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美银行再现瘦身热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14:08 来源: 《新财富》

  以银行为代表的主要金融机构纷纷以裁员和重组的方式来维持、改善盈利能力。美国和欧洲经济前景堪忧,更为严格的金融条例频繁出台,金融机构“瘦身”热或将延续。

  在欧美经济的一片扑朔迷离之中,9月伊始,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传出消息将进行大规模的业务重组,计划将现有六大业务板块整合成消费者个人服务和机构服务两大部分。预计此举将直接导致约600家分支机构关门大吉,而因此丢掉饭碗的员工人数高达3-4.5万人,占到美国银行现有28.5万雇员人数的逾10%。在此之前,已经有2500名美国银行员工被裁,并且据其之前的一份声明,截至9月底还将有3500名员工不得不卷铺盖走人。9月6日,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莫尼汉(Brian T. Moynihan)在接受海外媒体采访时表示:“是时候简化美国银行的组织构架了????我们不再需要依靠规模取胜。”

  认为是时候进行一定程度的业务调整收缩、精简员工编制的显然不只美国银行一家。几乎是在美国银行业务重组消息见报的同一时期,在大洋彼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于9月7日宣布,为了配合集团汇丰控股(00005.HK)控制成本的策略,计划未来三年削减约3000个香港地区职位,约占香港员工总数2.9万人(包括恒生(00011.HK))的10%,主要涉及后勤人员。这将成为汇丰银行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裁员行动。而在8月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汇丰控股总裁欧智华(Stuart Gulliver)已经明确表示,至2013年年底,汇丰将在全球削减3万个职位,达成同期集团节省成本25-35亿美元的目标。首批五个简化架构的市场,除香港地区外,还包括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及美国。

  尽管已是夏末秋至,但整个夏天蔓延在欧美银行乃至金融机构间的“瘦身”热潮显然未见任何偃旗息鼓之兆。7月,有欧美咨询机构发布调查称,金融机构此轮大规模的裁员行动将影响约9万名员工的生计。而彭博财经的统计则显示,2011年以来,全球50家最大的银行发布的裁员计划,涉及总人数已近6万人,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规模。在美国和欧洲经济依然踯躅不前之时,银行和金融机构为求自保,不得不通过大刀阔斧的成本压缩来维持良好的“造血”功能。

  而骨牌效应则在更早就传至了中国,虽还未见裁员,但股市下跌导致业务缩水,被视为香饽饽的投资银行也正在经历着降薪风潮。国信证券早在半年前已经对保代的薪资结构做出调整,随后平安效仿跟进,近日业内又传出中信证券投行着手降薪20-30%的消息。中外金融机构齐齐准备过冬了吗?

  裁员“多米诺”

  对于刚经历了2008年次贷危机重创的金融机构来说,裁员从来都是家常便饭,而进入2011年以来,也陆续有金融机构零星裁员的消息传出,但很明显,与入夏以来这场动辄就裁掉雇员总数10%的“瘦身”运动相比,规模与幅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推倒这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的则是高盛。6月底,高盛知会纽约州劳工部,“将因经济原因裁减当地雇员”。随后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11年9月末到2012年3月底,高盛将裁员230人。尽管由于业绩不佳,高盛的证券业务每年都会进行常规裁员,但此次“动刀”的意图显然不仅于此,按照计划2012年公司将致力于将非补偿性支出削减10亿美元。差强人意的7月业绩表现后,高盛将裁员人数上调至1000人。

  虽然迄今为止,高盛的裁员仍局限在美国本土,规模也相对较小,但正如1982年IBM的一纸裁员公告引发大批公司跟进一样,这一次,高盛也扮演了同样的角色。整个夏天,巴克莱银行(Barclays)、瑞银、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摩根士丹利、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相继发布了裁员公告,直至最近的汇丰和美国银行,几乎所有的裁员方案均以“千人”甚至“万人”为单位(附表)。有些裁员仅针对某个区域,例如瑞士信贷将要裁减的2000个岗位都在欧洲,而像汇丰这样横跨多个区域的行动也不在少数。

  此外,各大银行还想尽办法把岗位从高成本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从美国本土的纽约转至人力、租金成本更低的盐湖城或是尤他,而更普遍的目的地则是印度、菲律宾等国家。高盛在宣布裁员的同时,就表示将把一部分业务从美国转移到新加坡,对失业率接近10%的美国来说,类似转移的打击与大规模裁员并无二致。

