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支持小微企业需在病根上动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赵民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部署近期经济工作时强调了中央“冷静观察,科学判断,未雨绸缪,做出正确政策选择”的态度。值得关注的是,在所提出的九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中,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被列入其中。

  这是一个积极的变化,至少“积极支持企业特别是吸纳就业和科技创新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在高层已有共识,更何况随后跟进的实际措施将包括“落实已出台的金融财税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放开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减轻企业负担,使民间资本有信心、有条件专注于实业发展。

  决策层的此次表述意味深长,它表明:发展小微企业不仅仅是某一类企业的生死问题,政府之所以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就是因为这些企业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种种因素综合制约之下,小型、微型企业已经陷入难以自救的困局;温州“民间借贷事件”一方面反映出的是民营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民间资本也开始“不务正业”了。

  恶性循环集中表现在资金链上,已有民企老板或放弃实业或无奈“出走”的个案。其实正是由于长期以来对于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忽视,才造成了目前这种累积的蝴蝶效应。当务之急无疑是政府政策上的调整,尤其是在财税政策上,尽快给中小企业减税减负,引导并扶持中小企业做实业,从而保证经济大局的平稳运行。然而,仅有政策与扶持远远不够,因为造成中小企业发展困局的根源并没有解决。

  垄断企业的存在,影响到了经济循环上的产业生态链条。以国内成品油价格为例,虽然国内成品油价格日前迎来了16个月以来的首次下调,目前却有超过10000家加油站面临柴油断油,“柴油荒”威胁的是民营加油站的生存。事实上,反复出现的“柴油荒”一再告警:垄断企业不除,中小民企就没有生存壮大的空间。一边强调市场化,一边保护垄断企业,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亟待改革来推动。

  “柴油荒”或许是特例。不过,民间资本无法进入国资控制的领域和社会服务业,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温州“老板无力还债而跑路”的新闻依然在发酵,一些民企老板“不务正业”显而易见。不过,此种现象的共性特征更值得思考:中小企业得不到金融机构的支持,被迫转向民间借贷;当一些企业无法从实业中获取稳定利润的时候,逐利的资本面对进入国资控制领域的高门槛,只有寻找“短平快”的方式去博利润。于是产业空心化显现,脱离、半脱离实业的中小企业资金链必然断裂。

  必须承认的是,民间借贷是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融资渠道这样一个既定事实。目前的资金链断裂风险,罪过不在于民间借贷,而是金融体系改革不到位的结果。因此,政府对于小微企业不能只是刮骨疗伤,更要在病根上动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