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风机巨头齐聚贵州抢地 风场资源争夺白热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04:5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钟荣

  11月1日,国内一线风机厂一位区域负责人特意起了个大早,在贵州爬了近3个小时的山查看风资源情况。到山顶时他意外发现,山顶上居然已经有一个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测风塔。

  “以后大家打个招呼,谁去哪个地方我就不去了,避免浪费爬山的力气。”11月2日,上述负责人对记者开玩笑表示。

  他解释,目前国内风电整体厂商产能过剩,为此只能努力寻找风电资源以换取订单,目前仅在贵州一地,已有明阳、联合动力、运达、东兴风盈、天威、银河艾万迪斯等多家整机制造商云集。

  以风电资源吸引能源巨头,以能源巨头吸引设备巨头,进而集聚配件厂商,各地培育风电产业路数相似。如今,中小风电设备企业为消化库存和维持订单增长,开始投入到抢夺风场资源的白热化竞争中。

  “这种现象在国内十分普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也对此表示无奈,“2009年国务院38号文对此予以禁止,但也没有管住。”

  布局逻辑

  配套建总装基地是许多地方要求内容,“否则很难拿到风电场”。

  上述负责人回忆,一次在黔东南寻找风资源,结果遇见一整机厂家的风资源开发经理,正是上次在湖北十堰遇到过的,“抢占风资源是没办法的办法,要不是风机难卖,价格跌得厉害,哪个整机制造商愿意去圈风资源、跑前期、等来核准以换取订单呢!”

  中国风机设备制造也高速发展,形成了超过80家整机制造企业,总产能近4000万千瓦/年。而未来几年,我国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大约维持在1500万至2000万千瓦,风电行业产能扩张已远远超过了当前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对于过去由五大电力或是地方电力集团拿下风场,现在整机厂商迫于自身压力,开始去寻找风场资源,未来再打包给投资商,以此换取整机订单。”江阴一家风电企业负责人坦言,无论是电力集团还是整机厂商拿下风场资源,建立总装基地均是许多地方要求内容,“否则很难拿到风电场”。

  作为世界10强、国内前3强的风电整机制造商,明阳风电位处六盘水的总装基地设计产能及配套为30万千瓦,总投资约为10亿元。明阳风电的逻辑是,把六盘水作为服务大西南的基地,以减少机组运输成本。

  根据贵州省能源局提供的数据,贵州风能资源开发潜力在300万千瓦以上。然而,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贵州将建设24个风能项目,开发5万千瓦以内的风电超过50个,装机容量已经接近300万千瓦。

  不过明阳方面认为,上述数据仅仅是保守估值。随着技术的发展升级、电网接入系统的改善, 不止300万千瓦的容量。明阳风电曾邀约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对六盘水一地的风场资源做新的测评,结果是209.5万千瓦。

  加速整合

  在未来三五年内,90%的风电设备企业将被整合

  建设总装基地,是最能吸引地方政府的手段。

  运达风电华北区域经理金立萍表示:“我们在宁厦有一个总装基地,规划产能是100万。”

  从南通到盐城、连云港,有风场的,包括靠近风场的县市,风电产业园遍地开花。这其中,大丰划给金风科技,东台则为上海电气,国电联合电力则将江苏基地放在了连云港。

  金立萍认为,国内部分的总装基地布局相对理智,但部分则是出于无奈。“总装厂没有配套企业支持的话,很多配件都需要运到当地。”

  通过市场换订单模式在业内饱受争议,因为这促长地方保守主义之风,破坏正常市场竞争秩序。以酒泉风电基地为例,继3月27日的通知后,5月份国家能源局又下发了《关于酒泉风电基地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对酒泉市能源局在酒泉风电基地二期工程建设中给企业定任务指标,设备招标要求选本地产品等行为提出严厉批评。

  “酒泉基地产业配套很不错,不过基本是金风、东汽等几家拿到了所有订单。”一位风电企业老总分析。国家对风力发电有扶持政策,风电场发电后的17%增值税施行“三免两减半”政策,因此地方政府更希望产业落地获得税收资源。

  据世界风能协会信息,2010年上半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780万千瓦。而今年上半年的不完全统计,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刚刚超过600万千瓦,同比下降23.1%。

  市场增量下降的同时,伴随的是风机价格的急速下跌。3兆瓦以下的风机组由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一路下跌,最近市场的报价更是逼近3000元,企业利润薄如纸片。

  前述风机企业负责人认为,目前市场竞争已趋白热化,“只有建总装厂,才能拿到资源”,但各家要注意利益的取舍,需要视该地市场及周边订单而决策。

  金立萍对此表示认同,从报批到建设,一个风场需两年时间,“一个项目需投资两三个亿,企业如果不按规划而胡乱设总装基地,会造成极大的资本浪费”。

  “目前国内排位前十五名的风能设备企业,产能占了国内市场的95%,剩下的5%好几十家分,它们能赚到多少钱呢?”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副秘书长沈德昌表示,在未来三五年内,肯定会有90%的风电设备企业将通过重组、兼并等途径而消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