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日本保险自由化看中国车险市场化探索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00: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黄晶华

  10月10日,是中国保监会对《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最后一日,中国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自9月23日上述《征求意见稿》公布之日起初露端倪。保监会认为,不断推进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中国商业车险制度一些基础性问题的重要途径。

  而在10月10日清华大学海外名师讲堂上,日本著名保险机构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董事长江头敏明也恰恰分享了日本保险业的自由化改革之路。其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影响对于正处于改革起步阶段的中国商业车险业而言,显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从产品开发战开始

  据江头敏明介绍,日本产险市场自由化始于日本《保险业法》的修订。而使自由化步伐发生戏剧性变化的,则是1996年时任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倡的“日本版大爆炸构想”以及1996年12月达成最终协议的《日美保险协议》。

  据其介绍,1998年7月,日本对保险费率厘定会制度进行了修订,从而使保费迎来了全面自由化的时代。这一修订废止了使用厘定协会提供的费率的义务,改为提供参考费率,各保险公司可以自行厘定费率,向当局进行申请或备案即可。至此,以机动车保险为中心,各公司之间开始了产品开发战。

  市场萎缩是自由化之错?

  这种自由化和放松管制却给日本保险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便是保险公司的整合与重组。据了解,1997年,原本21家产险公司中,有11家进行了整合重组,10年过去,现在基本已形成了三大产险集团鼎力的格局,三大产险集团共占据87%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产品开发与保费战场硝烟弥漫的结果,导致赔偿范围变大变多,保费水准相对下降,尤其是面向企业销售的保险,在费率、产品上,保险公司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由于在限制诸多的管制市场不可能出现高免赔额的设定,因而保费比往常降低20%甚至30%的情况已是司空见惯。

  江头敏明对此分析认为,这种变化也不仅仅是自由化所导致,上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此后10年的长期经济低迷等宏观因素也同样影响着保险市场。

  中国车险改革前瞻

  中国也正在尝试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保监会决定对机动车辆商业保险相关制度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系统地规范保险公司拟订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的原则、条件及配套监管办法,从制度层面上更好地解决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全面推动保险公司为被保险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商业车险产品和服务。

  但中国车险未来的这种市场化是否也会导致如日本那样的变化,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驻中国总代表余晨辉昨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改革中的中国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在监管当局的严格监管和正确引导下,通过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实现改革的目的,中国消费者也一定会从中分享到改革的成果。而一个充满活力,市场参与者相互良性竞争的健康的保险市场,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外资保险公司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无疑也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江头敏明告诉记者,相比日本市场的萎缩,中国的保险市场越来越大,因此,他们也正投入更多的力量来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我认为,我们的海外业务不应该仅针对日资企业客户,还应该扎根于本土市场。而从去年4月开始,我们便尽可能地让中国本地的优秀人才参与到经营策划中,以更好地开展在华业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