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韩国表态:愿加入欧债救火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01:2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于舰

  紧随中国、日本之后,韩国在对待欧债问题上的态度也表现得非常“仗义”。据外电报道,韩国总统李明博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韩国愿意在必要时伸出援手,加入到支持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计划当中。

  有分析指出,韩国总统的表态无疑会给脆弱的欧洲市场增添一些信心,同时值得强调的是,这种政府方面对解决欧债危机表达的支持意愿或购买行动,与一些私人部门在投资中单纯地追求高回报的出发点明显不同。

  政府支持的“弱商业性”

  对于长久以来困于债务危机阴霾中的欧元区来说,目前市场极度缺乏信心和脆弱,购买者变得非常犹豫。在此之际,韩国领导人继中国和日本等国家之后传达出要支持解决欧债危机的声音,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首先能给欧元区市场带来信心。

  研究国际经济与国际金融方向的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张志超教授昨天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在扩大其规模后,还存在大量的资金缺口,这个基金一部分的资金是来自于欧元区内部,但这远远满足不了目前的需要,还需要从欧元区外部进行“输血”。那么像中国、日本、韩国这些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就是欧元区所要寻求的施援对象。

  韩国缘何会作出支持欧元区的表态?张志超认为,与私人部门对欧元区的投资单纯追求比较高的回报不同,政府部门相对来说,这种支持行动不完全是商业性的投资。此前韩国与欧元区在经贸往来方面的联系非常密切,那么,如果韩国的支持能够对解困欧元区起到帮助作用的话,显然,欧元区的稳定对韩国自身也有好处。

  通过多边机构将降低风险

  不过,对于如何施救,李明博表示目前还没有眉目,在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上,他想借此机会了解一下别的国家的援欧做法。

  据了解,如果这些施援国家直接去购买欧元区国家的债券,那么债权人必然会提出各种条件和要求,过程也会很复杂,这样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此前在解决欧债问题的谈判过程中,德国就多多少少受此诟病。当然这也是一种办法。

  对于此际欧债危机中的欧元区,很多经济学家都表示,从战略上支持,但从投资安全的考虑是“不买进”。

  那么有没有一种既能表达施援国的支持又相对而言保证资金安全的做法呢?张志超说,从降低投资风险和保证收益的角度考虑,施援国可以不直接购买债权国的债券,而是采取通过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办法来进行购买欧元区债券,比如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样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因为,当这些多边国际金融机构可以与债务国直接发生债务关系,当它们决定买哪一个国家的债券时,在资金的筹集上,施援国就可以把钱给到这些国际机构。一旦国家破产,在清偿的时候,如果还有一点钱,就会优先还给像IMF这样的机构,从而保证施援国的利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