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静钧:印度“向东看”促南海问题多边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0 06:15 来源: 时代周报和静钧
越共中央总书记北上访华之时,越南国家主席则西取印度。中越在北京签“南海事态不扩大”协议时,越印则在新德里豪签南海资源开发及防务合同。现在,越南权力另一驾“马车”政府总理将于月底东渡扶桑,直冲南海问题而去,而访问南亚归来的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在稍事休息之后,将奔赴马尼拉,以解释中越双边南海宣言之问题。菲律宾总统阿基诺罕见地绕过新闻发言人,直言中越那份也许在越南看来不值一分钱的南海争端双边协议为“非法”,坚称应“多边解决”。
光是从目前态势上看,假如在南海问题上真的存在“双边谈判”框架,那感觉不是以中国为主的“双边谈判”,而是越南为主角的“双边谈判”。从现实的南海控制与开发角度看,主角的确是越南,而非中国。中国概念下的“双边谈判”,被越南偷梁换柱,置换成越南概念下的“双边谈判”。而越南为中心的“双边谈判”,在其“远交近攻”战略布置及推动“南海共同宣言”行为准则化情况下,宏观层面上呈现出“多边谈判”的色彩。
在东盟扩大峰会来临之前,越南与非东盟成员来往频频。越美、越日、越俄均为透明性较高的“老关系”,他们之间关系趋密或趋松,都不会影响我们的战略总判断,唯有印度这条南亚“变色龙”,其用心不明,固执而爱面子,介入南海争议,或构成新南海问题中“最大变量”,不可小视。
印度上世纪90年代拉奥担任政府总理之时就喊出了“向东看”的国家战略,其背景为冷战结束、前苏联解体、盟友俄罗斯式微和中国崛起及东南亚经济快速发展,印度“向东看”更多是谋求经济利益为考虑,把东南亚视为印度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和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战略区域,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部分,分享了东亚及中国经济。印度自此之后,迎来经济高增长,不可不谓受益于其“向东看”战略。
印度和越南之前就有军事交往记录,如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之后,印度曾派军事代表团前来“讨经”,想知道越南是如何用边防军抵挡住了北方邻居正规军的凌厉攻势,以求解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印军兵败如山倒的内因,不过,两国军事合作谈多做少,一直没有实质进展。2000年瓦杰帕伊政府时期曾又签署了印越军事交流的协议,但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这一局面,到2008年后就有实质变化,印度军舰开始造访越南港,防务合同越做越大,七八年前只谈不做的“南海资源开发”,今年就要大兴土木。今年国际传媒上一度传出中印军舰在南海对峙的消息。
越南狭长国土地带以及一直延伸到马六甲附近的漫长海岸线,使越南不仅成为东南亚隔开亚太诸强的自然地理屏障,也使越南成为南海国际航行安全问题上举足轻重的国家,越南只要沿海岸线布置岸基反舰导弹就可以获得有效封锁南海的地缘战略优势,促使亚太各种力量积极与越南发展关系。新世纪冒出的“越南板块”,其外形就是美国、日本、俄罗斯竞相在越南开辟立足点后形成的南海力量制衡格局。但只有印度,才具备与中国开战的内因与条件,中印漫长边境领土争端60多年悬而未决,印度一旦把越南视为“中国的巴基斯坦”,印度就有最大动因,在南海问题上做出最大冒险行为。印度现政府提出了要建设“强大的越南”构想,就是顺应了这样“中印必战”思维。
一旦印度因素与“越南板块”融合,印度就能打造出一个贯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东南亚走廊,覆盖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及缅甸。新加坡已经在印度设有军事训练基地,其空军长期驻扎在印度,马来西亚军方教官则多是印度军人,马来西亚新购入的军备,包括先进战机,也依赖于印度为其提供信息技术和培训支持。在南线形成“势力走廊”之外,印度东北与越南北部可以形成相互呼应的“战略犄角”,整体上使印度和越南构成“首尾相接”的力量新板块,构成对中国安全及和平解决南海问题的最大威胁。
印度和越南因素的“扩大”,促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转换思维,之前奉行的“战略模糊”已经不能阻止南海事实趋于“多边化”的态势,不如转而明确化,清楚从国内立法及军事战斗准备上强化“保岛”之决心。不“保岛”无以“保海”,该是对失控的南海诸岛执行主权的时候。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香港《世界华人》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