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寂寞的棉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2:5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清宇

  沿山东308省道一路西行,就进入了全国棉花主产区德州市的夏津县。初冬时分,道路两旁大片的棉田里依然棉花朵朵。

  有绵花加工厂老板告诉记者,目前整个夏津县所有的棉厂都停止收购,都在观望,看不到转机。

  继多种农产品价格暴跌之后,德州地区的棉花自开摘以来价格也屡创新低。目前,德州地区棉农惜售、棉花加工企业严重亏损、纺织行业勉强维持,涉及棉花的上下游企业实际已陷入瘫痪之中。

  而今年首次针对主要棉产区启动的政府保护价政策,由于配套措施不完善,几乎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有专家呼吁,要像实施粮补一样给棉农发放农资补贴,同时鼓励棉农成立棉花合作社降低种植成本。否则,今年的价格暴跌将导致来年种植面积大幅缩水,为农产品的暴涨暴跌埋下新的隐患。

  夏津棉花加工收储全面停滞

  山东省是全国主要棉花产地之一,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8,德州则占到山东的14%,其中,夏津县去年种植面积达54万亩,占到全县总耕地面积的75%以上。

  居住在308省道旁边赵家坊村的赵元海自分地后就一直在种棉花,至今已种了三十多年。

  去年赵元海种了9亩棉花,亩产450斤左右,以每斤6元多的价格卖掉,收入超过2.4万元,但今年同样的产量却很可能连1万元收入都不到。

  他告诉记者,一是棉花卖不上价,现在看全花(所有收下的棉花)3元一斤都没人收;二是今年雨水大,棉花产量偏低,亩产400斤左右,即便按3元/斤的价格全卖掉也就1万元左右。扣除成本后,今年纯收入顶多5000元,平均每亩600元左右。这不算下地摘棉花的人力费用,现在雇人摘一亩棉花的费用是100元。

  至今赵元海家的棉花还一斤都没卖,据他所知,全村都没有人把棉花出手。

  与赵家坊村相距十余里地张东昊村瑞鑫棉厂的老板张存宝就没这么幸运,他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了20多亩地种棉花,加上雇人摘棉花的费用,若以现在的价格算下来不赚反亏。他说,他们村还有人到天津租地种棉花,那边租地的价格更高,一亩地要600元,仅这一块就将利润全部吃掉。

  记者看到,沿308省道两侧的棉花加工厂也是一片萧条。

  张存宝告诉记者,今年7月初,皮棉行情回落到1.5万元/吨低点再上涨时,棉厂加工去年的陈棉有过短暂的盈利,但一个月后随着新棉上市,棉厂随即赔钱。他今年收了20吨籽棉后就再也没有收棉,至今三个月过去了,20吨棉花还压在仓库里没有卖掉。

  张存宝说,现在收多少,赔多少。往

  年这个时候,他的棉厂每天都要加工5-7吨棉花,30亩大的场院里堆满了棉包。现在则只能蹲在办公室里抽闷烟、看电视。

  棉纱厂的情况稍好一些,但也维持而已。与瑞鑫棉厂一路之隔的瑞鑫纱厂去年产值1.5亿元,该厂王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最多能达到七八千万。而纱厂不关门,一个主要原因是怕以后再开工招不到工人。据介绍,德州目前有70%的纱厂开工,均处于盈亏边缘。

  德州棉花协会秘书长马俊凯证实,夏津的棉花加工和收储已全部停滞。

  政策保护价偏低

  马俊凯说,今年棉价暴跌,根本原因还是供过于求。今年全球棉花丰收,总需求2500万吨,产量2700万吨;从全国看也是丰收年,产量730万吨,需求1000万吨,虽有缺口,但这个缺口被全球丰收填补了;另一方面,欧美经济不景气,棉纺织产品订单减少,同时还有许多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使国内下游产业雪上加霜,开工不足,这也造成棉纱价格上不去,连带棉花价格低位徘徊。

  据马俊凯测算,德州地区今年棉农平均每亩纯收入应该在200元左右,与种粮食相比花费大致相当但收入却低很多。

  棉贱伤农,赵元海就已经把4亩棉田改种小麦。

  马俊凯判断,明年德州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可能会缩减20%以上,甚至1/3。

  去年籽棉价曾高达7元多,今年跌落到3元依然有价无市,随着棉农拔杆种麦,来年棉花价格是否因供应减少而再上演过山车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8日,棉花以最低保护价敞开收储首次启动。但是,据记者在夏津县的调查,政策保护价基本未起到作用。

  一是保护价格偏低。1.98万元/吨的收购价针对三级皮棉,但今年德州地区三级花只占10%,而且价格下跌使等级认定更趋苛刻,对自有土地种棉花的农民来说明显不如种粮食收入高,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二是此价格未考虑租地农民的成本支出,而从目前看,租地种棉已成趋势,今年的行情令山东地区租地种棉的农民几乎全部赔钱出局。

  三是难以阻止棉农改种粮食作物,很可能导致来年棉价再次暴涨暴跌。

  马俊凯认为,政策保护价还是起到一定作用。他说,如果没有保护价,棉价可能还会往下走,而且保护价还对全球棉花价格起到一个支撑作用。

  至于收储政策作用不明显,马俊凯认为国家保护价是针对皮棉,而农民手里的是籽棉,要经过购销和加工后才能收储。他说:“现在看,这个价格是低了一些。如果定在2.2万元可能效果更好一些。”

  马俊凯建议,棉花是仅次于粮食的农作物,国家应该像重视粮食一样重视棉花生产。现在棉农只有每亩15元的良种补贴,考虑农资涨价,棉农也应该享受到每亩98元的农资补贴。

  另外,国家也应该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棉农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统一购种、播种、打药,减少用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毕竟国内用棉需求每年都有近300万吨的缺口,一旦形势逆转,棉价暴涨暴跌在所难免。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