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PM I初值回升 “失速”担忧缓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5 00:59 来源: 经济参考报
24日发布的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 M I)预览显示,10月汇丰制造业P M I初值51.1,为5个月来最高值。这不仅是汇丰P M I指数近3个月来首次上升,也是3个月来首次位于50的枯荣线以上,表明未来中国制造业将扩张。继月初发布的9月官方P M I连续第二个月回升,月中发布的用电量数据回升之后,10月汇丰P M I初值再次反弹缓解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失速”的担忧,也预示着四季度政策调整的可能性正在减弱。
市场
经济“失速”担忧缓解
受国内政策紧缩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逐季放缓态势。再加上三季度欧洲债务危机再度爆发,9月以来市场一度担心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失速”。
中国银行日前发布的四季度展望报告的观点很有代表性。报告称:从当前国际形势来看,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复苏的困难重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临外需萎缩和通胀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经济表现也多欠佳,世界经济徘徊在“二次探底”的边缘。从国内形势来看,商业银行信贷资源有限且继续收紧,股票市场低位徘徊,民间借贷在高风险中运营,问题频出,外部环境不断趋紧。受此影响,四季度我国宏观经济景气将继续回落,三大需求不同程度放缓。如世界经济滑坡和国内经济减速“双碰头”,建议做好中短期政策调整甚至转向(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的预案,为可能到来的经济“失速”做好应对准备。
然而10月以来多项数据出现反弹,缓解了这种担忧。先是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9月PM I环比回升0 .3个百分点,最近两月连续回升;然后在1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9月全社会用电量又较8月大幅反弹3 .1个百分点;到了24日,已经两个月收缩的汇丰PM I的10月初值也一举弹上了枯荣线。
对于24日发布的汇丰PM I初值,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评论称:受益于新订单和产出的增长,10月份汇丰PM I的初值反弹至增长的景气区间,预示制造业四季度开局良好。同时,PM I结果显示产出成品价格增长趋于稳定而投入品价格增长放缓。总体而言这些数据再次确认了我们的观点:中国经济并无硬着陆之忧。
屈宏斌日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三季度G D P同比增长9 .1%,季调后的环比增速2 .3%,较二季度的2 .2%略有加快,显示尽管前期紧缩政策效果显现已经为整体经济降温,但增长势头温和放缓的同时国内需求仍然相对强劲,四季度增长仍有望延续这一态势 , 预 计G D P同 比 增 速 保 持 在8.5%至9%的水平,不会出现部分人所担忧的经济硬着陆。
展望中国的经济形势,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也表示并不担心。他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经济增长稍有回落,有些人就担心经济‘失速’,要求改变政策以刺激经济,难道9%以上的经济增长还慢吗?国内的经济运行短期内问题不大。”
受汇丰PM I初值重回枯荣线上这一利好消息提振,24日上海期货交易所期铜强势涨停,上证综指收盘反弹。
分析
外部冲击不宜夸大
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三季度再次爆发的欧债危机。从13日海关总署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来看,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已经显现。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17.1%,大幅低于上月的24.5%,而且中国对美国以及欧盟出口的同比增幅与上月相比均出现了下滑。而且市场普遍预测,四季度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但是专家认为,尽管欧债危机可能导致世界经济“二次探底”进而冲击中国经济增长,但是对这种冲击的影响不宜过于夸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认为,不能拿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和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候的情况类比,现在的情况与2008年有四点不同。首先,当前的经济状况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新问题,而是2008年危机的持续;其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近两年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今年预计贡献为负值,所以世界经济的回落虽然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冲击,但是这种冲击要远远地低于2008年;再次,今年中国的G D P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在合理区间,如果全年为9.4%,仅比去年低一个百分点;最后,中国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幻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同时面对复杂的经济局势也具有较为充足的思想准备。
“我们认为,鉴于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于外部需求的依赖已经大大降低,欧洲衰退对于中国的影响尚处于可控范围内。”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据刘利刚分析,欧洲衰退影响中国的传导机制有三个。首先是直接投资(FD I)。随着欧洲商业和流动性情况的恶化,欧洲公司可能将海外利润向总部转移。然而考虑到欧洲公司FD I仅占中国FD I总额的5%,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多达3万亿美元,欧洲公司利润转移导致的资本流出风险几乎可以忽略。
其次,贸易机制。欧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中国出口中23%流向欧洲。但是考虑到中国对欧出口的产品大多用于满足刚性需求,弹性较低,所以欧洲衰退的影响仍然较轻。
此外还有金融机制。虽然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仍然很低,但是欧洲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仍会导致交易量减少、流动性危机和融资额上升,这将导致中国银行的风险厌恶情绪上升。而在最坏情况下,欧洲银行将会收回“非承诺”部分的企业贷款,依赖于欧洲银行提供贷款和流动性的中国企业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不过欧洲银行在华总资产约为1080亿元,仅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3%,总量较小;此外,中国银行业的存贷比仍低于75%,资本充足率情况良好,我们不认为欧洲银行危机将对境内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刘利刚说。
判断
政策调整预期减弱
随着经济指标的回暖,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四季度宏观调控政策可能调整”的可能性正在减弱。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不大,物价压力仍然不小,所以四季度的宏观调控政策应该“稳住别动”。他建议在货币政策方面不宜进一步紧缩,以防止企业经营更加困难;而财政政策则应该继续“积极”,尤其是应该进一步给生产企业减税,降低过路费、过桥费这样的物流成本,通过扩张性的供给管理政策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
“目前,欧美债务问题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趋缓但仍处于高位,要实现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保持宏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宏观调控应以稳为主,政策搭配审慎灵活。”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说。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也预测四季度“积极财政政策保 持 不 变 , 货 币 政 策 仍 将 保 持 稳健”。他对记者说,预计四季度财政政策仍会保持积极的大方向,在保障房建设、农业补贴、企业和居民减税等方面继续推动,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在投资消费和工业生产的压力下,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很小,货币政策基调保持不变,即仍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空间已十分有限,利率调整的可能性进一步减小。货币政策将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市场和技术因素进行调节。
不过,经济学家在建议四季度调控政策不宜转向的同时,也建议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赵农对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始终没有淡出,物价的上涨用货币政策对冲。由于财政政策主要照顾国有企业,货币政策收紧更是使得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再加上民间融资不能阳光化,只能私下交易,结果导致了诸如温州等地高利贷者“跑路”事件的发生。虽然政府主导的模式可能保证中国经济在近几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要认识到政府发挥作用的力度是递减的,一旦有一天政府扩张不足以支撑经济的高增长,中国可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