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平安信托获批 3亿美元额度逆势出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02:1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包慧

  国家外管局批准平安信托3亿美元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平安集团10月18日晚间宣布,平安信托成为目前获得QDII额度最大的信托公司。

  尽管全球股市近期处于普跌行情,新兴市场也十分动荡,逾九成QDII产品跌破净值,平安信托仍准备逆市推出其首款QDII产品,18日,平安信托董事长兼CEO童恺表示。

  中国于2006年推出QDII计划,允许包括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商在内的境内机构,按照预先确定的额度投资海外证券。截至2010年底,国家外管局共发放683.6亿美元的QDII额度。平安信托是继中诚信托、上海信托、中海信托三家信托公司后第四家获此资格的信托公司,此前三家的额度均为2亿美元。

  逆风出海

  平安信托透露,目前已在积极筹备首款QDII产品,并与海外投资银行与基金公司合作,全力准备新产品。其成立的专业QDII投资研究团队中,多名有海外专业投资背景,其中硕博学历超过70%。童恺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还在跟海外的几家资产管理公司接洽,没有确定最后的合作对象,预计首款产品会在半年内推出。

  而截至9月28日,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市场上有业绩数据的42只QDII基金产品中,累计净值高于1元的仅有3只,占比不足一成。

  但在童恺看来,近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其中也显露出投资机会。“例如,前一段时间在美国上市的一些中国股票,由于个别股票出现财务信用危机而受到投资者抛售,一些优质股票也因此受牵连,发生大幅度的回调;另外,近期大宗商品也由于对全球经济放缓的忧虑而有所回调,这些从长远来看都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按照平安信托的下一步规划,将会考虑从高端私人财富客户的需求出发,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结合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需求,为客户度身定做产品,而不是将一些比较常见的海外基金直接放到平台上来销售。童恺称,“例如对于一些高净值客户,我们可以考虑根据其风险偏好和个人资产状况,设计一个既能为客户捕捉海外投资机会,又可以根据其状况进行调整的资产组合。”

  平安信托是目前注册资本金最大的信托公司,注册资本金达69.88亿元,此次获得信托公司中最大额度的“出海”资格并不出人意料。截至2010年年底,平安信托资产管理规模为1396亿元,2010年新发行信托计划202个。

  据平安信托高管透露,在保持目前资产规模增速的前提下,其净资本仍能维持5年左右的消耗,加上利润的累积,未来业务开拓不至于出现净资本瓶颈。

  而有7年“出海”经验的平安集团,或也将利用海外投资经验为平安信托保驾护航。早在2004年中国平安就成为首家获得QDII资格的保险公司,且获批投资额度为险企中最高,达88.9亿美元。

  信托系QDII尴尬

  目前国内约800只QDII产品中,银行系占据736席,基金系48只,而信托系仅有1只。银行系QDII显然具有压倒性优势,而基金系QDII又具备相对较强的投研实力,相形之下,信托系QDII有些弱不禁风。

  截至2010年末,国内各家机构的QDII的获批额度共为683.61亿美元。信托系三家公司总共获批额度仅为6亿美元,占比不足1%。

  投研实力是信托“出海”的一大掣肘。中海信托一位高管直言,信托公司目前还算不上真正的资产管理公司,只是一个融资平台。发行QDII是向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一个标志,但转型非常困难。海外投资标的覆盖面广、风险复杂,对投资能力薄弱的信托公司是一大考验。

  信托公司当前主业集中在证券和信贷资产转让上,这两大业务在信托的业务里占比近半,资产管理的经验薄弱。从信托公司现有职能来看,证券类产品方面主要交由投资顾问或第三方私募管理,信贷资产转让型产品,更接近于银行发放贷款,主要由银行监控和操作,而在另一主营房地产项目上,信托则主要充当融资平台。

  此外,监管机构对信托公司参与QDII也有较高门槛限制,除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并且在外汇业务上连续两年监管评级为良好以上之外,还需要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提足各项损失准备金后的年末净资产不低于其注册资本金,且没受过行政处罚的公司,才有资格参与QDII业务。而目前净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信托公司只有约20家。

   “准入门槛苛刻,大型信托公司一般从事地产信托比较多,而地产信托多为高收益高风险项目,绝大多数都很难获得QDII业务。”一位信托业的资深人士说道。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