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6 05:39 来源: 经济日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牢固精神纽带和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新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极大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
《决定》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屡遭挫折而愈勇,就是靠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出的整个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无论是在外敌入侵的危难关头,还是面对国难天灾的巨大挑战,中华民族都能够迅速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迸发出战胜困难的卓越智慧和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以团结统一为神圣使命,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不断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空前团结之上的大发展,使社会主义中国呈现出蓬勃生机。
时代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准确把握当今时代主题,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并深深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步。
《决定》指出,“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中华民族历来注重革故鼎新。《礼记·大学》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各种改革和创新层出不穷,推动了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表明,什么时候注重改革创新,经济社会进步得就快;什么时候封闭保守,经济社会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中国共产党是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壮大、铸就伟业的。我们党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就是结合中国实际的重大理论创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实行改革开放,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近代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家庭联产承包、经济特区、“一国两制”、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成功探索和生动实践,都充满了创新智慧。可以说,没有改革创新,我们党就不可能完成“三件大事”,就不可能战胜未来征途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
二、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我们要到2020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活力、汇集智慧、鼓舞斗志。
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转化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文明,中华文明创造了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的奇迹。中华文明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在哲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跨越,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人间奇迹。近年来,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大型活动,成功应对了非典、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成功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发展模式受到世界广泛关注,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日益发展强大,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香港澳门回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屡次臆测中国将崩溃、动乱、分裂,但他们的“预言”一次又一次落空了。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发展就没有动力。我们要倍加珍惜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始终保持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创造精神、创造活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满怀信心地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转化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必然通向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代表了全民族的根本利益,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党领导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找到的一条真正的复兴之路、强国之路。当前,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极力鼓吹“人权高于主权”,到处推销他们的所谓“普世价值”,企图使中国通过“改革”走向资本主义,实现“历史的终结”。实际上,西方国家最注重意识形态。在西方国家,如果有人反对他们奉为圭臬的、只有少数有钱人才能享受到的“民主”制度,必然被认为不爱国。我们坚持爱国主义,就是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我们坚决反对闭关自守的狭隘民族主义,提倡正确对待和学习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有益的先进思想文化、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坚持爱国主义,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有为祖国奉献、牺牲的勇气和行动。没有祖国的强大,就没有个人的幸福,个人的成长要靠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要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牢固树立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意识,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建设、民族振兴联系起来,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体现到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本职工作中去,做好每一件有利于祖国和人民的事情,创造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新业绩。同时,热爱祖国要有理性,不能盲目冲动。特别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决不能动辄采取极端方式发泄情绪,更不能受别有用心的人挑拨,做出有损祖国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特别是我国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新老矛盾相互交织,长期以来积累了许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好这些重大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我们要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贯彻改革创新精神,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改革措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好改革攻坚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切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三、广泛深入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决定》明确要求广泛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以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重点。当前,人们精神风貌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受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极少数人在信仰上出现危机,在道德上出现滑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日益膨胀。有的无视国家利益,片面强调、无限放大个人利益,甚至为私利铤而走险;有的贪图安逸、奢侈浪费、作风漂浮、不思进取。不管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会思想多元化到什么程度,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的精神不能丢。追求个人价值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但只讲个人权利而不讲社会义务,只追求个人享受而回避社会奉献,只彰显个性而不顾及国家利益,不仅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关键是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将实现个人价值与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结合起来,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强为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的荣誉感,坚决防止损人利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尔虞我诈等错误思想在社会生活中泛滥。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用更大的决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索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和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上,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现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好了,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必须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紧迫任务。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内聚力,各民族之间长期以来形成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如果民族不团结、社会不稳定,就无法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各民族就不可能共同繁荣发展。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教育,大力宣传民族地区在党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力宣传各民族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的历史贡献,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要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但边疆和民族地区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内地和汉族地区也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清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坚决打击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以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基本保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形式,坚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少年通过学习、了解党的光荣传统和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使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转化为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格。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组织文化建设、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中增加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容。各类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方向,通过开辟专栏、网页等形式,让人们随时接受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感染和熏陶。要坚持以文化人,创作更多表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人们在文化消费、文化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把握时代脉搏。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增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内容,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带头改革创新,带头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
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主要形式。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必须注意创新方式。要总结推广各地唱红歌等有益经验,坚持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寓教于乐,通过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艺活动等形式,让人们受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熏陶。要加强革命旧址、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精心组织开展各类纪念活动,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要把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同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既要注重重大活动庆典时的教育,深入挖掘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蕴藏的教育资源,又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感召启迪,善于发现、总结、提炼、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使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深入人们的心灵深处,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