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企业对德国投资意向明显上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4:03 来源: 经济日报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是专门负责外国在德国直接投资的官方机构。近日,就中国企业赴德投资事宜,记者采访了位于首都柏林的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

  该署负责中国事务的高级经理曹奕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并向记者介绍了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的情况。

  德国投资环境相对宽松

  对中国企业来说,德国的投资环境相对宽松。曹奕告诉记者,无论投资者来自哪个国家,只要在德国投资建厂,“德国政府一律将其视为本国企业”,“在政策上一视同仁”。外国在德投资企业享受同德国本国企业一样的政策待遇。无论是投资还是销售,德国企业可以享受的政策优惠,外国在德投资企业同样可以享受。

  德国的环境比较理想。至少对中国投资者来说,不存在歧视。无论投资方是私人公司还是国有企业,德国都予以欢迎。这是中国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包括海尔、三一重工、中钢、中远、华为、宝钢、中兴通讯和中国海洋运输集团等愿意在德国安营扎寨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近两年中国在德国投资迅速增加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是中德两国贸易的增长。自2009年起,中国就已成为德国进口的第一大来源国。2010年德国从中国的进口达到765亿欧元,占德国同年进口总额的9.5%,继续排名第一。德国对华出口2010年为536亿欧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43.9%,占德国当年出口总额的5.6%。中国成为德国第七大出口市场。

  员工素质高 基础设施好

  说到德国的投资环境,不能不提德国员工的素质。德国产品质量之所以享誉全球,是和员工队伍的素质普遍较高分不开的。在德国,进入企业的员工,事先都要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他们不仅有理论知识,而且有实践经验。加上办事认真,从而保证了德国产品的质量。据调查,几乎所有在德国投资的中方企业,都对本企业德国员工的素质称赞不已。有一位老总还谈到这样一件事。他的德国雇员要跳槽,可这位员工负责的项目才进行到一半。他很担心这位员工一走了之,扔下一个半截子工程。没想到这位员工很负责任,直到项目完成,他才到新公司报到。这让老总心存感激,并留下很深的印象。

  德国物流业高度发达。物流业的基础是交通和通讯设施。打开德国的地图就可以看到,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遍布城乡各地。此外还有水路和铁路,供飞机起降的大小机场有100多个,这些设施的保养和维护均处于最佳水平。德国税收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这些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上。据“世界经济论坛”提供的数据,2009年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基础设施总体质量的评比和排名中,德国名列第一,法国排名第三,新加坡排名第四,瑞士排名第五,美国排名第八,英国排名第二十位。

  对于德国的基础设施,记者也有深刻的印象。在某些乡间公路上行驶,如果没有限速,每小时跑100公里没有任何问题。公路的平整程度和质量,很多与高速公路没有什么差别。

  从地理位置上看,德国实际上属于中欧。从投资的角度看,易于向周边辐射。在这里设立生产中心,首先面对的就是欧洲最大的市场——德国本身。

  其次无论是往北、往南、往西还是向东,可以节省很多物流成本。从首都柏林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陆路距离也就700公里至800公里,其辐射的范围甚至可以包括整个俄罗斯。

  在德国投资的门槛与程序

  在德国投资的门槛取决于投资的形式。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提供的材料称,德国对投资最低资本限制十分宽松,但要求合伙人对公司的人员承担“无限责任”。合资公司有四种形式: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2.5万欧元。微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只需要1欧元。股份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5万欧元。股份两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同样为5万欧元。

  曹奕告诉记者,中国企业目前在德国的投资,注册形式大都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有2.5万欧元的注册资本就可以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在德国投资并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必须以公司或法人的名义进行。成立公司大体需要经历三个步骤。首先是确定公司的法律形式。法律形式分为四类:合资公司、合伙人公司、分支机构、个人独资企业或注册商人。其次是在当地法院的商业登记簿上注册。注册费按公司的性质分为250欧元、400欧元和500欧元不等。注册的信息事先必须经过公证处公证,以确保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第三是在企业所在地的工商局进行营业登记。除流动商贩外,营业登记一般不需要取得营业许可。工商局将登记的信息提供给财政局和工商会。企业一经登记便自动成为当地工商会的会员,并按营业额的比例缴纳会费。