  业绩表现差强人意

  包括总部位于伦敦的汇丰,英国乃至欧洲的银行皆因近几个月甚嚣尘上的欧元区、特别是希腊的债务危机而步履蹒跚;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机构则仍在试图摆脱次贷危机和房市塌陷所带来的致命影响。各家的难题虽不尽相同,但表现出来的症状却几乎如出一辙:糟糕的股价走势和差强人意的业绩表现。进入2011年以来,欧美银行和金融股俨然成了价格下跌的重灾区,远不如同期道琼斯和标普500的表现(附图)。

  以美国银行为例,不仅有数十亿美元的次贷坏账,同时还在吃力地“消化”着之前收购的美林和美国曾经最大的抵押贷款商全美金融服务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2011年二季度,美国银行因花费85亿美元(拨备140亿美元)了结与抵押债券投资者间的纠纷,当季收入下滑54%至135亿美元,净亏88亿美元。上月,美国国际集团向美国银行提起总额100亿美元的诉讼,而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也打算将包括美国银行在内的十余家银行告上法庭,并提出索赔。由于出现流动性危险,美国银行先是获得了巴菲特50亿美元的注资,并在随后出售了其所持有的10%中国建行股份的半数,筹集大约83亿美元现金。

  美国银行的遭遇绝不仅仅是个案,瑞银2011年二季度股东可分配利润骤减约44%,巴克莱上半年税前利润下挫24%。唯一的例外大概要数汇丰了,其上半年的税前利润从一年前的111亿英镑小幅增加至115亿英镑,核销的坏账和其他信贷风险约计53亿英镑,同比减少了30%。从区域来看,拉美、亚洲和中东对利润的贡献度从上年的64%增加到76%,欧洲则从32%下跌至19%,北美市场维持在5%左右。而从业务领域来看,商业、零售银行业务以及财富管理利润的提高弥补了投资银行近60亿美元的盈利下滑。汇丰控股总裁欧智华表示,只要巨额预算赤字和高负债率持续影响经济活动,美国和欧洲经济都会维持目前的疲软状态,与此同时,频发的金融条例以及未来规则的不确定性都将拖累银行未来的盈利表现。不难猜想,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汇丰才会在中期业绩喜人的情况下,依然高举裁员、收缩以求降低成本的大刀。

  从多元回归核心业务

  为了改善业绩表现,伴随人员的精简,以往各大银行被拉得过长的业务战线也开始收缩。过去,业务多元化是银行乃至金融行业的主流,而眼下,久病未愈的他们开始反思,剔除过多的旁枝末节,回归核心业务。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便于银行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业务,另一方面同样也符合它们降低成本的初衷。

  汇丰从年初开始在拉美地区、美国、英国、法国和中东地区进行业务重组,并因此裁员5000人。而俄罗斯和波兰等20个国家的零售业务,以及三块保险资产也均囊括在裁撤的计划方案之内。在美国,汇丰在对信用卡业务进行战略评估后,宣布将主要位于纽约上州的195家分支机构以10亿美元的价格转手给了第一尼加拉金融集团(First Niagara Financial Group Inc。)。紧接着,其又宣布与美国第一资本金融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签定协议,后者拟斥资327亿美元接手汇丰控股美国信用卡业务。此外,汇丰还计划剥离其在加拿大的零售经纪业务,在上述地区全面收缩个人消费者业务、尤其是最终退出美国次贷消费者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

  可以料想,在市场环境未有改善以前,银行陆续退出非传统业务的举动也将持续,这就意味着2011年夏天开始蔓延的银行“瘦身”运动在未来数年内都可能保持现有热度,从而引发更多金融雇员的下岗。而事实上,市场人士大多同意,更加严格的国际金融条例的出台,有毒债券的横行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深化都将成为这场大规模“瘦身”运动得以延续的主要推动力。英国银行业独立委员会(Independent Commission on Banking)于9月中提交了关于银行业改革的最终报告,其核心建议是禁止零售银行从事投行业务和自营交易,其他内容还包括投资银行的资本金比率不得低于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以及银行解体时优先照顾储户等。很难说这一方案不会为其他多数国家的银行业改革提供借鉴,而一旦各国均出台类似的政策条例,起码在一定时期内,业务精简和裁员将依然是银行业的普遍现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