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小和大的逻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5 01:4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有个朋友是北大医学博士,读了N年书终于走出校门的时候却不愿做眼科大夫,一头扎进保险公司干起了金融。他自己在校期间就在炒股,梦想以后能管一只自己的私募基金。

  过去三年尽管股市动荡,但这位朋友在他做的先后十几只股票上没有亏过钱,低吸高抛,对于短线趋势颇有心得,年化收益率也有百分之二十多,大大超过了大盘指数。不过仅凭这样的战绩将来要管理私募基金还是会有问题的。

  我告诉他,问题不在于你跑赢大盘百分之几,而是你管理的资金量大小。自己的十几万丢进市场的大池子里连个水花都没有,但是上亿的基金就是两回事情了,这一个亿都买一只股票没准就把自己买成主力了,你过去那套“跟庄”的办法用不了。

  当然你也可以分散开来做十几只股票,但一段时间内市场热点就那么几只股票,可以捕捉的机会并不多。即使有,也不见得你都看得过来,专注于一只股票的趋势要比同时看十几只股票的上上下下容易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基金经理说他们做行业配置和精选个股——配完选完他就扔那儿不管了。大资金量成了他们的羁绊,于是大部分仓位实际上配置到了流动性高的大盘股中,只拿出一小部分冲冲业绩。最后的结果是,90%以上的公募基金跑不赢大盘。某位明星基金经理的大盘股基金,长期不打开申购,被人讥讽为“最牛小盘封基”,也是这个道理。

  二级市场“大和小”的逻辑还容易理解,但是到了缺乏透明度的PE市场,往往有人别有用心,把“大和小”两种截然不同的前提和逻辑混为一谈。

  全面PE热潮之下,太多各种出身和背景的人投身这个市场。有的人过去在市场低估时期偶然投中一个项目,投资成本极低,上市之后收益翻了几十倍,于是当做了不得的业绩拿出来炫耀,居然真的能从有点闲钱的煤老板和想转行的制造业企业主那里忽悠到一笔钱。于是也堂而皇之地开始做起PE投资。如果他运气再好点,正好赶上2009年创业板推出后的超高发行市盈率,或许几个项目下来又赚足了金钱和口碑。

  这次,可能就有人前来找他了。不是几千万或者一两个亿,是七八个亿甚至更多。我不知道当“高净值人士们”把钱交给这样一位冉冉升起的投资界新秀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七八个亿要怎么才能投得出去?投资一两个亿的资金只要三四个项目就投完了,但是七八个亿就需要投十几个项目;当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候,一个项目众人抢,即使抢到了分到的可能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股权,如此一来就需要有更多的项目储备才能用完手上的这笔钱。

  那么投一个大项目呢,比如说把七八个亿全砸进一两个项目里面?这样做其一是风险极大;其二,需要几千万资金的企业和需要几个亿资金的公司处在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后者更成熟,也意味着回报率往往低于早期项目。

  这还没有算上内控的风险。一个小基金容易看住,但是盘子一大项目一多,几个亿的资金十几个项目里面藏点猫腻太容易了。总而言之,“小和大”的逻辑截然不同,万万不可浮云遮望眼。插图/刘飞

  (作者为本报记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