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纠结:战略性拿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3 03:3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荆宝洁
拿地还是不拿,这是个问题。
根据万科(000002.SZ)10月11日公告,9月新增8个项目,权益建筑面积共191.7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的7个项目略有增加。
万科一位高层向本报记者解释拿地的初衷,“如果不拿,就没办法保持增长速度,规模就会萎缩。”
土地,是房地产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安信证券报告指出,随着年底前土地供应高峰到来,房企拿地整体上会较上半年明显增加,但目前拿地既不代表房企认为抄底时机到来,也不代表房企对市场的预期已转为乐观。
谁在伺机抄底?
来自中原证券的数据显示:8月,底价成交主宰了整个土地市场,成交价较上月有所回落。全国133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204元/平方米,环比下降7%,同比上涨12%;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602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0%,同比上涨5%。同期全国133个城市土地平均溢价率维持在低位水平。
万科董秘谭华杰认为,由于土地出让底价尚未出现明显下调,还不能说土地市场的调整已经非常充分,万科目前的资金虽较为充裕,但对获取新项目仍将保持审慎态度。
9月和万科一样大手笔拿地的还有保利地产。保利地产(600048.SH)总共斥资49.5亿元分别在重庆、东莞、天津三地获得了超过53万平方米的商住用地。
以上二者的共性在于,均有良好的销售业绩支撑,且坚持快周转战略。1至9月,保利实现签约面积499.28 万平方米,实现签约金额572.75 亿元。而万科前9月销售业绩已经接近千亿。
疯狂拿地的还有碧桂园(2007.HK)。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为止,碧桂园受到限购的项目占比不足4%。今年前9个月,碧桂园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325亿元。其总裁莫斌表示,“如果有适合的机会,碧桂园也会进入一些更好的城市,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主动减速
即使是被业内认为资金较为紧张的绿城上半年也在拿地。今年6月,杭州绿城(3900.HK)携手上海华彬投资有限公司,以24.3亿元拿下上海长风10号北商办地,成交楼面价每平方米10768元,溢价率7.9%,创下今年上海已推土地总价最高纪录。今年5月,绿城还在宁波和沈阳各购入一幅地块。
绿城集团执行总经理曹舟南近日透露,绿城今年540亿元的销售计划,到现在为止完成了一半多。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将会缩减拿地的量,加大现有存量房的销售进度。今年拿地所需大部分土地款,有些是按股权出资,有些是绿城只出资本注册金,合作方出拿地资金。曹舟南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绿城将坚持少拿地、多卖房的策略。
不唯绿城,坚持以高利润为导向的公司,纷纷主动放缓拿地的节奏。截至2010年年底,合生创展(00754.HK)土地储备达3020万平方米。最近几年,合生表现十分审慎。2011年上半年合生创展仅在天津宝坻摘得一地块。
同样放缓拿地节奏的还有龙湖地产(0960.HK)。虽然今年1-9月龙湖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282.5亿元,同比增长50.9%,但龙湖的拿地策略已由此前的“适度吸纳”转化为“暂缓拿地”。龙湖的解释是,目前国内土地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且这一状态时间将会拉长。由于地方政府对地价的保护,地价不会大跌,但也没有上升空间,龙湖目前土储足够,故第一要务是“保证现金流安全”。1个月前的中期业绩会上,龙湖高层曾披露,公司用于土地投资的资金额度为170亿-175亿。而龙湖今年用于拿地的资金仅为68.94亿元,尚不足170亿预算额度的零头。
战略性布局
不同的拿地表现背后,有不同的战略支撑。
金地(600383.SH)总裁黄俊灿不久前公开表示,“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会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投资机会。”8月,金地在烟台拿下了一个旧城改造项目,9月2日,又在扬州取得了住宅用地。黄俊灿表示,华北区仍是金地要加大投入的区域,首次置业和首次改善型住宅土地是未来投资的重点。
在土地市场一向谨慎的招商地产(000024.SZ)也在寻找机会。今年上半年,招商地产实际获取5幅土地,新增权益土地储备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9%。此前招商地产所设计的标准周转率是0.5,这就意味着从拿地到干完需要两年时间,招商地产董事长林少斌要求周转提速超过100天。今年上半年,招商地产开始推行大规模放权,项目操作的相关权责直接下放给城市公司。
一些由区域性向全国性公司转型的开发商,如华发股份(600325.SH)、首开股份(600376.SH),除了在本区域、有传统优势的市场拿地以外,还转向一些热度并不是很高的城市。亦有一些中小房企、民营房企伺机底价拿地。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开发商们正大幅缩减在建项目,小型开发商甚至准备“冬眠”,即较大幅度暂停建设以等待下一个周期。高华证券近日在深圳、惠州等地的调研结果显示,小开发商开工建设可能将进入冬眠期。海通证券分析师李宁向本报记者指出,开工受现金流、房价因素影响较大,当前大多数企业会选择放缓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