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风波:一所大学和钢铁厂的四年战争 污染钢厂已责令停产,地方政府要环保还是要税收?聂春林;邓瑶;陈承;郑 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4 09:0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记者聂春林 邓瑶 陈承
实习记者郑升
北京、上海、湖北荆州报道
11月3日傍晚,湖北荆州。楚航特钢厂终于停止了机器的轰鸣,沉寂了下来。
走进与钢厂相邻的长江大学校园,仍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着一层淡淡的煤焦味。校园广场上,一群老人正在和着温和的音乐跳健身舞,学生们来来往往,人们似乎已对这种让人有些犯恶心的气味习以为常。
楚航特钢制品有限公司,这家小型特钢厂位于这座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古城西边,荆秘路与318国道之间,南面垂直距离相距不过百米,便是长江大学西校区。最近两天,这里成为一场舆论风暴的中心。
由于不堪忍受楚航钢厂对校园的废气、粉尘和噪音污染,长江大学的数名教授于11月2日到荆州区、荆州市政府上访投诉,要求关停这家特钢厂。教员们甚至采取了打横幅、下跪等肢体语言表达诉求。
“钢厂刚搬到这里时,和校区还有几百米的距离,可是这4年,钢厂不断扩张,越来越挨近校园。”一位参加上访的长江大学教员告诉本报记者,现在,隔着一条数米宽的小水沟,学校的师生们就能看到钢厂的围墙,以及围墙里面高耸的烟囱。
“每次一刮北风,钢厂的味道就飘过来,一吸气人就恶心犯晕。”3日傍晚,长江大学校门口,一位在此地开了11年饭馆的老板向本报记者抱怨说,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4年。
在舆论的风暴中,11月3日晚间,荆州市政府向媒体发布消息称,当天下午,荆州区政府已对楚航金属制品公司采取了停电措施,该工厂已停止生产。
逐臭抗争
埋首卷宗的教授们顾不上斯文了。
一位最近参与集体驱除臭味抗争的长江大学教授介绍,以前楚航钢厂属于国有企业时,并不在临近长江大学西校区的位置,而是在大学东校区。由于学校师生对污染反映强烈,最后政府将钢厂搬到了荆州古城西边,建起来现在的新钢厂。
但滑稽的是,新建钢厂的南边恰好是长江大学西校区。2007年厂区迁移后,煤焦味在长江大学的东校区消逝了,但一刮风,又在西校区弥漫开来。而这几年来,钢厂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隔着校园院墙外的一条河,对面就是钢厂高耸的烟囱和轰鸣的厂房。
这位教授拿出了一叠资料,包括了荆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环境保护局2010年对于市政协金卫斌等三位委员提案的答复,同时还有“荆州市群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工业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材料。
这位教授说:“如果真按照这些材料来执行,这个钢厂早就应该关门了。”
而事实是,臭味仍然无休无止。
据了解,这几年在教授们集体抗争逐臭的过程中,钢厂依旧在正常生产,直到11月3日下午五点,迫于各方压力,钢厂才停工。
这一刻,师生们等了好久。师生们对楚航特钢制品有限公司(下简称“楚航公司”,也称楚航钢厂)的举报,旷日持久。
据该校师生称,楚航公司于2007年建成初期,厂区与学校相距约500米,发展至今,两者间隔已被压缩至100米左右,而该公司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噪音整天弥漫于学校校园,致使“许多师生出现头痛、白血病、咽喉炎等慢性疾病,难以坚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2007年10月,长江大学部分师
生代表实名向国家质监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举报,其后又五次向湖北省和荆州市有关方面进行了举报。但此间楚航公司并未停产,反而还扩大了产能。
2010年11月23日,当地环保局针对学生的举报回应称,该厂排除废气的主要原因,为其收尘装置未达到预期效果。
荆州市环保局在对上述举报回应的最后提到,已要求群力楚航分公司进行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收尘装置、加强厂区环境管理等两方面整改。
不过长江大学西校区师生则称,即便在荆州市环保局于2010年11月已要求楚航公司整改后,该公司仍在排出有毒有害气体,“熏得实在难以忍受。”
2011年3月31日,荆州市30名高校师生代表,第一次走进荆州区政府大院当场反映问题;此后又于11月初再次来到政府反映情况。
企业“茁壮”
楚航钢厂的产品为“地条钢”。据本报记者了解,“地条钢”是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熔化拉制而成的钢材。由于生产中不能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硬度和强度都不可能达标,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和巨大的安全隐患。
