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宏观政策未转向 信贷略松与时间点有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3 22:38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赵婷

   近日,银行业人士透露,截至10月27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10月新增贷款规模约为1400多亿元。此数据一出,一片哗然。信贷闸门是否就此开始放松?宏观经济政策到了关键时刻?各界人士莫衷一是。

   3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导报特约评论员易宪容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信贷政策不会放松,宏观经济政策短时间内维持不变。

   山东社科院副院长、导报特约评论员袁红英也持相同观点。“信贷方面调控并无明显放松。国家可能会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适度调整,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在企业类型上也有所区分地进行政策调整,支持小微企业。整体宏观经济政策不会转向,但会有一些灵活的结构性调整。”同日,袁红英对导报记者表示。

  或与时间点有关

   四大行数据显示,10月前20天新增贷款规模仅在800亿元左右,剔除国庆长假因素,10个工作日的日均贷款约在80亿元左右。此后,信贷增长开始发力。21日至27日5个工作日,四大行日均新增贷款超过100亿元。此举被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是信贷闸门松动的迹象,而各种宏观政策转向的讨论也热烈展开。对此,易宪容并不认同,他认为,货币政策没有放松,所谓“信贷放松迹象”只是大家的猜测。

   袁红英则认为,1400亿元的数额并不大,信贷在10月份有所增加可能与时间点有关———四季度初,银行的一些年度计划需尽快完成。

   据银行业内人士透露,监管指标满足要求的部分银行可以适当放松信贷,但并非针对所有银行。监管层强调信贷基调合理增长,全面放松的可能性不大,仅仅是局部的微调。

  四季度经济增长趋缓

   在经济增长方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朗润预测”预计,今年四季度我国经济需求将有所收缩,GDP季度增速将降至8.8%左右;物价同比涨幅将降至5%左右,与三季度的6.3%相比明显回落。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受国内偏紧的货币条件和国外疲软的经济复苏影响,四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速将降低至9%以下。环比看,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本轮GDP回调的底部。从整体看,中国经济发生“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目前通胀压力的存在尚不允许信贷全面放开,另一方面,部分银行受客观条件限制,也没有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的能力。

   信贷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其有效性可以依据市场回购利率来加以判断。导报记者了解到,近两天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确实全线大跌。2日,质押式回购仅成交2961亿元,比上个交易日减少15%。由于市场资金供过于求,短期品种利率继续下行,7天和14天品种利率下行幅度都超过50个基点,市场融资压力凸显。

  宏观政策持续

   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在天津调研时表示,宏观经济政策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这是中央高层第一次公开释放政策调整信号。虽然说的只是“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却足以激发市场的想象,沪深两市随即出现罕见的连续上涨。

   但是,在易宪容看来,这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会就此转向。“宏观调控没有松动迹象,也不会再从紧,经济政策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他说。

   袁红英认为,从CPI等经济数据来看,当前物价调控的压力依然很大,并不具备放松调控的条件。但是会进行结构性调整,一方面从产业结构层面,与经济结构转变相结合,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类型上投资转向,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近期,中央连续推进资源税改革,对小微企业减税,允许融资平台贷款展期等举措,均属于微调之列。

   对于调控放松会使房价反弹的担心,袁红英并不认同:“当前政策是灵活的结构性微调,并不在产业政策导向范围内的房地产行业,在信贷等政策方面会依然收紧,不会放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