  投资前景与企业定位

  德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在德国投资几乎没有可能赢得暴利,一般只能取得平均利润。中国在德国的投资企业虽然已经超过1000家,但雇佣员工的总数仅在1万人以上,平均每家创造的工作岗位10个多一点。可以说,几乎全部属于小型公司。从投资类型看,绝大多数属于在德国设立的分公司或办事处,当然也有一些生产型企业。这些企业从行业上看,基本属于三大产业,即机械制造、信息通信技术和可再生能源。

  根据德国联邦银行(央行)2011年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9年底,外国在德国直接投资额总计为4697亿欧元,其中荷兰的投资占23.55%,为1106.21亿欧元,排在第一位。卢森堡排在第二位,直接投资额累计为703.46亿欧元。英国、法国和美国排在第三、第四和第六位,直接投资额分别为400.04亿欧元、399.65亿欧元和361.33亿欧元。中国排在第28位,直接投资额累计6.29亿欧元,占外国在德国直接投资额的0.13%。外国在德国直接投资总共为德国创造了350万个工作岗位。与其他国家在德国投资相比,中国对德国直接投资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虽然起步晚,但中国企业只要把握好投资方向,前景和潜力将会是巨大的。德国和中国的工业结构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比如机械制造和可再生能源等。不同之处在于相同的产业所处位置不一样。总的来看,德国生产的产品档次较高,中国生产的产品档次次之。如果把投资的定位放在科研上,在德国设立研发或设计中心,通过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很可能开发和设计出更适合欧洲人口味的适销对路产品。德国举办的世界级博览会每年有150多场。在这里可以及时掌握各业界的风向标。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既可以推进产品研发的速度和周期,同时又可以在产业上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德国是非常挑剔的市场。只要在这个市场站住脚,无论是进入欧洲还是进入北美市场,就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

  对中国企业来说,在德国投资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在投资之前作好市场调研非常重要。而且要对投资地点进行现场考察。无论是市场调研还是现场考察,包括办理各种投资手续,中国企业都可以得到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无偿咨询与服务。

  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呈上升趋势

  曹奕告诉记者,根据数据库fDi Markets2010年10月的统计结果,中国是2009年外国在德国绿地投资(不包括并购和收购)的第二大国。所谓绿地投资系指在空旷的土地上投资建厂或设立研发中心及分支机构。这一年中国在德国的绿地投资项目有65个,比2008年的21个项目增长了两倍以上。第一大国是美国。2009年美国在德国的绿地投资有111个。排在第三位的是英国。英国这一年在德国的绿地投资项目是46个。

  对比前几年中国在德国的投资,不难发现,最近两年中国在德国的投资呈直线上升趋势。用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首席行政官普法费尔的话说,“德国已成为最受中国投资者欢迎的目的地之一”。2003年、2004年和2006年中国在德国绿地投资项目每年皆为4个。2005年和2007年分别为6到7个。首席行政官普法费尔称,“2010年中国在德国的绿地投资项目比上一年增加了50%”。按此推算,去年中国在德国的绿地投资项目应当接近100个。

  中国企业对德国投资意向明显上升。前几年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英国和法国。但从2008年起,中国企业在德国的绿地投资项目大幅度增加。由一年前的7个增加到21个。2009年中国对德国绿地投资项目就已占中国对欧洲绿地投资项目总数的50%。也就是说,最近两年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占中国对欧洲投资的半壁江山。

  德国奖励投资的优惠政策

  德国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投资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发点并不是单纯为了招商引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落后区域的经济发展、改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增加就业。只要有益于实现这一目的,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都可得到一视同仁的优惠待遇。

