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入得深水抓活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8 14:59 来源: 经济日报

  新闻工作具有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和向群众学习的职能,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就是让新闻回归本源,让报道贴近民心。

  经济日报作为我国经济报道的权威媒体,在这次活动中,秉持其一贯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作风,记者们深入基层,带着问题去调研、带着思考去采访、带着感情去写稿。采写的报道生动反映了基层生产生活,准确表达了干部群众心声。笔者在认真仔细地读完了经济日报“走转改”的子栏目“蹲点笔记”刊登的稿件后,感觉到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立意高远,视野开阔,报道面广。从北国到南疆,从中原到边陲,从城市到农村,都有记者的身影。二是题材丰富,典型生动,文风简洁。记者的采写不枝不蔓,简洁明快,可读性强。三是主题突出,选材精到,采写精细。小事件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展示大道理,小新闻表现大变化。

  因为职业的原因,笔者对9月9日的《千里之外不荒田》以及9月10日的《千里赴疆摘棉忙》两篇报道印象特别深。前者关注的是如何解决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荒田现象。记者在四川省三台县银家湾村田间现场采访时,发现了当地“对长期外出务工,弃耕又不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动员流转”的办法,比较好地解决了耕地撂荒现象,为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办法。在《千里赴疆摘棉忙》一文中,记者与河南摘棉农民工一起乘坐了50多个小时的火车,和农民兄弟同睡硬板床,与农民大姐一起采摘棉花。报道采取日记体形式,语言朴实、内容丰富、生动感人,既有对农民工行为和心理的记实,又有记者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能够打动人、激励人的好作品,是记者深入生活抓到的一尾“活鱼”。

  经济日报的“走转改”报道再次证明了,生活永远是新闻的宝库,群众永远是新闻的主角。如果只坐在办公室里,靠网络、靠资料、靠报告永远也写不出这样鲜活的新闻来。记者只有真心实意地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和群众同甘苦、同忧乐,才能采得带着“露珠”的新闻,才能写出感人肺腑、意蕴深厚的作品!

  (湖北省红安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张剑虹)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