使它涌向新的领域。
而这种冲动,会在后来的人民币渐进升值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按照2005年汇改启动前1美元对人民币8.27元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29.68%。这样的升值幅度,基本上可以侵蚀掉一个世界龙头企业的全部利润,何况行业中排名并不靠前的企业。这进一步驱使着这些积累的资本涌入新的领域寻找机会。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除去产业利润微薄和人民币升值对利润的侵蚀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等各方面成本上升,环保进步带来的成本提升,都成为了“低成本、低利润”的温州产业模式很难逾越的门槛。
这是一个残酷而冰冷的事实,依靠产业的原始和粗放式发展积累了雄厚财富的温州,面临着产业化的末路。而那些在产业化过程中积累的资本,又有了强大追求利益的冲动。事情开始起了变化。
温州的产业资本们,在遭遇薄利瓶颈时,遇到了另外一个肥沃的土壤,于是愈发蓬勃地发展起来。
从1998年到2009年,中房地产业进入史上最辉煌的黄金年代,房价在短短十年内翻了4-5倍。
敏锐的温州资本,就在2004年到2005年开始纵横中国大地,在04年的时候号称有上千亿的温州资金炒房团在上海楼市疯抢房子。那时候,温州炒房团的名声开始在神州大地蔓延和传播开来。8<<12345678>>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升级,关于“温州有89%的家庭或个人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温州政府求贷600亿稳定金融”等传言甚嚣尘上。
和丰厚的房地产利润相比,实业的利润太过微薄,“开千人大厂利润不及老婆1人炒房所赚的1/3,”和千人大厂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相比,从不下跌的房价以及超额收益,无不诱惑着温州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这个过程中,杠杆化则加大了温州资本的炒房收益,即便按照首付三成的按揭计算,温州资本的杠杆倍数也达到3倍,每10%的房价涨幅,都能够给本金带来至少30%的回报,更何况在早期,有零首付或者一成首付的出现,这让温州资本的杠杆比率达到了10倍,如此高的杠杆比率,投入价格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这几乎成为资本的必然选择。
所以,令人谈虎色变的温州炒房团,何以横扫大江南北,屡战屡胜,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房地产价格近十余年的黄金大牛市。
实际上,这些资本本来可以寻找能源、新技术等各种领域寻找机会,但是在能源领域面临着垄断国企设立的高门槛,民营资本且不说实力不济,即便是拥有进入的实力,也很难迈过政策门槛,因为一切所谓“国计民生”的产业,都必须控制在国企手中,事实证明,这些所谓“国计民生”的产业,是中国最赚钱的产业。
留给这些资本的空间不多了,炒房无疑是没有太多门槛限制,并且可以成功使用杠杆的行业。
所以,高利润以及其他行业的管制,双重条件下,导致资本大量涌入了房地产领域。而中国急剧城市化进程中,更是将房地产的供需不平衡发挥得淋漓尽致,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暴利。
习惯了在一年一倍或者数倍利润下生存的温州资本,自然可以支付得起年息20%-30%的资金成本,这是所谓的温州民间高息借贷(高利贷)能够持续多年,并且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游戏本来应该在2008年终结,但是,幸运的是,“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在2008年爆发了,华尔街摇摇欲坠。
在这样的背景下,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鼓励银行发放贷款,让大量的货币再度涌入房地产领域,房地产价格因此在2009年一年内暴涨接近1倍。这更加刺激了追逐利润的资本们的野心。
我的身边就发生过一件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小事,两三年前,我有一位来自温州的同事,他经常自称是“家底殷实”的温州青年才俊,他身为教师的父母,一个非常重要的副业,就是投钱给熟人,参与炒房,享受高额的回报。这样的风气,在当时的温州,十分风行。
2008年的房价下跌,短暂地降低了很多温州资本的收益,但是2009年的报复性上涨,让资本陷入了疯狂。只要能拿到钱,不管多高的成本,都可以在市场上赚回来,这样的理念一旦盛行,接下来郁金香泡沫的发生就几乎是注定的了。
本来,这个游戏还可以持续,可是遭遇了2011年如此严厉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标的价格的松动,成交量的减少,开始让这些依靠高息资金周转获利的温州资本,开始进入入不敷出的局面。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去借更多的钱,来周转,还上之前的钱,指望着2008年的局面重演。这是大部分炒房资本的想法。
不过一些现象已经悄悄在起变化,房地产的黄金盛世走向尾声后,金融领域几乎成为唯一的暴利领域。地产泡沫的破灭,引发的金融游戏的终结
这一点,从2010年上市公司年报中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2010年,银行业年度利润在整体上市公司中占比过大,市值占40%,利润占45%。
2011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9939亿元,同比增长23.75%;其中,16家上市银行就实现净利润4654亿元,同比增长34.27%。两者相比,银行业净利润在全体上市公司中的占比达46.83%。
金融行业的高利润,证明经济体的畸形发展愈演愈烈,作为资金中介的银行,攫取了社会大部分的利润,其他行业企业都变成银行的打工仔。
温州同样是这样的情况,数据显示,2008年至10年该市金融机构短期贷款呈现千亿级别递进,该数据近三年分别为2462.45亿,3357.98亿和4181.89亿。虽然中小企业生产难,但银行却赚的盘满钵满,今年上半年全市1130家银行利润为123.49亿,同比大增50.8%。
炒房团的资金难以为继,这让民间金融风暴的到来变得不可避免,而金融业的暴利客观上造成了对社会财富的吸血,同时加剧了资金链紧张的状况。游戏的终结几乎不可避免。(编辑:郭英鸽)8<<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