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过度金融化会自然解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3:3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叶慧珏

  银行界不负责任,政府纵容金融企业,民众叫苦连天……这些不稳定因素最终导致了在祖科蒂公园的游行示威。实际上,人们谴责的美国金融制度以及背后的过度金融化问题,早在美国建国之初就孕育下了种子。是否存在经济金融化的边界,在这个边界内或者走廊内,经济金融化不至于引发社会不和谐?

  本报记者专访了美国金融博物馆馆长、纽约大学经济金融史教授理查德·塞拉(Richard Sylla)。他表示,过度金融化的问题正在随着危机的深化而逐步地自行得到解决,而美联储有可能改变过去的态度,为金融泡沫提供更好的预警行动,与此同时,银行家、投资者和其他金融业者,也在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这些或许可以搭建一个理想的边界。

  塞拉教授2010年当选为建立于1988年的美国金融博物馆馆长,他是一个资深的经济金融学者,曾经出版过《美国资本市场》(The American Capital Market)和《利率历史》(A History of Interest Rates)等书。

  游行者的抱怨

  《21世纪》:在祖科蒂公园的“占领华尔街”示威游行,已经开始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从表面上看,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是主要动因。但深入地说,对于美国金融体系的愤怒才是根本。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塞拉:失业问题并不能完全解释这场示威游行。更重要的是,人们觉得政府为救助银行和汽车企业花了大力气,却在解决其他问题是鲜有建树——这主要说的是受房价下跌和失业双重压力而被迫抵押房产的人们以及其他失业人群。

  实际上,这类游行示威浪潮在美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在1837-1843年金融危机期间,1873金融危机后直至1878年,1893年金融危机后直至1897年,1930年代早期的大萧条恶化时期以及1981-1982年严重的经济衰退期间等。每一次,都是一场金融危机导致失业率上升,家庭还贷困难,小企业融资紧张,随即出现社会抗议运动。

  《21世纪》:游行者们对金融制度的抱怨,体现在一些简单的诉求上。他们真正愤怒的是政府的不作为,这种不作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塞拉:美国实际上有一个大家知晓的主要金融改革法案,即2010年制定颁布的多特-富兰克规则。但是这一法规却把提出实际改革方案的权力让渡给了监管机构。许多利益方暗地里的游说使得该法案的推进十分缓慢。鉴于该法案在通过的一年之后并没有带来什么实质性的金融改革,我估计,游行者认为这纯粹是一个政治游戏,而他们抗议的就是这种游戏。

  美联储有望为设定金融化边界采取行动

  《21世纪》:一些经济学家表示,美国经济最本质的问题是过度金融化。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以及利润产出,大大超越了第一和第二产业。近几十年来,美国因此而获益良多。不过,现在到了审视这一切的时候。对此你怎么看?美国的金融化是否过度?

  塞拉:我的纽约大学的同事Thomas Philippon也指出过类似的问题。他认为,过去的三十年内,相对于美国其他产业所吸引的就业与所产出的利润相比,美国的金融体系变得太过庞大,这很不寻常。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仅仅是经济分工不断细化,美国在向世界其他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上有着比较优势,正如中国在向全世界提供制成品上也有比较优势。

  但是,有一点很清楚,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最近阶段,这一金融体系孕育了很多泡沫——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泡沫,2003年到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泡沫。而这些泡沫的破裂最终导致了占领华尔街以及相关社会运动的爆发。

  《21世纪》:是否需要为经济金融化设定一个边界,在这一边界内,金融化不会危及社会稳定?如果是的话,边界在哪里?谁来设定?

  塞拉:传统意义上,中央银行是金融体系和金融道德的卫士。但是美联储却没有很好地履行这一职责,它并不乐意预告泡沫出现,也不会在泡沫破裂前采取行动,这导致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金融灾难的发生。美联储对此的理由是,没有人会提前知道泡沫的存在,直到它破裂,而它一旦真的破裂,美联储将会采取行动,将破坏程度降到最低。这就是美联储在2007年和2008年的所作所为。如今,它还在继续购买债券,实施扭转操作(twist programs)。

  不过最近,美联储已经开始重新思考它最初对于泡沫的态度。现在有一种说法,美联储将要监管金融体系发展的过程,在风险变得更严重之前采取行动,牵制或缩小泡沫。

  如果这一说法成真,可以预见的是,华尔街将提出激烈抗议并试图阻止,因为这将会直接缩减华尔街产生的利润。但是这样的话,华尔街将使自己陷入窘境,被指责说是他们使事情发展失去了控制,就像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最近一次房地产泡沫期间所发生的一样。

  《21世纪》:“占领华尔街”的示威游行和其他社会运动,是否能有效推动美国过度金融化问题的解决?在这一社会力量的推动下,银行家、投资者和个人该如何自处,使得美国金融体系更加稳定?

