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持续创新的能力与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31 18:49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伊险峰

  我们这期少有地去关注了一次“五道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对于金融业人士来说,这是一个甚至有点神秘的黄埔军校一样的地方。

  看这个稿子的时候,最大的一个感慨并非是这里诞生了多少可以左右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大人物,而是尽管我们在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于目前开放的节奏和速度,但如果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在30年历史中,形成我们现在这样的制度安排,最终还是应该感谢参与者强烈的创新冲动和强大的创新能力。

  这可能也是这个金融业的“黄埔军校”最大的价值所在。而接下来要想的就是持续创新的能力。现在中国是一个对自己未来很有信心的国家,自信是好事,但它有时也会成为创新的敌人。比如前面提到的不满足于现在的开放节奏和速度,归于根本并非是能力不足问题,而是持续创新的动力不足。

  显然我们还没有到固步自封的时候,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变化空间的情况下。这可能也是对从业者提出更多的创新要求的时候。这一期我们另一篇与金融有关的是《未来支付》的专题,支付是金融业一个很小的切入点,与“五道口的金融家”们的创新相比,与他们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金融体系相比,这确实是一个很细小的分支,但或许这是导致一系列变化的一个开始。并且,显然,有关这个领域发生的变化,并不是五道口的金融家们所能解决的。

  它会促使我们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支付方式的变化,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未来发展的方向?很多人把支付领域的进步与信用卡诞生相比。信用卡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把人类的一套商业逻辑体系,信用、信贷带入到个人消费领域,为消费而贷款,而不是为生产贷款,这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从而进入到消费型社会—它的影响好坏我们现在还不能严格地给出一个结论,但它确实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而支付行业眼下所发生的一切,是否具备同样的革命性,我还是有些狐疑:它的确很新很颠覆,但它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现在看来还没完全被激发出来,而是否有能力进一步影响人类的生活,也还是一个未知的东西。

  另一个问题是,如同信息传递所引发的支付领域的变化,信息革命实际上正在颠覆着一些传统行业的工作状态和产品形态。创新将从这些融合中产生,我们将如何关注这种变化?

  金融是我们报道的弱项,我们一直苦恼于如何像报道一个公司那样去报道金融机构,很多时候它看起来与商业关联度不够高。关注金融创新可能是一个突破口,实际上我们在很多领域里都不是有特别清晰的报道角度,创新可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除了补充我们的弱项之外,我们可能还会更强调自己的“长处”:我们对创新的追捧和理解,以“未来”之名,去看趋势变化和发展方向。

  五道口当年以创新而赢得自己的地位,现在新的技术引发的变化正在发生,但愿持续创新动力能够传递下去,或者在他们手中再度被激发—创新远没有结束,并且创新从来不会结束。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