  在奖励投资方面,德国的政策和欧盟的政策是衔接和相通的。欧盟有27个成员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因此设立了两大基金:欧洲社会基金和欧洲地区发展基金。两大基金的目的都是为了支持落后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地区发展基金主要是为了消除成员国之间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也有人将这一基金称之为欧盟的结构基金。社会基金主要是用在促进落后地区的文化、教育和就业方面。在招募员工或对员工进行培训时,企业就可得到社会基金的资助。德国对投资进行奖励的资金,绝大部分也来自欧盟的这两大基金。

  德国的投资领域相当广阔。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中国事务高级经理曹奕告诉记者,除涉及军工生产和国防领域外,其余所有领域对外来投资者都是敞开的。但据该署提供的资料,并不是在德国所有地方的投资都可得到投资补贴或津贴。

  那么在哪些地区或领域的投资可以得到补贴呢?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材料称,在德国东部6个州的任何投资项目都可得到投资补贴。这6个州是柏林市、勃兰登堡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尔特州以及图林根州。补贴方式是免除税收义务或把应当得到的税收优惠提前打入投资公司的银行账户上。

  还有一类投资,无论在西部还是东部,都可得到投资补贴。这取决于投资的行业和投资的方式。行业必须符合投资补贴的范围,也就是必须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相结合,符合国家或地区产业调整的政策。这些行业系指“生产型行业”,例如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信和接近生产的服务型企业。投资方式是建立生产基地或扩大现有的生产车间。补贴额取决于投资的领域、投资的地点、投资的额度和企业的规模与大小。

  按照欧盟的标准,企业员工人数不超过50人、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欧元的,为小企业;员工人数少于250人,营业收入低于5000万欧元的,为中型企业;员工人数多于250人,营业收入高于5000万欧元的,为大型企业。

  投资补贴按地区划分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地区;另一类是不发达地区。在发达地区,对大型企业的投资补贴或补助占其投资成本的15%;对中型企业的投资补贴占其投资成本的25%;小型企业可得到投资成本35%的补贴。在不发达地区,大型企业可得到的投资补贴,最高可达其投资成本的30%;中型企业最多可得到投资成本40%的投资补贴;小型企业最高可得到投资成本50%的补贴或补偿。

  地区投资补贴的高低取决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实际上,德国分为5个区域,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之间,还有3个区域。在这3个区域获得的投资补贴比例皆在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之间。也就是说,欠发达地区获得的投资补偿肯定高于发达地区而低于不发达地区,以此类推。

  这类投资补贴基本上是以现汇的方式发放到投资企业的账户上,资金来自欧盟的结构基金。但要获得这类资金补贴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为德国社会提供满五年的劳动岗位。二是银行必须证明融资已经确定,且个人资本至少占投资额的25%。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投资奖励是为了促进就业。

  按照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最受德国官方青睐的投资,一是能够创造就业岗位的投资,其创造的就业岗位越多越受欢迎。二是在德国东部的投资,这类投资能够平衡或缩小东西部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三是有利于德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资,或让经济上档次、上水平的投资。只有代表未来产业的投资才能确保德国的福祉和生活水平。

  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提供的材料显示,如果在东部投资,投资的产业又符合德国产业政策的调整,是可以得到双重优惠的。但是两项合计的补贴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当地最高补贴额。也就是说,在不发达地区得到的投资补贴不得高于投资额的50%。

  此外,优惠政策还包括提供低息贷款。目前,有三个层面的银行经营这方面的业务。一是欧洲投资银行,贷款对象主要是大型投资项目。贷款额最高不超过项目投资成本的50%。在这家银行贷款的好处是利率低,还贷时间长。二是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这是德国联邦的开发银行,其贷款除利率低外,最大的特点在于利率10年不变,且有最多3年的免还款期限。三是各州的发展银行,其贷款主要面向在本州投资的中小企业。

  除低息贷款外,对于一些兴建不久的小型公司和企业,在融资遇到困难时,德国还提供“公共信贷担保”。招募员工或对员工进行培训,企业还可从就业机构得到50%甚至100%的招工补贴或培训补偿。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北京办事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亮马大厦二座0811。

  联系电话:驻华代表韩佩德(Markus Hempel),电话:010/65396725。项目经理郑洁女士,电话:010/65396726。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