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不要怕到WTO打官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1:1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许可新

  2001年冬天的多哈,时任世贸组织部长级大会主席的卡塔尔财政大臣卡迈尔用一记槌声,宣告中国正式入世。槌声留在很多中国人的记忆里,而这一历史事件留给周文重最深刻的印象,则来自于1999年底中国和美国正式签署了中美双边协议的那一组镜头。

  谈起时隔将近12年的那一幕,这位时任中国驻澳大利亚全权特命大使几乎脱口而出:当时是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和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谈判桌上签下这一关键性的文件。

  “中美完成谈判之后,接下来中国的‘入世’也就顺理成章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日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就中国入世十周年回答了本报记者的相关提问。

  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第一财经日报:你觉得中国入世这十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受益最大的是哪个行业?

  周文重:入世是中国近代史以来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经济、社会、法律、观念等很多方面因此发生了重大改变,国际地位也有所提升。

  我没有作过分行业的评估,所以很难说哪个行业受益最大,因为这种评估要把其他因素剔除,只评估入世的正面影响,技术上也不是太容易。

  不过,直观的感觉,应该是出口部门受益较大,因为入世意味着中国更深入地参与全球分工,而中国拥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受益应最大,而出口部门恰恰是这样的部门。

  日报:人们常常从获得市场、开放等角度衡量中国入世的成就,你的看法呢?

  周文重:我个人认为还是应该用发展的指标,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出口增长、利用外资各个方面来看,十年来均有相当大的进展。

  数据显示,中国入世十年来,中国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GDP增长两倍多,人均GDP由当初的800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000多美元。十年前,中国的对外投资不到10亿美元,而2010年中国的海外投资已将近600亿美元。这些都是硬增长,硬指标。

  但是,如果从影响中国未来的长远性而言,可能入世带来的开放观念、体制改革、法制改善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更值得重视。

  过去的十年,中国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清理法律法规的工作,涉及3000多个法律法规,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体制改革和法制改善。

  观念开放也十分值得关注,中国从“闭关锁国”到被西方封锁、禁运,再到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个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加入WTO,要求我们遵循其基本规则,遵循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这在客观上将会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就是说,WTO成员资格,意味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已不仅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而且还是对国际社会的庄重承诺。中国必须具有更负责任的经济模式和制度环境。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对外开放承诺的时间表,实际上就是国内改革的时间表。

  入世后,通过自身经贸体制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顺利对接,我国由有限范围和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在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

  未来十年是对外贸易摩擦高发期

  日报:经济危机以来,世界贸易主义似有抬头之势,这是有悖WTO原则的,但从“301调查”,到稀土争议,在中国,关于外贸的话题却仍未止息,你如何看待类似的贸易纠纷或者说贸易争议问题?

  周文重: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发展内外矛盾的突显期,也是对外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因此,出现各种争议不可怕,也在预料之中,本来,各方的利益就不一样,前提是不要伤害对方的利益,能够找到扩大共同利益的方法,实现双赢。当然,这是一个目标,实现起来很不容易,当中会有很多讨价还价。

  有的争议需要我们据理力争,有的争议只是为国内产业调整争取几年时间,应根据不同目标,妥善应对。WTO本来就是打官司的地方,不要怕打官司,打官司不丢人,放着WTO规则不用,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利益才丢人呢。

  我举个例子,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曾加入欧盟、日本、印度、巴西的行列对美国的钢铁保障措施在争端解决框架下提出起诉。在这个案子中,虽然欧盟是牵头者,但通过这个案子,我们也培养了很多人。欧盟专家教我们如何避免程序中可能出现的陷阱,几个国家分工、协调得非常好,最后打赢了官司。欧盟专家当时就和我们的专家开玩笑,说现在我们教你们怎么打官司,将来你们可以拿来对付我们。

  有人做过统计,在WTO框架下,欧美告别人大约80%胜诉,但被别人告则80%败诉。而最关键的是,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赢得一个案子以后,就会促使败诉成员内部修改一些法律和规定。如果没有世贸组织,任何一个政府要让另外一个政府,尤其是美国、欧盟等修改国内的法律和规定,是难上加难的。

  “价廉物美”产品还将长期维持

  日报:展望未来,入世的第二个十年,会是一个“平静的十年”吗?特别是,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处理其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与入世下一个10年的关系呢?

  周文重:下一个十年会更不平静。当前,中国面临着急迫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外部市场同时又出现萎缩,发达国家依靠借贷维持高消费的经济模式也将难以为继。

  当然,这只是一个总体的判断,实际操作中也无需过分悲观。因为从总体上看,中国产品“价廉物美”的这个特点还将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创新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未来的十年,中国对外要极力维护一个更加自由、稳定、透明的多边贸易投资体系,在WTO的新一轮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要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周文重简历

  1945年8月生 江苏人,大学学历。

  1963年~1968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习

  1970年~1973年 北京外交人员服务局科员

  1973年~1975年 英国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进修

  1975年~1978年 外交部翻译室科员

  1978年~1983年 驻美国使馆随员、三秘

  1983年~1987年 外交部翻译室二秘、副处长、处长

  1987年~1990年 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副总领事

  1990年~1993年 驻巴巴多斯特命全权大使兼驻安提瓜和巴布达特命全权大使

  1993年~1994年 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

  1994年~1995年 驻洛杉矶总领事(大使衔)

  1995年~1998年 驻美国使馆公使

  1998年~2001年 驻澳大利亚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2001年~2003年 外交部部长助理

  2003年~2005年 外交部副部长

  2005年~2010年 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

  2010年至今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