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27 07:03 来源: 时代周报傅蔚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执行院长
回应A01版《区域经济困境呼唤地方责任体系》
我国的金融领域是高度管制的,全国各地使用统一标准,这种金融制度有利于国企和大型企业,所以它们是目前金融制度的受益者。对中小企业而言,主银行制度下,它们的融资渠道比较少,融资困难,所以让地方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发挥地方创造力和积极性是有好处的。
温州的情况很复杂,一些实业确实是缺乏资金,那么就应该去救它们;但有很多企业是由于房地产投资,或搞二次借贷,那就不应该救,因为救了之后,钱还是会回到原来的体系中去。温州当地政府官员从事放贷的很多,他们从银行贷到钱后再把钱转贷给其他企业,他们是和权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些人就有冲动去救市,因为救他们就相当于救自己。
我支持放开民间借贷,在一般情况下,民间借贷的风险远远低于四大国有银行,它们有自己降低风险和抵御风险的方式。
袁征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回应A13版《绿领巾下缺失的教育文化灵魂》
发绿领巾是完全不合理的,它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从它的后果来看,贴上这样一个标签,把学生硬性定位为坏学生、二等生,这对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都会造成伤害。最近《自然》杂志发表了一个研究报告,发现孩子在10岁左右,智商可能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原来一些智商比较低的学生,在几年内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说不应该过早地把一个孩子视为聪明的或不聪明的,这种定性几乎肯定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它牵涉到学生的权利问题,因为戴绿领巾是强制性的,而不像红领巾一样,由学生自愿申请,也就是说这个身份并不是学生想要的,而是强加给他们的,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这是对学生权利的一种侵犯,也是对他们人格的一种侮辱,不仅不道德,而且违反法律。而权利的问题比后果问题更重要。
秋风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
回应A14版《民众感受是中国经济最真实晴雨表》
我同意现行社保“劫贫济富”的观点,因为我国还没有统一的国民社保计划,而是分为四个体系:公务员保障体系、城镇就业人口保障体系、城市居民保障体系和农村居民保障体系。只要稍微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个保障体系下,收入越高的人,保障越好;收入越低,保障越差,这就是一个“劫贫济富”的效果,它违反了社会保障最基本的原则。
社会保障首先应该是一个全民福利体系,不能在国民中分等级,只要分等级,就会出现“劫贫济富”。不管是民主还是专制体制都是这样,越有钱影响力就越大,就会促使政策更多地照顾自己,这样的社保体系与其应有的功能完全相反。社会保障本来应该要保障穷人的生活,缩小他们在市场中与富人形成的实际收入差距,可现在的社保体系起不到这个作用。
从上世纪50年代到现在一直如此,如果在实际收入的基础上加上当年的福利收入,那么收入差距会扩大,而不是缩小。所以社保作为“二次分配”的手段,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是适得其反。比如说公务员,他们不用交社保费,却可以享受到退休等福利,而农民和城市居民反而要交这个钱。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农民交的钱实际上是一种互助资金,很难说它是社会福利。
王小鲁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回应A14版《孙群义:社保要从国家所有变成社会所有》
我国现在的社保体系确实还有很多缺点,但是笼统地说它是“劫贫济富”,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公平,也不客观。毕竟它还是给很多中低收入的居民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其正面意义是主要的。
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城镇社保体系对农民工的覆盖率还相当低,一种情况是老板不给上保险,另一种情况是现行社保体系给流动性比较高的农民工带来一些不便,很多人感觉自己没办法从中获益,所以很多人没有纳入进来。一个主要原因是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造成了社保异地接续和转移的困难,过去跨地区流动的人员只能拿到自己交的那部分社保缴费,而企业交的部分拿不到。
我认为关键是要尽快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使那些长时间在城市打工、希望在城市安家的转移人口能够解决户籍和相应的保险、福利等问题,而不是长期保持现在这种新老城市居民地位不同、待遇不同的状况。那种所谓政府不要管,让市场自己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的说法,是完全不现实的。
至于城乡的差异问题也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现在正在做的是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这项工作的进度比原先估计快得多,可能会很快实现农村养老保险的全面覆盖,这是一个巨大进步。但要统一城乡养老保险的标准还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
关键是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太大,实行一个统一的标准,要么对城镇居民来说,保障程度过低,不能保障基本生活;要么对农村居民来讲,保障门槛太高,他们进不去,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转移,城镇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未来城乡之间的差距有可能从过去的持续扩大,慢慢转向逐步缩小,这就给未来城乡社保的统一逐渐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