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粮荒不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2:4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罗天昊

  近日回乡,我从北京至重庆,从重庆至湖北,然后从湖北回北京,一路火车,窗外所见,大为震惊。大半个中国,许多农田荒芜,至老家,长住一周,至田间地头考察,更是触目惊心,农村已无青壮劳力务农,大片土地抛荒。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缺粮之日不远,未来深藏忧患。全球曾经的产粮大国逐步沦落为粮食进口国的历史,值得中国警醒。

  由于优越的气候地理条件以及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绿色革命”,印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是农业出口大国,但是后来随着经济起飞,开始逐步漠视农业,在过去几年里,印度经济连续维持了8%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但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每年只维持在3%左右的增长,甚至很多农民因生活贫困而被迫自杀。印度也由以前的粮食 “出口国”沦落为“进口国”。

  在30年前,菲律宾是世界有名的粮食出口国,而到了2002年菲国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达到了90.8%。与此同时,该国也由粮食出口国变为世界第一大米进口国。

  追究其原因,在后发国家“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普遍以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在中国,农业与工业之间存在着数十年的剪刀差。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身控制的逐步放开,工业化与现代化方兴未艾,青壮劳力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已经成为老弱病残的留守之地。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上,农业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成为牺牲品。无论种粮还是养猪,都是所获无几,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虽然有国营农场员工称年收入20万元,但是,在中国更广大的农村地区的现实是,种地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生存。老家乡亲算了一笔账,一个五口之家,大约可分三亩田,一亩水稻,化肥农药等花销,大约需500元,如果按照亩产700公斤,一亩地也挣不到1500元,三亩地,收入不过4500元,再加每个人农业补贴大约100元,一家收入,不过5000元而已。若有人读书,根本无法应付开支。如此,家里的青壮劳力,不得不出外打工。而这笔账,在农村家庭颇有代表性。

  漠视农业,忽视农民的利益,其结果就是农业的萎缩,更严重的是为我们这个人口大国埋下了未来粮食危机的可能。

  无论在哪个国家,农业都属于一种弱势产业,其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自然比不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但是,正因为如此,国家是否具有远见,正可以从其对待农业的态度上看出来。

  全球第一大农业国是哪个国家?相信很多人会举目四顾,心下茫然。答案出人意料,不是中国、印度等传统的农业大国,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恰恰是当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美国。美国粮食年出口量所占全球份额常年稳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麦更高达60%,而排第二位的澳大利亚,也是发达国家。

  美国每年的农业补贴,超过150亿美元,而美国的农业人口只有2%,亦即600万,不到中国农业人口的1%。比照两国国民收入、农业总产值等,中国每年至少需补贴农业1万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人均农业补贴,仅为100元人民币左右,可以说是杯水车薪。2011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收入即达5万多亿元,补贴农业,不在能不能,而在于愿不愿意做出这样的战略选择。

  作者为青年学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