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有力措施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1 07:31 来源: 金融时报李文龙
记者李文龙温州等地高利贷案件的频发以及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表明大量的民间资金正像浮萍一样东冲西突。而另一边,嗷嗷待哺的小微企业却不断喊渴,不得不把“求贷之手”伸向高利贷。以温州为代表的民间资金大量流入虚拟经济和投资炒作领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深刻反思:民间资金为何不愿进入实体经济?背后有着怎样的深层次原因?
民间资金在资产投资领域的大肆泛滥,是一种产业资本泡沫化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一带的民营企业依靠加工贸易以及低廉的成本优势,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然而,近些年由于过度依赖外向型经济,导致产业升级缓慢,温州的实体经济利润率开始下降,造成不但已沉淀的民间资金不愿进入实体经济,而且还有大量的产业资本从实业撤出的后果。
国内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传统的加工制造业正在丧失赖以支撑的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与此同时,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凸显,全球制造业开始向越南、印度等国家转移,国内不少企业也开始在东南亚办厂,这对温州等地的纺织、制鞋、打火机等传统制造业造成较大冲击。而且美国经济依然疲软、欧元区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外需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温州的产业基础变得非常脆弱。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小企业在转型中遭遇了瓶颈,当前正面临一个节点。在过去几十年,温州的民间资金由加工制造业贡献,但是在资源、人工成本上涨的时代,利润受挤压程度最大的就是加工制造业。据了解,温州的支柱产业是眼镜、打火机、制鞋、灯具。这几个行业无一例外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高附加值。
而民营小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在向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迈进时,必然要引入先进机器设备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同时又要在国内开拓市场,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小企业大多处于污染较大、耗能较高的行业,环保成本的升高也让小企业的生存更加艰辛,一旦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就会陷入经营困境。一些无法顺利完成“掉头”的小企业疲于应对债务链危机,进而放弃对实业的坚守,把部分资金从主业抽离,投入到风险大但利润相当可观的暴利领域。
实际上,小企业转型涉及到沿海一带整体的产业升级换代。以低端制造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遭遇成本上升考验,一些传统制造业开始走向没落。
同时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是新兴产业投资回报期长,资金回收慢,二者能否实现顺利交替,决定着民间资金是投入到实体经济,支持实业发展,还是成为游资到处乱窜,吹大资产泡沫。
民间资金之所以不愿安安分分地进入实体经济,还受暴利领域的蛊惑。民间资金以逐利为唯一目标,而且对利润空间的嗅觉极为敏锐,哪里有获利机会就一窝蜂地往哪里钻。在住房货币化初期,温州人嗅到了一线城市的获利机会,从2000年开始就在北京、上海等地置业,随着一线城市房价狂飙获利颇丰,“温州炒房团”这一称谓也被公众所熟知。此后,温州的民间资金又转战于矿产市场、黄金市场甚至农产品市场。
如今,民间融资领域的暴利又让众多民间资金趋之若鹜。随着制造业利润率走低,而新兴产业需要长期投入才能产生效益,在楼市、矿产市场一个个“造富奇迹”的刺激下,一种“卖产品不如倒资本”的思潮开始蔓延温州,许多以实业为主的企业也有一部分资金介入房地产、民间借贷市场。
而且,我国各经济领域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比如房地产市场、矿产市场、农产品市场,还未建立起完全顺畅的市场运作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其间蕴含的套利机会给了游资炒作的空间,一旦在某个领域投机成功后,游资又会寻找下一个投资炒作领域。实业精神退化,反而被一种浮躁逐利的风气所取代,这也是为什么温州大量的民间资金涉足高利贷进而引发危机的重要原因。
大量民间资金脱离实体经济,还源于其能够投资的领域依然狭窄,尽管去年国家出台了“新非公36条”,打破了民间资金投资的“弹簧门”和“玻璃门”,允许其进入电力、金融、通信等领域。但是一些行业的门槛依然较高,只有少数实力很强的民营企业才能进入,而且,民营企业相对于国企的经营优势以及既有的市场份额,想争取一份蛋糕也很难。因此,许多民间资金能够进入的行业依然集中于传统制造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扩大民间资金的投资领域,地方政府还应在具体项目上作出实质性的支持措施。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温州高利贷危机频现,但民间融资同样发达的东莞、深圳却波澜不惊。业界人士分析,深圳地区企业转型快,自主创新能力强是主要原因。从2008年起,广东省就前瞻性地推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众多珠三角的小企业不断向产业链的上端迁移,近两年通过技术研发、运营模式创新,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涌现出大批快速发展的小企业。发改委今年8月发文,鼓励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有专家建议,地方政府应支持建立产业投资基金或者联盟,成为集聚民间资本的平台,以引导温州等地汹涌的民间资金进入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