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一根竹 一棵草”治理石漠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2 06:36 来源: 经济日报

  ? 赤水市经常组织村民学习石头上栽竹种草技术。

  ▼ 现在,赤水已经有石斛面积2.5万亩,占可栽种石头面积的四分之一,带动约5000户农户栽种。图为石斛花组培苗驯化大棚。 本报记者 王新伟摄

  今年夏天,贵州省赤水市长期镇五七村两农户因争几块石头发生纠纷,修路、砌墙都不顶用的丹霞石头缘何成了村民眼中的宝贝呢?

  日前,记者来到五七村。该村地处河谷坡地,土地贫瘠,到处都是乱石岗,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10年前,赤水市实施的退耕还林和金钗石斛种植,把村民们带上了致富路,彻底改变了五七村的面貌。如今,有土的地方都栽上了竹子,石头上都栽满了石斛,满目皆绿。

  “全村家家栽竹,户户种石斛。我们这个组40多户村民栽了400多亩石斛,仅我们家就种植了34亩金钗石斛,今年收入12万元。”慈竹组60多岁的老人王怀宣给记者介绍说。

  “土改争田地,林改争石头,现在石头是宝啊!”村干部说。现在五七村是远近闻名的石斛村,人均石斛年收入4000多元,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石头生“金”,丑石不“丑”。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赤水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大力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石漠化的结果,进一步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的进程。

  赤水属典型的丹霞地貌,岩石松软,多山少土,上世纪90年代末,石漠化面积达45%左右,泥石流灾害频发,石漠化治理被提上赤水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程。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赤水市委、市政府依托全国竹乡和金钗石斛原产地优势,果断决策:大力实施退耕造竹和金钗石斛种植,走生态经济发展的路子。赤水市把这个思路提炼为“一根竹”、“一棵草”经济。

  一根竹:

  绿化荒山成就生态循环经济

  选择退耕造竹,绝对不是偶然。赤水农民历来有栽竹护竹的习惯,竹林面积大,2000年,全市有楠竹36万亩,杂竹17万亩;赤水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竹;竹子是间伐林材,砍老留新,永续利用,不影响生态。

  在2000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有关领导参加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听了“退耕还竹”思路时,赞许说:“这是一个好思路。如果措施得力,不但效果好,而且有效益。”从那时起,赤水倾全市人力物力,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持续不断的营造杂竹运动,年年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

  竹子多了怎么办?农民的竹子卖不出钱怎么办?

  10年前,市内只有一家小造纸厂和两三家小规模楠竹地板厂,竹资源远远过剩。为了利用好资源,赤水市委、市政府与国有大型企业赤天化集团合作,推动赤天化二次创业,向国家申请了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落户赤水。

  该项目总投资31亿元,实际年产25万吨竹浆板,年需竹子100万吨。有龙头企业支撑,农民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心一意为竹纸浆项目建基地。

  10年时间,赤水新造竹林72万亩,使竹林面积从53万亩增加到125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竹乡。竹林面积在全国30个竹子之乡中最大,人均竹林面积排第一。

  10年造竹,把森林覆盖率从62.2%提高到76.17%,居贵州省第一。据专家测算,赤水地区空气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3.2万个,到赤水“洗肺”成为都市居民的梦想。据水文资料显示,赤水河出境段泥沙含量比10年前降低了70%,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减少近400万吨,赤水成为长江上游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竹业循环经济初具雏形。2008年,赤天化纸业正式投产;2011年,赤河纸业、天竹纸业、华龙纸业、百冠等4家依托纸浆生产原纸和纸品的企业相继投产;2010年,中竹新宇竹地板企业完成了二期技改,年生产竹木复合板材3万立方米;今年初夏,以纸浆废渣为原料的引资企业复合地板厂投产;日前,赤水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如今,赤水竹工业循环产业链已具雏形,初步形成了竹——竹浆——原纸——纸品,竹——竹渣——竹纤维板——竹家具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据统计,目前全市有竹加工企业128家,竹业年产值接近30亿元,占全市GDP50%左右。

  宝源乡是赤水的贫困乡,有7500名农民,人均种植楠竹面积3亩,杂竹5亩多。乡政府补贴农民管护竹子、修竹子运输便道、修竹林小山塘,农民依靠竹子吃生态饭。去年全乡农民人均售杂竹4吨,单是售杂竹一项,人均收入就达1700元左右,加上卖楠竹的收入,农民人均竹业收入超过2000元。

  赤水人没有辜负中央领导同志的期望,用10年时间,把竹产业打造成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生态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支柱产业。

  一棵草:

  书写石头上的生命传奇

  为进行生态修复,赤水在大力实施退耕造竹的同时,双管齐下,稳步推进石斛产业化发展。

  石斛属兰科植物,在《本草纲目》里列为“九大仙草”之首,对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眼科等疾病有明显治疗作用,还有解热止痛、降低血压、调节免疫功能等功用。因为石斛附着生长在石头和树干上,喜高温高湿,适宜生长的条件苛刻,产量小,但市场缺口大,物以稀为贵,石斛价格连年攀升。

  有土的地方栽竹子,石头上怎么办?赤水百姓让石头也能生长出“金蛋蛋”来。

  1997年,赤水成立石斛产业发展办公室,开始大规模人工种植石斛,书写了石头上的生命传奇。

  光秃秃的石头上,农民手执钉锤,小心翼翼地用电线卡子把石斛苗固定在石头上,只需按时施用农家肥,石斛苗就会神奇地在石头上生根、发芽,长出茂盛的“毛发”来。

  新栽石斛3年后进入盛产期,每亩每年可生产200公斤到300公斤鲜石斛,采老留新,一次种植可连续采收10多年。

  赤水的主要做法是“公司+基地+农户”推进,先后引进了信天药业、龙泉实力、禾邦石斛等龙头企业投资石斛产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企业攻克了组培苗技术难关,缩短了种苗驯化期,其金钗石斛组培苗技术和栽种方法申请了国家专利。

  赤水金钗石斛2006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贵州省和国内中药材中第一个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中药材。

  每亩石斛苗需要投入4000多元。为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地方政府财政采取种苗补贴方式推进,给予每株苗补贴0.3元,相当于每亩补贴1000余元。

  现在,赤水已经有石斛面积2.5万亩,占可栽种石头面积的四分之一,带动约5000户农户栽种。

  在努力扩大基地面积的同时,赤水还循序渐进推进石斛产品深加工项目。初步形成了金钗石斛养生茶、石斛软胶囊、石斛精、金钗石斛养生酒等系列产品。现在市面上每公斤鲜石斛价格60元左右,金钗石斛盛产期,每亩年均收益在1万元以上,石斛成了农民朋友的养老产业。

  土里栽竹子,石上种石斛。赤水市通过10年努力,石漠化得到有效治理,石漠化面积从45%下降到5%左右,生态治理石漠化取得显著成绩。

  赤水“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独具特色的新型生态经济强市”目标。

  今后5年,赤水在实现竹林面积130万亩基础上,将建设标准化高产竹基地40万亩,把赤水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做到100亿元。赤水还将努力扩大石斛种苗生产能力,建成10万亩金钗石斛基地,带动10余万农民增收;同时,将分两期投资石斛深加工项目,使石斛深加工项目达到5亿元规模,真正把赤水建设成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生态经济强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