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打造艺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3 03:53 来源: 经济日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我们勾勒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辉煌前景。这其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我觉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其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可忽视。国家大剧院作为国家最高的表演艺术中心,承担着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的责任与使命。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演艺机构,必须有自己的艺术产品,必须具备较强的艺术生产力。为此,大剧院运营3年多来,倾力打造推出了原创和制作剧目19台,演出243场。我们认为,剧目生产能力既体现大剧院的艺术水准,也是大剧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3年多的艺术实践让我们感受到,艺术产品的生产者必须注重产品的艺术品位、艺术质量和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有条件向市场推展,市场才会接纳你,世界才会接纳你。3年来,国家大剧院一直把艺术生产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以艺术和市场的双重眼光进行艺术生产,打造高质量的产品。以歌剧制作为例,大剧院在歌剧的生产制作上不遗余力地追求高品质,追求保持作品创作与制作的高艺术水准。

  其一,在兼顾市场保障的前提下,追求较高的艺术性是创作的核心目的,也是国家大剧院追求品牌建设的基础。我们在选择剧目时没有将潜在的观众群定位在相对少数的专业人员上面,而是尽可能选择观众相对了解或者虽不了解但容易接受的剧目和题材。与此同时,我们尊重经典,鼓励创新。在导演率领团队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剧院要求艺术家们以经典的表现形式为主导,用现代美学视角进行阐释,这样就形成了较为稳定且具有辨识度的艺术特征。大剧院在加强西方经典歌剧推出的同时,还特别致力于中国歌剧的创作,目前已经制作完成了《西施》等3部大型作品。我们与艺术家紧密合作,共同探索中国歌剧的发展之路,探索中国歌剧走出国门之路。

  其二,强有力的配套保障必不可少。大剧院为了适应高质量、规模化的歌剧制作,不仅专门成立了30人的制作管理团队、全编制的合唱团和管弦乐团,还建立起舞台技术等与艺术生产配套的业务部门,全方位地保障了剧目生产的高质量和高水准。如此一来,不仅为剧院演出运营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与世界各国演出交流提供了选择条件,为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打下了基础。

  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在注重品质的同时还要注重传播,注重建立和扩大艺术品牌的影响力。在“传播决定影响,影响决定市场”的现实状态下,舞台艺术产品展示的前提是传播、传播的目的是市场、市场的运营靠品牌、品牌的效应促展示,这实际是一条紧密的产业链。当我们的传播实现了品牌影响力的建立,我们就不仅能占领中国的市场,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的途径也就更宽阔了。

  说到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还需要形成这样一个观念,即中国文化向世界展示不能仅仅盯住文化产品出国了就是展示。因为送出去只是一个途径,还要注重引进来,就是产品通过品牌的传播,吸引更多国外观众来到中国、走进剧场,做到传播者不出国就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如此一来,既节约了成本,又能保持中国文化的纯粹性,并打造出像美国的百老汇,英国的伦敦西区式的文化艺术传播平台。我认为,引进来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文化工作者追求的更高层次的展示途径。这也正是我们大剧院强调在制作高质量文化艺术产品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加强产品传播力度,打造品牌的原由。

  3年多来,国家大剧院调动一切可供利用的公共媒体资源进行信息的传播与品牌推广。中国有句俗语叫“酒香不怕巷子深”。讲的就是公众在美好体验后的个人传播。但是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被动式的宣传已显得远远不够了。为此,大剧院对媒体进行细分,通过对平面、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的覆盖,基本上解决了信息的横向传播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进一步的策划,针对具体剧目和项目再进行纵向传播。我们还通过发布会、排练探班、纪录片拍摄等方式实现剧目信息的深入传播。并且在部分原创作品首演之后举办作品研讨会,为其作品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供依据。今后,大剧院还将加大网络宣传的力度,运用微博(http://weibo.com)等新型网络交流工具,扩大传播范围,挖掘传播深度。同时还要以剧目为依托,推进衍生产品的开发,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来巩固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品牌的传播和构建。

  今天,中国文化的世界展示虽然是每一个演艺机构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要想达到良好的效益,就必须集中在国家文化战略定位的统一原则下去思考和实施。只有这样,我们的路才能走得更坚定、更扎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