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大学者孙珊:三江源治理模式亟待反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6 00:27 来源: 21世纪网

袁素

  “《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五年多了,效果并不理想。”北京大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主任孙珊在“青海年保玉则社区生态保护项目”发布会上表示,“其治理模式亟待反思”。

  资料显示,2004年,三江源被确认为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第二年年初,国务院通过了《规划》),该规划提出,到2010年国家投入75亿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孙珊认为,《规划》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规划》完全由生态学家撰写,没有考虑到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和文化传统,以致当地群众不能理解草原退牧、围栏等背后的原因,也没有办法将生态保护和他们日常生产生活结合起来。

  根据她的调查,三江源保护区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的保护区,投入达75亿元,而目前三江源的管理局人员编制却只有不到二十人,这就导致政策实施后没有人进行监测,人们难以知悉目前采取措施的效果。

  而长期从事生态调查的北京大学教授吕植对本网记者分析,三江源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欠缺一个长效机制,目前的保护方式主要以项目工程为主,这些问题的解决可能要寄希望于《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才能得到改善。

  本网记者了解到,青海省政府编制的《总体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但还在部门之间征求意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