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障房“生命线”如何保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7:54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 赵洋

  保障房的分配和运营管理一直是困扰保障房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平公正,除了要保持公开,严格审批程序外,还要有好的纠错机制以及严厉的惩罚措施,这些都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加以规范。

  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公告显示,今年全国保障房用地已经落实4万余公顷,落实率超过100%。与此同时,截至9月底,今年保障房已开工986万套,占年度计划的98%,预计在11月底前能全部开工。这两组数据表明,保障房的建设,正按照年初规划得以落实,今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完成已经没有悬念。

  随着全国各地保障房建设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保障房将进入分配阶段,能否公平分配,成为保障房建设中的又一大考验。公平分配被称为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生命线”,那么在近千万套保障房已经开工,并将进行分配之际,人们自然更加关注,保障房“生命线”如何保障?

  保障房的分配之所以引人关注,在于此前分配中,曾经出现不少违规行为。比如在陕西山阳县,曾出现过在900多名经适房申请人公示名单中带职务者多达100多人的事情,这些“团购者”中不乏“乡长、镇长、执法队长、所长”等;而在深圳的一次检查中,曾查出有300户涉嫌造假骗购保障房,其中有一些造假家庭的资产甚至超过了百万元。最为关键的是,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案。此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2010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称,在16个城市去年开工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出租2.97万套,其中,有4407套廉租住房被违规租售或另作他用,有4247套廉租住房被分给了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开着豪华轿车住保障房,或者将分配的保障房转手出租,面对这些日益泛滥的违规现象,人们的确有理由质疑,保障房到底保障了谁?

  保障房分配过程发生的种种违规行为,早已引起各方高度重视。10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法规,规范投入、建设、分配、监管、退出等制度。此前,副总理李克强也强调,不仅要投入大量公共资源建设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而且要通过健全制度把保障房分配好,这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也是群众的热切盼望。如果把不好公平公正这杆“秤”,保障房就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群众就不会真正满意。要做到公平公正,关键是完善准入退出机制,严格按照保障标准和条件,审核保障房入住资格。

  保障房的分配和运营管理一直是困扰保障房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日前坦言,由于家庭和个人住房、收入以及金融资产等情况基础信息不足,核定有一定难度,一些地方出现了骗租、骗购的情况,有的家庭收入增加了,但仍然不退出保障性住房。

  可以说,保障房分配中接连出现违规或者骗购骗租现象,根源在于相关的政策存在漏洞。业内人士曾尖锐指出,如果最终这些保障房不是给了专有的保障对象,而是演变成了特定权力阶层的内部分配,这对中国未来影响会很大。尤其是,按照规划,今年将有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而整个“十二五”期间将达到3600万套,如此巨大的保障房数量,如果分配不公,不仅达不到保障民生的目的,更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因此,在加快保障房建设步伐同时,更要重视保障房分配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实际上,各项配套制度并非没有。今年9月19日,国务院专门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房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不仅对公租房、经适房等进行了规定,并明确要求,坚持分配过程公开透明,分配结果公平公正;建立健全分配和运营监管机制,严禁以任何形式向不符合住房困难标准的家庭供应保障性住房。有专家同时建议,应将保障房分配的公平、公正性列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比如应明确公布入住人口中,有多少是公务员、有多少是低收入者等指标。

  除了从制度上进行完善外,关于保障性住房的公平分配问题,更大的缺失是在立法层面。姜伟新此前表示,由于现行住房保障政策都是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的,未形成法律制度约束,工作中出现的如政策边界不够清晰、利益调节和退出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以法规的方式加以规范。可以说,要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平公正,除了要保持公开,严格审批程序外,还要有好的纠错机制以及严厉的惩罚措施,这些都需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加以规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