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西方开始研究亚洲的政策经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2 01:2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魏革军

  ——评《宏观审慎政策:亚洲视角》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管理等一直为包括亚洲在内的多数国家称道、学习与模仿。十几年前,发达国家及其主导的国际机构对陷入1997年金融危机的亚洲地区责备有加,并以确信无疑的姿态开出一长串严厉、完全按自由放任市场假设而推导出的救助药方。西方发达国家所奉行的市场理念当时也似乎成为唯一真理。

  然而,十几年后,西方发达国家却爆发了1929年以来最为惨烈的金融危机。金融市场大幅动荡,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大量社会财富灰飞烟灭,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许多学者开始反思西方发达国家基于完全理性和完美市场竞争假设的政策框架,并再次提出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产生的宏观审慎政策理念:经济个体的健康并不能确保整个宏观经济的健康,单个机构看似理性的行为,也有可能给整体宏观经济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因此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和管理宏观系统性风险,政策制定者需要从宏观审慎角度对现有各种政策工具及实施重新评估,探寻旨在避免系统性风险积聚和爆发的新框架。当西方开始思考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内容及实施该框架时,却发现曾被其批评的亚洲早已走在了前列,部分宏观审慎政策甚至可以追溯到亚洲金融危机之前。

  为进一步总结国际金融危机经验与教训,尤其是亚洲国家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领域的经验,深入探讨宏观审慎的制度框架,认真分析宏观审慎的政策工具及实施效果,全面考察宏观审慎与金融监管、财政货币政策的关系,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倡议下,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政府官员和金融界知名人士,于2010年10月18日在上海召开了“宏观审慎政策:亚洲视角”的高级研讨会。会议全面探讨了有关新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度安排,梳理了可用于降低系统性风险和顺周期性的宏观审慎工具组合,总结了各国(主要是亚洲国家)应对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政策经验,展望了中央银行在新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角色转变。IMF研究人员还向研讨会提交了多篇有关宏观审慎政策的报告。正如IMF所言“……此次会议在亚洲召开并非偶然,金融危机加速了全球经济的持续转型,在此过程中,亚洲经济脱颖而出。今天,亚洲正在为全球复苏掌舵……”它标志着西方国家已开始认真且谦虚地向亚洲学习政策经验。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国际部将此次会议的录音材料以及相关最新研究报告,编辑成为《宏观审慎政策:亚洲视角》一书,让业界和学界得以了解国际上有关宏观审慎政策的最新进展。该书两位主编都是拥有深厚国际经济金融理论功底的学者,同时也是具有丰富金融对外交往经验的一线工作者,参与编译整理的人员对于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宏观审慎政策也具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深刻理解。该书材料选择精当,内容翔实完整,翻译准确简练,既有深入的理论也包含有大量宏观政策实践经验的介绍,是近年来国际经济金融领域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本文作者为中国金融出版社社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