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十一五”地质环境工作综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0:20 来源: 国土资源部网站![MSN财经](http://stimgcn1.s-msn.com/portal/health/content_v2/buffer.jpg)
“十一五”期间,我国地质环境工作迈上新台阶。地质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监测预警、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抗旱找水打井、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大大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地质环境管理、调查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紧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更加显著。
地质环境管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服务中央和地方决策、保障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以及为社会公众提供防灾信息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国土资源部多年来探索总结出“年初部署安排,汛前会商预测,汛期检查督促,汛后复查核查,年底总结报告”的工作格局,并将每个阶段的工作情况及时以不同形式上报国务院,或印送相关部门和各地方,或以趋势预测、预警预报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同时积极开展防灾知识和技能宣传培训等。这些工作不仅为中央通盘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也为相关部门、相关行业以及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今年6月1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对未来10年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了总体部署。
矿山地质环境领域,“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部以“百矿换新颜”工程为抓手,积极推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在法规制度建设与治理恢复方面的发展。2009年,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责任机制和监管机制。对历史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2009年以来,连续3年实施以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主要对象的“百矿换新颜”工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129亿元,带动地方财政、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约500亿元,使恢复治理率迅速提高至30%,有的地区达到50%左右。
“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部促进地热、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为国家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提供新的途径。2009年以来,国土资源部以天津为试点,开展浅层地温能资源量和开发潜力调查评价、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和动态监测等工作,形成了可在全国推广的资源调查模式、规划编制模式、动态监测模式、工程示范模式和工作监管模式。天津试点与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节能减排等工作紧密结合,向全社会提供了地质环境管理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范例。
此外,面对2009~2011年发生的多年不遇的大旱,国土资源系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连续3年组织实施抗旱找水打井行动,共施工应急抗旱井5000多眼,解决了云南、贵州、广西、山东、河北、河南和山西等七省(区)8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部分农田的缺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