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不能公开的调查: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与超采图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8 01:2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王尔德;杨秋波
核心提示:对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污染虽做了相对系统的“摸底”调查,但由于比较敏感不对外公开。
“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污染整体并不严重,局部的问题比较突出,且呈现恶化趋势。”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张兆吉对本报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了解到,张兆吉所在的研究所已对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污染,做了相对系统的“摸底”调查,但调查结果由于比较敏感不会对外公开。
“华北平原75%以上的用水需求靠地下水支撑,其最大的问题不是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而是其超采导致的地下水危机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石建省对本报记者表示。
而被寄予众望的南水北调工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华北的地下水危机。张兆吉建议,解决华北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还在节水。
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摸底”收尾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关于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状况,官方尚未公布任何完整的污染调研数据。
但相应的调研工作早已开始,并进入了收尾阶段。早在200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该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具体承担,首次在华北平原进行了系统的地下水污染,特别是有机污染的调查和评价。
“这一调查项目能够全面而完整地反映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污染现状,比2001-2002年第二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要细致很多。”张兆吉对记者表示,“项目已经接近尾声,但调研报告还未通过专家最后验收,预计今年年底能够通过验收。”
目前调研报告的一些基本结论已经公开。本报记者查阅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的官方网站发现,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呈现三个特点:首先是污染指标多,以三氮(NO3-﹑NO2-﹑NH4+)、重(类)金属(Pb﹑As﹑Cd﹑Cr6+﹑Hg)和微量有机污染物为主;其次是多为点状污染,分布较广,多集中在城市周边和重化工开发区及影响带范围内;三是以浅层地下水污染为主,深层地下水亦有多点检出污染物。
同时,单指标综合评价显示,不用任何处理直接可以饮用的地下水(Ⅰ-Ⅲ类)占36.49%,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地下水(Ⅳ类)占24.25%,有39.37%的地下水(Ⅴ类)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
其中,浅层地下水直接可以饮用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占60.82%,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为39.18%。与浅层地下水相比,深层地下水质量较好,直接可以饮用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占60.50%,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为39.50%。
张兆吉分析,导致华北平原地下水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石油类污染,城市垃圾和生产生活污水的不合理处置以及农业生产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治理地下水要对症下药。
该调查项目的报告,由于涉及到不少敏感数据,所以不会对公众公开。“根据我们以往的工作程序来看,该报告通过验收后,会递交到国土资源部,不会向社会公开。但国土资源部会通过公文的形式,将各省市的污染状况送到各省市。” 张兆吉介绍,“我认为,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整体上不是很严重。”
尽管如此, 但从局部来看,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污染相当严重。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水资源研究中心的一份历时五年多的研究报告表明,2006年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河平原的污染已经触目惊心。该报告指出,在海河平原,地下水污染的面积占海河面积(149581平方公里)的41.7%,其中重度污染区占18.6%,轻度污染区占23.1%。
“地下水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总盐或总氮的超标。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农业所施农药化肥、工业废水、废渣、生活垃圾以及污水灌溉。非点源污染(农业施肥、污水灌溉)的位置和浓度都难以监控和把握,现有点状污染源的状态(如位置、浓度等)虽然相对比较容易把握,但污染源的历史状况很难确定。”该报告指出。
南水北调难治超采
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华北平原地下水演变与调控”项目首席科学家石建省看来,华北平原75%以上的用水需求靠地下水支撑,华北平原当下最大的问题不是地下水的污染问题,而是其超采导致的地下水危机问题。
资料显示,我国北方城市的地下水开采强度普遍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其中华北地区地下水的开采程度(以实际开采量与允许开采量之比来表示)最高,河北省高达126%,北京109.38%,其它省(区、市)都在70%以上,部分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处于超采或严重超采状态。石建省表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由于超采华北平原地下水总储量减少约1300亿立方米。
北大水资源中心的《海河流域平原地下水质模拟研究》表明,华北平原 2000 年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总面积已达59554km2,占淡水区面积的62%,其中埋深大于20m的严重超采区面积16745平方公里,占淡水区面积的18%。除局部地区外,该区浅层地下水全淡水区均已发展成超采区。严重超采区主要分布在北京、石家庄、保定、唐山、邯郸的局部地区,大部分分布于城区及周边密集开采区;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超采区面积为 560000平方公里。
本报记者了解到,因为过度超采,在华北平原14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上,已造成2万平方公里的浅层地下水漏斗和7万平方公里深层地下水漏斗,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这就意味着漏斗区地下水的补给非常困难。”一位地质专家表示。
过度超采带来的问题不仅于此。石建省指出,过度超采还会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区域上发生地面沉降,地表干旱沙化,影响人们的用水安全,同时华北平原地下水需求将会在未来十到二十年内达到峰值,因此在未来十年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程度面临进一步加剧的极大压力。
对华北的地下水危机, 很多专家给出的药方是寄望于南水北调工程。但根据2009年5月出版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表明,2010年南水北调来水之后,可大大缓解华北平原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局面,到2015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小于可利用量,但到202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将略大于地下水可利用总量。因此在2015年,部分地区仍面临地下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对此,张兆吉分析,南方北调可以保障地下水水位不再下降,但要想缓解地下水危机,应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如挖掘水资源潜力,提倡节约用水,发展节水经济,加强水资源管理,但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节水。
“农业是用水大户,约有80%的水量用于农业灌溉。”张兆吉对记者指出,“华北平原农业节水灌溉面积不足40%,而采用高节水灌溉手段(如管灌、喷灌和滴灌)的灌溉面积仅占25%以下,说明华北地区节水潜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