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马车或需“年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01:0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付碧莲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1%,较第二季度9.5%的增幅下滑0.4个百分点。由此,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质疑声再起,进而对接下来货币政策微调的可能性有了更多的猜测与期待。
不过,昨日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年内整体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并不存在。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对记者表示,由于第四季度通胀将进一步回落,而GDP同比增幅尽管将进一步放缓但仍将维持在8.5%以上,因此中国经济陷入滞胀的可能性不大。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则表示,“货币政策应该走向中性,并‘休息’一段时间了。政府真正应该着手的是解决企业做实业的环境,如税收政策的改善、土地价格机制的改革、物流成本的降低、垄断行业壁垒的打破等等。”
25%,投资增速稳定
重点检修:被投资现象
昨日,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基本上稳定在25%增速附近。第一季度同比增长25%,上半年增长25.6%,前三季度增长24.9%,基本上稳定在25%增速附近。同时,前三季度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9.5%。1-8月份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2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以后,前三季度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以后是增长13.6%。
消费的稳步增长和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似乎让人进一步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内动力。
不过,孙立坚指出,必须注意民间“被投资”的现象。“民营企业为了拿到土地、为了融资,很多时候是从虚拟经济赚钱后再归入实体经济账下缴税。尤其在当下外部环境恶化、贸易摩擦加剧、融资愈显艰难的情势下,真正脚踏实地做实业的企业越来越少。”
17%,消费看似不错
重点检修:GDP比重
除了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主要动力——消费,前三季度的表现似乎同样不错。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第二季度增长17.2%,第三季度增长17.3%,基本上稳定运行在17%附近,并呈现季度环比增长的态势。
不过,孙立坚指出,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数据并不具有太多意义,“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消费年年都出现增长,但是消费占GDP的比重却是年年下降,这才是关键。”
“而且有两点尤其需要注意,一是当前消费属性开始出现变化,很多高端的奢侈品消费已经成为投资行为,必须加以区分。二是从消费结构看,中西部消费增长明显快于东部,但是东部收入的增长明显快于中西部,其中可能存在基数的差别问题,但是不能排除政府消费拉动中西部消费增长的可能。”
孙立坚表示,“尽管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都出现了增长,但是中国的居民储蓄也在同样高速增长,而且在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0美元时,居民基本仍处于原始财富积累阶段,不会有太多消费习惯的改变,因此居民收入的提高其实无法为消费的增加提供佐证。”
20%,出口力保达标
重点检修:小微企业
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驾马车——出口来看,情况则显得较为严峻。“一方面,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出现升级的趋势;另一方面,欧美经济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需求进一步放缓将冲击中国的出口。”潘正彦表示,“第四季度中国出口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日前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出口总额1696.73亿美元,环比下降2.1%,同比增长17.1%。前9个月累计出口总额1392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2.7%,分析认为,第四季度出口增速的最好“成绩”就是稳定在20%左右。
但这一成绩正受到挑战。随着调控收紧,民营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尤其是其中的小微企业。目前市场普遍期待的是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潘正彦表示:“整体而言,货币政策趋于稳定,除非欧美经济进入二次衰退,而国内的CPI同比增幅低于5.5%,中国货币政策才有可能出现转向。目前,只可能会有针对性、结构性的一些放松,如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
孙立坚认为:“提高银行对小微企业坏账率的容忍度及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可能会解小微企业的一时之急,但是并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困局。正如货币政策并不能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一样,货币政策也无法解决小微企业的‘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