  塞拉:目前看来,这次游行示威的主要作用,是使得银行家和其他的金融从业者明白,美国公众对他们的行径愤怒不已,这可能会让银行家们少一些追逐利益的贪婪,也少一些假装和公众利益站在一起的虚伪表现。

  正如前面所言,我认为我们正在解决过度金融化的问题,金融体系正在变得更加稳定。

  商业银行需要回归过去,为存贷款双方提供服务。他们应当根据沃尔克规则的要求,降低或者放弃自营业务。与此同时,投资银行必须回归到咨询本业,专心证券发行。如果他们规模太大而不倒,并且寻求生路,那么他们应当被要求缩减规模到某一个界限,使得他们未来不会因为规模太大而不倒。投资者应当减少投机,增加投资。个人应当让他们选出的代表知道,他们疲于观看华盛顿上演的政治戏码,要求国会和总统做更实际的事情来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如果这些事情能够实现(其中一些已经开始实现),美国将会度过危机。在许多次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总能将美国带回发展的正轨。这一次也是如此。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多快能看到经济增长。

  一旦经济增长了,现在的游行示威和社会运动将自动消解,只是被记录在历史书中而已。

  过度金融化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21世纪》:美国的金融体系为什么是如今的样子?政府插手金融体系的传统,是如何演变到今天的?

  塞拉:在美国建国之初,政府就已经深入介入到美国的金融体系中。美国第一任财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一手建立了现代美国金融体系,实行联邦征税,将各州债务归入国家债务并统一管理,建立第一个中央银行(美国第一银行,the first 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并将美元定义为和黄金白银挂钩的硬通货。

  此后,美国各州开始授权建立越来越多的银行,整个国家的银行系统逐渐建立,同时建立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美国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和私人企业发行的债券,以及主要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发行的公司股票,极大促进了美国证券市场和股票交易所的发展。

  因此,从1790年开始,美国就拥有了现代金融体系。在过去大多数的时间内,这一体系运转良好。美国也部分因为这一现代金融制度,在一个世纪以内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直到现在。

  但是,当这一金融系统开始引发频繁的危机和经济萧条时,人们总是忘记它所做过的好的事情,一味谴责金融系统导致了经济下滑。这在历史上发生过不下十次,包括在2008年至今的这一次金融危机中。历史正在不断得到重复。

  《21世纪》:美国现在的金融化问题和债务问题纠缠在一起,如何解决?

  塞拉:金融化的问题,将会自然解决。由于生意清淡、利润变小,银行和中介机构正在缩减规模。华尔街所能提供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商学院和大学毕业生正在被逐步分流到其他领域,而非金融业。所以,市场本身正在纠正过度金融化的问题。

  债务问题的解决也遵循同样的逻辑。家庭逐渐减少信用卡支付,债务不断减少,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也是如此。但是鉴于美国政府正在经历大规模的财政赤字问题,国家债务自然上升。这是由于经济萧条期间税收减少所致,同时各种各样的福利补贴项目扩大了财政支出——包括越来越高的失业率带来的更多的失业赔偿,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以及老年人医疗支出等——这些正在不断蚕食美国的GDP。

  在我看来,如果美国政府在经济低潮期大幅度降低财政支出,这将是一个错误。这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国内总需求,进一步打压经济。但同时,我们需要控制赤字和债务规模。国会已经向美国人民承诺了太多福利,却没有提供支持这些福利的有效融资渠道。因此,我们需要减少各种各样的福利补贴项目,增加财政收入。国会的一个“超级委员会”正在就此展开工作,下个月将要向国会提出他们的改革措施建议。目前为止,前景并未明朗。但是我觉得,我们的领导们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正在着力解决。

  《21世纪》:美国政府手里还有哪些政策武器,可以为目前不稳定的金融体系提供解决方案?

  塞拉:多特-弗兰克法案应当担负其稳定金融体系的责任。这场危机带来的一个好处是,美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变得稳定许多:银行家在放贷方面日趋谨慎,投资者则在投资上更加小心。尽管市场看起来比通常情况下更加脆弱,但它仍在运转。美国人宁愿相信,他们的市场脆弱是由于欧洲问题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我们生活在一个互相连通的金融世界,一旦欧洲无法解决其主权债务问题,如果中国经济急剧放缓——无论是金融还是非金融层面,那么美国金融体系将注定受到消极影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