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海:“资本对接”激发原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8 14:59 来源: 经济日报

  提到上海的国有文化资产,除了东方明珠,还有不少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世纪出版集团、新华传媒、东方传媒集团,以及落户浦东新区川沙新镇的上海迪士尼、坐落于浦江岸边的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都是上海国有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上海市对国有文化资产统一归口管理以来,有利因素加速集聚,优势力量握指成拳,国有文化资产不断长大变壮。

  转企改制、管办分离,催生发展原动力

  文化领域拥有庞大的国有资产。妥善处理国有文化资产,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2004年6月,经上海市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市编委批准,上海市委宣传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正式组建,作为市属宣传文化系统国资监管的工作部门。是年11月,上海市国资委将市属宣传文化系统全部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资委托市委宣传部监管。2010年1月,上海更明确市委宣传部作为委托监管单位接受市政府委托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出资人权益、促进国资保值增值、加强宣传文化系统国资监管责任。

  为解决好政企不分、监管覆盖不完整等问题,上海宣传系统全力推进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协调改制单位的出资主体拟定和完善改制方案;组织实施清产核资;组织实施股权架构、产权关系调整;与工商、税务、国资委等部门协调,解决工商变更登记、权证变更登记、免税政策的落实。到目前,宣传系统出版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世纪出版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文艺出版总社组建为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其他出版机构也以出版社为单位改制为公司制企业。

  文化事业单位变身为文化企业,最大障碍在于如何处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与精神文化产品必须注重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就曾焦灼,作为全国首家转制的出版文化单位,如何保证正确导向?他们设计了这样的思路:集团多了3位宣传部派出的外派董事,对关乎出版物文化导向的事项有最终决定权。

  “外派董事制”后来发展为“总编辑负责制”、“编辑政策委员会”,保证了改制后在遵从市场规律的同时,继续坚定弘扬主流价值,担当社会责任。

  世纪集团转企后,在旧有出版社内部进行剥离,再造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市场竞争力和内容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在全国“十一五”和“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列选项目中,世纪集团都居同行第一,同时拥有上百种发行量在数十万到200万册的畅销书。改革没有“惟利是图”,也没有放松党委对企业资产和出版内容的支配权、决策权。

  6家市属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并由文广集团出资组建了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进行制播分离改革,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建立一套适应市场规律、符合国际惯例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体制。而管办分离,保证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避免权力寻租。上海多家文化企业改制重组的方案,如新华传媒改制上市,世纪出版、炫动卡通、东方网的股份制改造,都有精文公司身影。它以股权投资方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文化产业。2004年末,精文资产仅6.3亿元,眼下超过40亿元。

  改革带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十一五”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2010年达9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5.65%。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等一批“国字号”,正使上海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从“管脚下”到“管天下”,文化与资本全方位对接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经营国有文化资产,上海不重短期指标,不重“管脚下”,而是建机制、搭平台、重规范、做推手,促进文化与资本“对接”,致力于“管天下”。

  2008年,设立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公司,创新银行信贷在文化领域的投向引导机制;2010年,上海创设全国首个专注于文化与传媒行业投融资的私募基金——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充分利用资本手段和资本市场,创新文化产业融资思路,为促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融资渠道;按照产业基金运作规则,实现文化产业重大战略项目融资,而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则为文化企业开辟了一条投融资和产业资本退出的市场通道……

  以宣传系统国有企业为主体,与本市相关的地方或部门国有机构进行合作,建立上海文化产业公共平台。以国有资产为引导和控制,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发挥公共平台服务功能,拉动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市场繁荣。

  作为上海的新文化地标,黄浦江边银色贝壳般的世博文化中心,预算投资30亿元,除政府文化专项资金和精文等公司投资外,靠出让20年经营权和10年冠名权方最终落成。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的新招牌,使它成了国内首个接受冠名的大型文化场馆,经营则交给美国娱乐业巨头AEG,后者与NBA和东方明珠集团联手组成国际化经营管理公司。半年来,1.8万个座位常因热门演唱会而座无虚席。

  有了优越的发展环境,有了公共服务平台,上海国有文化资产团队中的成员跃跃欲试,争相显露身手,出现了不少上市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中的“弄潮儿”。

  2004年,新华发行集团实施国有股东多元化改造,公开转让集团49%的股权,成为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发行集团。2006年,新华发行集团主营业务资产借壳上市,成为股权分置改革后第一家文化企业上市公司。2007年,解放报业集团非时政类报刊的经营性资产和相关广告经营业务以定向增发方式注入新华传媒,使新华传媒成为我国第一家平面媒体经营业务的第三方平台。目前,解放报业集团为新华传媒的实际控制人,其上市模式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增值。

  迄今为止,上海在A股和海外市场上市的文化企业已有8家,其中,有国企,有国有控股公司,也有民营龙头企业,更有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

  要实现国有文化资产保值增值,不但要“管得住”,还要“管得好”。为了做到这一点,上海在管理制度上下了不少功夫:首先是以资产和产权关系为纽带,按照出资人职责,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宣传系统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资的管理体系已做到了全覆盖,层层落实国资运行的责任制,确立各国资运营机构的市场主体地位。基本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其次,健全制度规范,明晰监管流程。2004年至2010年,为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管理流程,根据国家及市政府相关政策要求,市委宣传部先后印发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49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在总结国资监管规范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宣传系统国资监管信息管理平台,宣传系统国资单位的审批事项、财务信息、业务数据、董监事任职信息等数据信息的上报均可通过平台完成。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据也是最有说服力的。2004年底,市属宣传文化系统国有资产权益额为207.43亿元,2009年底已达363.41亿元,增值率175.20%。宣传系统文广、解放、文新、世纪、文艺、精文等6家经营性国资运营机构2004年底国资权益额为153.24亿元,至2010年底达到279.45亿元,增值率182.36%。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