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重症入院 父亲全程录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5:40 来源: 东南快报
深圳“八毛门”患儿事件余波未了,广州一单1岁半男童因手足口病入院引发的医患信任风波又起。前日,1岁半的男童小涵躺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ICU里,病情危重。他不知道,在外面,父亲与医生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父亲几乎全程录音记录医生诊疗过程及与医生的对话;此外,他还找外院医生求证诊疗方案。医生也很紧张,没有睡过好觉,很多治疗要家长签字。在医生看来,这是患者家长对医院不信任,给他们造成很大压力。
家长 一入院就进ICU,还要腰穿?
医生 院外医生判断不一定准确
山东人徐先生四十岁才生下儿子小涵,宝贝得不行。9月20日,孩子发烧,诊断为手足口病,9月22日,被送到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可是“一入院就被送进ICU(重症医疗监护中心),还要做腰穿(腰椎穿刺术),妈妈都吓瘫了,我说等我回来,不要做腰穿”。当晚,徐先生从新疆飞到广州。
他介绍称,医生说儿子肺部出现纹理,非常危险。该院儿科主任王波则表示,当时孩子右上肢肌无力,持物不稳,对于1岁半的孩子而言,这可能出现高危情况。可徐先生称,他复印了病历给广州其他儿科医生看,也找北京的专家咨询,被问到的医生专家都说病情没那么严重。
徐先生还保留了两段录音。据说,他问入院处工作人员,是不是手足口病患儿都要进ICU,对方称不管多重都要进ICU,因为病情发展很难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儿科主任医师陈运彬表示,患儿需不需要进ICU,应由当事医生做判断,因为他有第一手资料,能做准确判断。院外医生没有看过病人,判断不一定准确。此外,入院处工作人员不代表医生,无权说进不进ICU。据悉,并非每个患儿都要进ICU,去年广东省20万手足口病患儿发病,只有1000多人需要重症救治。
家长 医生搞错用药知情同意书
医生 家属全程记录诊疗并录音
9月24日,孩子病情有所好转。9月29日,医院认为,小涵已达到治愈出院标准,建议出院继续康复治疗。但徐先生未办理出院手续,因为他认为,孩子还不能办出院手续,先回家休养更好。
可10月8日,小涵又发烧了,第二天就返回医院救治。医生说,孩子发烧,他们希望做胸透等检查,却遭到徐先生的拒绝,只同意做手指血,他们感到很为难。可徐先生说:“前有车后有辙”。这次孩子住院,他和妻子非常谨慎,孩子每天的体温、喝水情况、咳嗽、小便、吃水果情况,从10月14日-28日,全程记录。
这期间,医院为小涵会诊,徐先生要求参加。会诊时,他详细地做笔记,和医生的通话也都录音。他表示,医生知道他在录音。“医生若是让我不要录,我也会停止。”
10月23日,双方的不信任达到了顶峰。那天,医院搞错了小涵的用药知情同意书。这让徐先生更生气。广东省妇保健院幼儿科主任王波表示,这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使用了旧版模板所致。
家长 医生老让我签名
医生 家属录音怎能不害怕
不过,徐先生很快发现,医生老是让他签名。该院副院长陈运彬表示,家长录音医生们都知道,但“说句老实话,这给医生的压力非常大”。他还认为,诊疗要签名,是医院常规办法,并非每一步都要签名,只是贵重的药品、风险大的诊疗是要家长知情同意的。记者采访时,医生表示很紧张。
该院儿科主任王波说:“我是不是看上去很累,从接触这个事情,我已经40天没有睡好觉了。”陈运彬说:“家属抱怨医生都不理他,都躲着他,其实医生也是人啊,我们是为你服务的,我们知道你对我们录音,对我们不信任,怎么可能不害怕呢。” 医院组织了三批专家会诊。可徐先生希望外省专家来。
前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医务科科长邱亿腾表示,已联系上海儿童医疗中心的专家,周一到穗,为小涵做会诊。 前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自己关注到了小涵的事情。他呼吁病人要冷静,不要影响院方的治疗,结果是对患者不利。其次医生也要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去救治。第三该检查的还是要检查。因为辅助的检查可排除病因以及辅助医生的判断。
各方评议
律师:会诊的每句话未必要负责
医生:儿科医生更需社会信任
前日,广东省律师协会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宋儒亮表示,这是一宗医患不信任,极度强调证据的个案。目前的法律并没有禁止对医生的诊疗、会诊过程进行录音录像,所以患者家长可以录音录像。这个并不违法。但是录下来的会诊内容并不表明医生每一句话都要对患者负责。因为会诊时医生自由思考,会存在片面或者不妥的意见,所以会诊的内容不应当成为患者事后指责医生的必然依据。在法律上,要注意证据讲究三点,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如果关联不大,并不能说明什么。
医生:儿科医生更需社会信任
医疗界流行一句话,一怕儿科,二怕急诊。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陈运彬是个老儿科医生了。他还是广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主任委员。他自己是广医的毕业生,当了30多年儿科医生。他感叹当年班里30多个同学,现在只有3个人在做儿科的本行,其他的都转行了或者转了专业,大家都说儿科医生压力大。
陈运彬说他想替儿科医生说句话。儿科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人群,这些孩子都是婴幼儿,他们不懂表达,或者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病情,所以诊疗对于儿科医生来说要求很高,需要一些辅助检查来诊断。很多时候病人家属怀疑医生过度检验或者治疗。“其实,儿科医生真的是热爱病人的,不然没有必要做儿科医生。”希望社会能够对临床救治给予客观的理解、信任与支持。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