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武汉实施30亿水利项目改善城市排渍能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4 18:58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刘末 湖北报道

  记着近日从武汉市水务局获悉,武汉正在实施一批30余亿元的在建排水项目,建成后将较大地提升武汉三镇的排渍能力。针对暴雨期间排水设施暴露出的问题,武汉市水务局已经形成了《武汉市城市排渍分析与应对措施》专题报告。同时还联合武汉市建委、财政局、设计院等部门制定了《2011年武汉市城市排渍应急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逢雨必渍 武汉市民伤不起

  今年6月9日至24日,一直遭受旱灾的武汉市遭遇5场特大暴雨袭击,三镇主要城区平均降雨量达到417.7毫米,超过去年11月份以来半年降雨量总和,该市80多处路段严重渍水使武汉三镇沦为一片泽国,中心城区交通几近瘫痪,严重影响市民出行。

  针对目前“逢雨必渍”的情况,很多人质疑武汉市排水管网的设计标准偏低,与外国那些动辄可以跑汽车、或空间宏大可探险的下水道相比,武汉略显寒碜。武汉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介绍,目前,武汉城区排水系统设计标准为“一年一遇”,即能应对小时强度34.5毫米,日强度100毫米的降雨,在此范围内不会形成渍水。

  该局2010年5月印制的《排渍手册》显示,武汉排水工程常用设计标准是按暴雨强度的重现期确定。重现期越大、暴雨强度越大,设计标准越高、管网越粗。建国初期,武汉市的排水工程标准较低,为“一年半遇”,管网较细。目前新建的标准为“一年一遇”个别重要、低洼地区为“一年2-5遇”,这也是全国大多数城市的设计标准。

  事实上这个标准不能完全满足武汉的现实需求。武汉市水务部门曾表示,日降雨量或小时降雨量超出“一年一遇”标准的情况,在武汉每年平均要发生7-8次。遭遇短时暴雨,城区大部分积水在半小时左右就可排干,一旦遭遇长时间强降雨,排水管网运行效率就远远不足。武汉进一步加大投入,对排水管网系统进行完善升级,构建符合城市特点、利于市民生活的“城市良心”,势在必行。

  治庸问责 武汉下决心治理排渍

  中共武汉市纪委7月21日发出通报,向社会公布对造成武汉城区严重渍水的主要责任人进行“问责”处理。

  武汉市纪委在通报中说,由于水务部门有关领导防强降雨渍水思想松弛,应对准备工作不足,多年未对东湖的排水渠道全面清淤,武钢排水通道发生变化后,没有对东湖排水制定应对措施,对建设工程和违章建筑占压水道现象执法不到位,致使排水出现问题,渍水排除不畅。

  武汉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防汛办主任姜铁兵因“对全市防汛排渍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不力”,“对东湖排渍不力问题负重要领导责任”,被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防汛办副主任王洪胜因“对全市明渠等排水通道的清淤、疏浚和维修工作重视不够”,“在东湖排渍能力变化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未督促有关部门严格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执法不严,对东湖排渍不力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被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被免去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防汛办副主任职务;市水务局排水设施监督管理处处长熊伟才和排水管理处处长项久华被分别给予行政撤职处分和行政降级处分。

  据不完全统计,仅东湖风景区遭受的经济损失就达1137.54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440.74万元,间接经济损失696.80万元。据介绍,武汉市此次对“渍水事件”予以严肃追责,是对政府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的警示,也表明了武汉市治理城市防汛排渍的决心。

  加大投入 30亿建排水项目

  湖北曾经被誉为千湖之省。在20世纪50年代末计有湖泊1066个,至80年代初剩约309个,目前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仅剩181个,湖泊似乎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一些漠视湖泊自然法则的超负荷甚至是破坏性的开发,使湖泊满目疮痍。武汉这个百湖之市正在大兴土木,以填湖来换取土地,武汉的东湖、沙湖、南湖、西北湖、水果湖、金银湖、汤逊湖、马沧湖、墨水湖都存在着填湖的状况。

  专家指出,城市化进程中忽视了太多的东西,湖泊变成栋栋高楼大厦,原来的低洼地带成了闹市区,而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水涝的隐忧,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很多城市建设“重地表,轻地下”,首先把钱投到人们看得见的地方,而对下水道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的投入往往不重视,武汉亦如此。

  水务部门一名工作人员也明确指出,要改善城市排水能力,最大的还是资金问题,目前市政建设用在排水设施上的投入远远不足,必须加大投入。武汉市水务局污水管理处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武汉市要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污水网管全覆盖,需要231亿元,而实际上每年的投入只有10亿元左右。

  武汉市水务局介绍,针对排水系统现状加大了重点管涵港渠的疏浚力度,要求对全市大中型排水管涵港渠,尤其是主要交通干道、重点渍水地段,开展全面疏捞整改。

  武汉市水务局目前已成立4个全市防汛排渍应急现场指挥部,分别负责武昌、汉口、汉阳3个片区和远城区的防汛排渍应急工作。8月23日,武汉又逢达大雨标准(24小时降雨30毫米)降雨,几大老渍水点经改造后,顺利通过“初考”。

  通过这些整改,武汉可以告别渍水吗?武汉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认为,永不渍水只是理论上的说法,现实中很难做到。渍水产生的原因很多,很可能老的渍水点解决了,新的渍水点又产生了。但可以加快建设、加强管网通畅、提高泵站抽排能力,减少渍水。

  武汉水务局副总工程师告诉记者:排水设施建设成本高,武汉中心城区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管网建设比城市发展相对滞后,每年的资金投入亦有限,这都使地下排水管网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特别大的改观。多名城市规划专家共同指出,武汉要想真正呵护和建设好“城市良心”,实现未雨绸缪,还任重道远。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