地条钢也是很多“豆腐渣工程”的祸根。湖北襄阳城建局一位采购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湖北小城市的很多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采购了大量地条钢。
荆州市质监局方面对本报记者表示,楚航分公司确实是非法生产企业,没生产许可证,属无证生产,生产的钢材质量也不合格,曾遭到多次查封。
市质监局荆州区分局还发现,楚航钢厂标注的企业名称、地址与生产许可证上的企业名称、地址不符的行为。“用的都是群力公司的证书,并没有自己的证书。”
而此间有业内人士透露,楚航钢厂(公司)最早是一家金属回收公司,后开始批量生产特钢,而据钢铁业内人士称,称特钢实属抬举,其实是借此名义生产很多污染严重的钢铁制品。
荆州市群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大仁分公司一位杨姓经理对本报记者表示,群力下属3家公司都是独立法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质检不过关”。
除了经营上抗压抗监管的“策略”外,楚航公司及其母公司从建厂一开始就和政府走得很近。
他们曾经为当地政府国企改革、下岗职工安置立下汗马功劳。
1996年,沙市钢厂外债高达5亿多元,被迫停产,1500多名职工生活无着,2001年被国家核准为政策性破产。
沙市钢厂破产之初,荆州市荆州区通过招商引资,从福建人林传庚、林传祯处引资对该钢厂的资产进行重组,成立了荆州市群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并将原企业的3个分厂组建为群力公司下属的“大仁公司”、“楚航公司”、“顺元公司”。
并且,楚航钢厂及其母公司荆州群力公司在荆州人脉颇广。本报记者获悉,荆州市群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吴振炎,吴同时为荆州区人大代表。
本报3日从林传祯处获悉,林传庚、林传祯、陈健为楚航钢厂的股权持有者,其中,林传庚为楚航钢厂法人代表,持股91.25%。其中林传庚、林传祯兄弟更是从沙市钢厂破产重组的一开始,就介入了荆州的经济生态。
但当本报致电林传庚、林传祯兄弟及陈健,三人均以不同理由拒绝回应污染事件。
监管怪圈
在这样的公司面前,当地政府部门也实在挠头。
此间荆州区副区长冯中山公开承认,企业确实是违法生产,没有手续,但企业已经办起来了。
荆州市环保局荆州区分局方面表示,楚航钢厂自2007年成立以来,排放的污染物一直严重超标,建设时未办理环评手续,事后补办的手续与实际建设情况不符;但由于企业已投入资金改造,近期几次监测不超标。
“我们应当相信科学,既然环保局检测是合格的,也不一定就说对师生们的健康有多大影响。” 冯中山曾这样试图说服长江大学的师生代表,但师生代表提议,在校区为冯中山提供一套住房,请荆州区领导“住半年体验一下”,区领导立即拒绝该提议。
据本报记者了解,楚航钢厂原本计划建在宜昌,但由于不合格被取缔,后由荆州区招商引资进来。
今年3月,荆州区政府承诺用半年时间解决楚航钢厂的污染问题,“再给半年时间,先让企业整改,如果实在整改不好了,关停也好或搬家也行。”
今年6月28日,荆州市政府下达督办通知,要求辖下各地政府7月1日前对本辖区内挂牌企业下达停产整治或限期治理通知。但7月4日至6日,当市环保局对全市8家省挂牌督办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其他7家企业均全部停产,唯有荆州区政府仍未对楚航特钢下达关闭决定。
此后,市环保局在一份7月15日发布的《全市2011年上半年环保工作检查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中提出要求:“楚航特钢必须在8月31日前关闭。”
11月3日荆州市环保局回复本报记者称,“环保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并在2008年10月下达了停产通知。”
政协提案人在此前一份提案意见栏上直陈:“市质监局、环保局对该厂的监管是有效的,但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对该厂的监管是乏力的”。
但此间,荆州市一位负责招商引资的政府公务员也对本报记者坦陈,由于楚航公司对当地税收贡献较大,并且是区政府亲自招进来的企业,二者已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数据显示,2010年,楚航钢厂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缴纳税收1496万元,被荆州市评为纳税先进企业。
而其母公司荆州市群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更是一度被称为“从破产企业到纳税大户”的样板。
并且,对环保污染的多部门管辖,也是治理不力的因素。
2008年7月2日荆州市经委有关领导在调查楚航公司情况后曾称,“经委只是参与了调查处理,群力公司的大仁公司、津海公司和楚航公司使用了中频炉炼钢坯,可生产许可证是质监部门颁发的,执法主体也是质监部门,我们没有执法权。”
而正是这种多方监管、总体乏力的格局下,铸造了不合规企业持续多年的经营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