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战略:“走出去”,更要“引进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07:02 来源: 时代周报林伯强
在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更多方位地思考能源问题,应该是一种智慧的选择。最近有媒体介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纽约大学教授麦克·史彭斯对于中国海外能源战略提出的质疑,认为中国近年来为确保能源安全,以高层从事能源外交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相配合,加速锁定并竞夺海外能源供应。但是,中国这种加速获取海外能源的政策并非明智之举,反而会使得中国更依赖进口能源。
从能源对外依存看来,我国能源安全的确比较麻烦。人口基数大,人均能源消费量低,增长潜力很大。在过去10年内,我国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6%,国内能源储备的压力日趋严峻。其中,石油最为明显。目前,我国石油产量峰值应该是在1.8亿-2.0亿吨间,石油储采比也只有11年。即使有新的储量发现,石油产量的峰值应该也不会超过2亿吨。也就是说,未来我国新增石油需求将全部依靠进口资源来满足,估计石油对外依存度今后每年将会有2-3个点的增长(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55%)。
除了石油,近年来我国天然气进口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对外依存增加至13%。我国煤炭进口今年有可能达到1.5亿吨,而在2009年,全球煤炭贸易量仅大致为9亿吨,其中动力煤7亿吨。我国煤炭进口占世界煤炭贸易的份额将会越来越大。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阶段,经济高速增长会导致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中国越来越多地依靠进口能源,或许并非明智之举,但却是不得已之举。
中国海外石油资源开发战略被通俗地称之为“走出去”战略。其实,我国早就应该“走出去”,近几年才“走出去”,并非从容之举。许多方面都没有充分准备,尤其在管理人才和企业经营经验方面。国际上能源缺乏的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本国政府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不但占据了世界较好能源资源与市场,而且也获得了管理经验和大批经验丰富的人才。我国能源企业参与开发海外能源资源,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高的代价。目前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种种麻烦也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随着能源对外依存的增加,大幅度走高的国际能源价格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强。大幅度波动的能源价格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宏观经济和政策,因此,中国广义的能源安全应该包含能源价格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能源价格处于社会普遍认为比较高的水平,因此,社会承受力是政府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政府一方面需要鼓励能源企业的生产积极性,防止短缺;另一方面要合理减轻消费者应对能源成本的负担。政府一方面希望更为市场化地调整能源价格,另一方面又要应对高能源价格对企业生产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带来的影响。这既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也是一个必需的平衡。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所带来的经济冲击将会使得这种选择和平衡更加困难,为此政府必须有所准备。
实际上,与麦克·史彭斯理解的恰恰相反,中国能源“走出去”战略是建立在国际能源价格将长期持续走高的假设前提下,希望在今后能源价格高昂的时候,中国受能源价格的净影响会小一些。由于常规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能源价格长期走势将会是上涨的,量的问题会用价来体现。比如说,按目前的石油价格和我国的进口量,我们每年需要花费将近一万亿来购买国外石油。我们没有,人家有,如果我们必须用石油的话,那么财富的转移将是巨大的。日益增大的能源对外依赖,将会使我们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如果不相信这个,那么,可以想想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时候,除了买单,我们还能做什么?
换一个角度思考,除了“走出去”,我国海外石油资源开发战略应当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能源的“引进来”,即由中国提供市场,外国保障能源供应的合作。现成的例子有:中国政府同意由中石化和科威特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共同控股在广东省投资建设50亿美元的炼油及石化项目,科威特保证向中国的原油出口;沙特阿美也与中石化共同控股,在福建建成了一个炼化合资企业,还准备在青岛建设合资炼油厂;沙特最大的化工企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与中石化在天津合资建设10亿美元的石化工厂项目也在等待中国政府的批准。
“引进来”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对于能源生产国来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强劲持续的能源需求将为其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还可以帮助其摆脱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过重依赖。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则可以从能源产出国获取长期稳定的能源供给,从而缓解因国际能源价格波动所受的困扰。相比于“走出去”,“引进来”模式不会触及各方面对能源问题的敏感,同时还可以避免许多海外能源资产并购中的种种麻烦。因此,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制度上,“引进来”都对我国能源企业有利,该种模式可能是我国获得能源资源更为有效的途径。同样是能源进口,“引进来”模式将能源进口与产出国的利益绑在一起,因而更安全。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能源战略不仅要重视“走出去”,同时也要重视“引进来”,实现二者并重。从目前情况看,能源战略的“走出去”还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和经验积累,“引进来”可能比“走出去”更有效、更安全。重要的是政府需要思考如何将“引进来”纳入中国的整体能源战略,而不是能源企业发展战略,也就是政府如何在政策上更积极地支持“引进来”。
作者系能源经济学家,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