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租房扶正 或成住改新方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2 08:16 来源: 华夏时报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10月19日下午,北京市住建委公布了《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突出强调了公租房的重要性。
“出台这份《通知》正是源于45号文件的精神。”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邹劲松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邹劲松所说的45号文,是指国务院办公厅9月30日下发的《关于保障房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下称45号文)。
“这一文件因国庆长假,媒体报道甚少,这并不影响其重要性。”10月20日,著名住宅专家、“二次房改”的倡导者指出,“公租房成重点,这是45号文里提及保障房建设结构调整的新思路。”
45号文件明确提出,公租房将成为今后保障房建设的重点,并应在土地供应、资金注入、财政贴息、税费优惠等方面予以支持。
“这还是首次在国务院层面对公租房做出这样的要求。”对45号文已有研究的李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将是下一步住房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
公租房成重点
据了解,该《通知》将于今年12月1日起实行。《通知》规定,住宅用地中配建保障房的建筑面积比例一般不低于30%,且以公租房为主。
“在北京,公租房不再只跟本地人有关。”北京中原地产市场总监张大伟称,保障房建设结构调整,将公租房排在重要的位置,这是45号文传出的一个新信号。
“土地越来越少,有需求的人却越来越多,政府不可能一直靠行政化手段建设那么多经适房和限价房。”会上,邹劲松表示,北京正在通过新建、收购、长期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公租房。
据记者了解,北京公租房正处于“兴建”阶段。“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建设、收购公租房30万套以上,占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60%以上。
“加大公租房建设,将有利于稳定房价。”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审核配售处处长陈炜文称,目前北京购房刚需很大一部分来自外地人,包括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人士、急于结婚买婚房的人群等。“有了公租房作为过渡住房,房价自然更稳定。”他说。
中国今年计划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其中公租房占很大部分。但本报记者此前采访发现,大多数房地产企业不愿参与公租房的建设。“《通知》出来后,现在社会资金对公租房建设感兴趣的比较多。”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处长张国伟说。
“上海、广东、江苏也可能很快出台公租房的文件。”张大伟告诉本报记者,公租房在今后的保障房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使得保障房建设结构的调整更趋合理化。
一直以来,各地保障房建设中几乎都有集中建设经适房的怪象。“经适房相比公租房需要更多的资金。”住建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珏林赞成加大公租房建设比重,“公租房面积要求小,覆盖范围广,能解决更多人的住房问题。”
没公租房难以服众
“保障房的演变,从经适房到限价房,再到公租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北京联达四方总经理杨少峰回忆。在此期间,有多个专家一直呼吁,“缩减经适房规模,加大公租房的建设。”
作为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手段,中国计划“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李明据此认为,现在,保障房政策需要调整,应明确取消经济适用房,因为政府没有义务满足产权房需要。此前,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也曾表示,经适房成了腐败的高发区,“谁拿到经适房就等于拿到了国家补贴的一大块财富。”
近几年,李明说他一直在调研住房制度,发现第一次房改的完全市场化是房价高企的根本原因,要想改变,必须通过“二次房改”才能实现。“现在,政府高调推出公租房建设计划就是‘二次房改’,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李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二次房改’就是一次利益博弈和调整,当然难度不小。”经调查后,李明得出的结论是,完全市场化的住房制度行不通。“如缺少了公租房,显然违背了民心。”李明直言,政府首要任务是“保障居者有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