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三化”夯实战略腹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1 22:45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河南欲成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本报记者 董新华报道

  地处历史上兵家必争“中原腹地”的河南,如今正擎起复兴中原的大旗。

  目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同时,近期国务院已针对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做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的河南,以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突出项目、品牌、创新、服务“四个带动”,深入实施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总体战略。

  中原富,天下安

  按照《辞源》的解释,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则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但主要是河南省。在目睹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出台以后,河南省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首先应是区域的概念,而不能是行政区划的概念。

  中原地区号称“中国之中”,而中原经济区位于中部地区的中部,北依渤海湾、南承珠三角、东接长三角、西连大西北——“承东启西、连北通南”。

  将中原经济区与各区域相连的,则是著名的“两纵两横”交通线。两纵是指纵贯南北的京广和京九两条铁路线,两横则是指陇海铁路和长江。截止到2009年底,河南省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了4800公里,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新一轮铁路规划中,郑州也是重要的枢纽之一,而在全国传统的铁路交通图中,郑州的枢纽地位无可替代,郑州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

  在自然条件方面,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暖温带及其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地跨黄、淮、海、汉四大流域。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丰富且开发强度居于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更为突出的是,中原经济区所在的区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是全国土地耕种强度最高、农副产品供给能力最高的地区。

  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投资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劳动力资源,作为粮食主产区,河南农产品加工水平较高,加上区位、交通、文化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很大,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滨海新区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化新格局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将河南所面临的难题总结为四个方面,“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

  根据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河南省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4.3、56.6和29.1。其中,第二产业高于全国水平达1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则低于全国水平13.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比例较低,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低不无关系。三大产业比例失调恰恰反映出,在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化三者之间的发展速度并不协调。

  中原经济区今年1月被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支撑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归纳出6个“有利于”:“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河南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综合处处长刘殿敏认为,随着发展方式的转变,东部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投资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中原经济区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拥有丰富的原材料、劳动力资源,作为粮食主产区,河南农产品加工水平较高,加上区位、交通、文化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很大。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滨海新区之后新的经济增长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