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救三洋下东洋 青岛海尔放弃优先选择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00:11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 北京报道
继2010年12月苏宁(微博)收购日本LAOX家电连锁卖场、2011年1月联想(微博)收购日本NEC电脑业务之后,10月18日,海尔集团(下称“海尔”)和日本三洋电器集团(下称“三洋”)正式签署收购协议。三洋在日本的洗衣机和家用冰箱业务及其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的洗衣机、家用冰箱和其他家用电器销售业务正式纳入海尔麾下。
三洋连亏9年没翻身
三洋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日本企业之一,其产品涉及能源、家电、数码、机械、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1979年便已进入中国市场。但是近年来三洋在家电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萎靡,曾饱受赞誉的三洋彩电早在3年前便已从中国家电连锁卖场撤柜,成为首个退出一线城市的外资彩电品牌。
从2002年开始,三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09年12月底,日本松下电器宣布完成46亿美元的优先股转换,获得三洋50.27%的股权,同时得到三洋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可再充电电池技术。然而,被松下收购后的三洋继续亏损,尤其在遭受日本地震之后,情况更不容乐观。
帕勒咨询有限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日元对美元已累计升值超过40%,这极大地打击了其电子产品出口业务,也大大削弱了其家电业的总体竞争力。“三洋的市场反应能力滞后,在技术创新上也显得乏善可陈,并且它近年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蓄电池的业务上,将旗下白电业务出售后,可以整合自己旗下资源”。
借船出海能否一帆风顺
“本次收购标志着海尔在日本以及东南亚地区将形成两个研发中心、4个制造基地以及6个地域的本土化市场营销架构。”海尔副总裁杜镜国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海尔内部员工对这次收购也颇为看好,“我们可以借机拓展日本市场,毕竟三洋无论怎么说都是一线的国际品牌,尤其在白电领域。”海尔集团一位高层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海尔和三洋之间渊源已久。2002年,双方在日本成立了合资公司三洋海尔株式会社(下称“三洋海尔”),利用三洋电机的渠道销售海尔的家电产品。但在日本家电制造巨头的竞争压力下,三洋海尔连年亏损,于2007年被迫解散。
但是海尔对日本市场觊觎已久,耕耘多年。目前海尔销售的产品多为低价小型家电产品,而日本市场热销的400升以上双门冰箱,及5公斤以上大容量洗衣机等高附加值机型,海尔却无所建树。“海尔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冰箱生产商和第二大洗衣机生产商,它在采购成本等方面有规模优势,而三洋冰箱、洗衣机的成本却较高,所以此次并购背后的实质是全球白色家电供应链的优势资源向领先的中国企业集聚。”罗清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但是日本是全球电器的生产大国,产品技术成熟,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认同度高,因此海尔通过并购大规模进入日本市场,好比足球赛踢客场,难度颇高。与此同时,未来在日本市场,海尔还要面临三洋的老东家松下的强劲阻击。因此海尔借助此次收购来拓展日本市场,胜算几何,还未可知。
据业界推测,三洋应该会优先纳入海尔旗下的上市公司青岛海尔的“麾下”。然而耐人寻味的是,青岛海尔19日发布公告称,就收购项目放弃优先选择权。有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透露,这意味着海尔内部对此次收购还是保持了十分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