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宏观政策日本可为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1 16:23 来源: 《新财经》

  文/本刊特约 康火予

  产业升级、人民币国际化、国内通货膨胀、资产价格高企……这一切日本在80年代都曾经历过。日本大学EMBA终身教授、日中管理学院的院长、日本经济技术国际推进会的理事长李克,对中国和日本在经济转型中所面临的宏观问题进行了分析。

  当前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给中国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带来很多风险,当年日本也面临巨额外储的情况,有什么解决方式可供借鉴?

  李克:我们之前总是把外汇储备作为经济发展中外貌成就的一部分,但恰恰忽略了外汇储备也需要有一个度,过多的外汇储备对中国经济来说不是福音,在某种情况下反而有负面作用。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经出现过:大量的外汇储备导致了内部的资产泡沫化,中国现在也有这方面的迹象。

  可以通过对外投资、鼓励企业走出去,鼓励民间投资多元化和国际化等,把过多的外汇储备转移。否则这些外汇将成为国内货币体系和实体经济的通货压力。

  石油危机以后,日本内面临产业升级压力、外面临本币升值压力,这两个选择本身是矛盾的,和今天中国所处的情形很类似?

  李克:“广场协议”的教训对人民币升值有很重要的启示。在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之前,尖锐的贸易冲突使美国向日本施压,要求日元升值。

  日元升值时正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之时,不断升值的日元给已经不堪重负的日本制造商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同时也形成了通货紧缩的压力。因此,日本央行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般这种政策会促进投资和消费,当年却在日本催生了规模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日元进一步升值,国际资本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八十年代广岛协议以后,日元的快速升值,其实是九十年代经济衰退的导火索之一。所以,人民币升值总的策略是对的,但要控制节奏,不能巨额的升值。

  目前外汇占款成为国内货币市场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你认为问题根源是什么?

  李克:为了减少过金融危机对中国产业的冲击,我们从2008年开始搞了几次经济刺激计划,导致了中国市场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同时,这几年的经济发展,也使我们有了大量的外汇盈余(并且在继续增加),现在已经超过三万亿美元。  这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倒逼中央银行必须要增加同等价值的人民币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因为美元是不可流通的。因此,中国这几年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再加上外汇储备的增加,都倒逼着中央银行进一步增加货币投放量,这两个因素综合到一起,就使得我国在市场上流动性急剧过高,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今天国内高房价的现象,很多人将其与日本当年的地产泡沫相比较,你认为这可比么?

  李克: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始于1985年日元大幅升值的“广场协议”,到1991年为止,日本六大城市的商业地价上升了350%多。泡沫破裂后,日本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泡沫破裂的直接后果是引起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财政危机,经济受到重创。

  “广场协议”后,基于对日元大幅升值的预期,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房地产业,大大刺激了房价的上涨。其次,当时的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的发展,日本中央银行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受此诱惑,许多日本人纷纷拿出积蓄在房地产上投机。1991年后,国际资本获利后撤离又推动了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灭。

  从客观效果来讲,房地产泡沫不是个人理财的风险问题,更大的问题是关于社会经济资源如何在各种产业部门分配的问题。如果过度的社会经济资源向房地产集中、倾斜,将导致房地产的泡沫化,最终也将导致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

  日本和中国一样是高储蓄率国家,但日本长期是低利率政策,这并没有让储蓄率降低,是为什么?

  李克:日本同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一样,它的资本市场是开放的。开放市场之中利率与资本价格相关。日本家庭的平均储蓄在10万美元以上,一方面因为日本老百姓认为日本经济济前景不明,另一方面日本人对通货紧缩有预期,因此宁愿把钱存在银行里,以此认为其资产不会贬值,很安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