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时代”A股10大猜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01:07 来源: 北京晨报新的证监会主席来了
“郭时代”充满期待
王洁
2011年深秋,A股还在2400点上方艰难前行。中国当代金融史上却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中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齐换帅,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而与中国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的中国证监会,又在“三会”中格外瞩目。
20天后,中国证券市场将迎来21岁生日。从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算起,如今的沪深股市已由最初的13家上市公司到现在的突破2000家。中国股票账户和基金开户数均超过1亿大关,证券市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13亿人的心。
证监会主席,其实不是一个好坐的位置。市场曾经有戏言:如果你与谁有仇,请把他送到证监会主席任上,那会让天使变成魔鬼。
2011年10月29日,新的证监会主席来了,55岁的郭树清从建行来到证监会,A股由此告别“尚时代”进入“郭时代”。“外
秀内刚、豪爽博学,喜欢思考、不轻易附和盲从别人”,这是学界对郭树清的美誉。而这样一位学者型官员就任新一届证监会主席,也使外界对“郭时代”下的A股充满了期待。
不可否认,如今的证券市场风雨飘摇,中国股市的制度建设仍任重道远。如何弥补制度漏洞,完善监管体制改革?如何改变身兼监督、管理、发审等多重职能,缩小权力寻租的空间,营造法制化的市场环境?这些都是新一任证监会领导班子面临的“治市”考验。
IPO发审节奏过快、过度融资,导致市场严重“缺血”,这是目前最受市场诟病的一环。接下来,中国股市真正走出过去“重融资、轻投资”功能的错位,是广大投资者对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最大期待。
过去的一周,A股市场稳步小幅上扬。市场在小心翼翼地欢迎新主席的同时,也对A股新政充满期待。其实,每一届证监会主席的任期都不轻松,都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也都要在自己的任内做出标志性的成绩。对新一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来说,什么将是他任内的重大成就呢?在中小投资者心中,早已勾勒出目前资本市场上的十大猜想。
猜想1 新股扩容速度能否降下来?
先做大还是先做强?中国股市的IPO选择了前者。在证监会重启IPO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特别是创业板市场建立以后,新股的密集发行压得市场透不过气来。更让投资者难以接受的是,证监会在“市场化”的口号下,放弃了对新股发行定价的约束,导致IPO成为“圈钱”游戏。
郭树清上任伊始,市场怨声最大的莫过于新股发行的加速扩容。2010年,A股融资总额创下历史新高,531家公司融资10275.2亿元,并位居全球首位。今年上半年,A股融资总额4965.36亿元,比去年同期又大幅上升了19.9%。新股发行、再融资、非流通股解禁“三座大山”不断分流着二级市场资金。很多投资者希望,新任证监会主席能够改变目前IPO失控的局面,给疲软的市场提供休养生息的空间。
点评:这是“郭主席”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件大事,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改变股市快速扩容格局已势在必行。
猜想2 “大小非”减持能否受制度约束?
中国股市与“大小非”的恩恩怨怨始于6年前那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第五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将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国有股减持”,以股权分置改革的形式“彻底解放”。当初的那部分非流通股经过3年左右的限售后可以上市流通。占总股本5%以上的叫大非,5%以下的为小非。
从2008年开始,后股改时代的中国股市已然向全流通时代迈进。但它的代价是昂贵的——解禁了的“大小非”每年以上百亿元的速度从A股“抽血”。每到行情好转,“大小非”就开始加速减持。近几年,学者、专家们对肆无忌惮的“大小非”减持不断建言,但多年过去了,悬在中国证券市场头上的“大小非堰塞湖”仍迟迟不能解决。
点评:对“大小非”进行制度上的约束,并不是否定股改,而是资本市场改革的继续深化。如果监管层能够果断出手,承认曾经的错误,“大小非减持猛于虎”的现象应该会迎刃而解。
(下转B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