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报告预测CPI回落至5.5%顺差大幅反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01:1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11月“第一财经信心指数”降至50.4

  丁晓琴

  “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10月24家机构调研名单(按姓名笔画排序):

  丁 爽:花旗集团经济学家

  丁安华: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王志浩:渣打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刘利刚:澳新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朱元德: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

  朱海斌: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宋 宇:高盛亚洲宏观经济学家

  张智威: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李苗献:交银国际宏观分析师

  汪 涛:瑞银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连 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陆 挺:美银美林亚太区经济学家

  陈 超:工银瑞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陈兴动:法国巴黎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屈宏斌: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姜 超: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胡艳妮: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分析师

  诸建芳: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曹远征: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彭文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腾 泰: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潘向东: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11年10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显示,来自国内外24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本轮通胀拐点有望确立,10月CPI预测均值为5.5%。上一次CPI在6%内是今年5月,数值为5.5%。在通胀走低的同时,10月投资、消费将继续小幅放缓,而贸易顺差则大幅反弹,预测均值为238.9亿美元,较9月官方公布的145亿美元增长六成有余。

  2011年11月份的“第一财经信心指数”预测均值为50.4,低于10月50.7的预测水平。

  1 信心指数: 预测均值50.4

  调研数据显示,11月份的“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预测均值为50.4,中位数为50.5,最大值为兴业银行给出的51.8,最小值为国泰君安所给的48。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降至50.4%。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10月PMI仅略高于扩张和萎缩中间线,下滑幅度超出预期,显示了在表内外信贷同时收紧的环境下,实体经济下滑的速度已经明显加快。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预计,受持续紧缩政策和流动性控制影响,经济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同比增长8.8%左右,而部分行业库存出现阶段性回升后将再次进入去库存阶段。

  不过,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中国不会出现部分人所担忧的经济硬着陆,今年第四季度增长仍有望保持在8.5%~9%的水平。

  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年内中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随着第四季度物价涨幅回落和政策紧缩力度减轻,经济增速将企稳,预计2011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速为9%左右,全年经济增长将在9.3%左右。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大、政策总体偏紧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预计,2012年全年GDP增长8.5%~9%之间。

  2 CPI:预测均值5.5% 回落明显

  调研结果显示,10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5.5%,中位数为5.4%,均明显小于官方公布的9月数值(6.1%)。其中,最大值为花旗集团给出的5.7%,最小值为汇丰银行等5家机构所给的5.3%。

  沈建光指出,10月PMI购进价格指数为46.2%,较9月回落10.4个百分点,这是购进价格指数自2009年4月份以来,首次回落到50%以内,反映出通胀压力明显缓解。

  连平进一步分析称,CPI同比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表明前期物价调控政策已经在逐步起效,“考虑到前期对CPI推升作用明显的部分食品价格涨幅开始回落,物价快速上涨的压力已经有所减轻;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也有助于减轻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加上年内未来两个月翘尾因素将逐步降低归零,因此预计第四季度物价涨幅将呈现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不过,连平预计年内物价回落幅度可能有限,12月CPI同比可能仍居4%左右,预计全年CPI同比的平均涨幅在5.5%左右。

  丁安华也认为,未来6个月内,在需求进一步收缩的背景下,CPI将进一步呈现震荡向下的走势,但因翘尾因素,明年第一季度通胀水平依然不低,因此政策全面大幅放松的条件尚不具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10月底在“第九届中国改革论坛”上表示,8月份以来,物价总水平涨幅开始回落,年内价格运行拐点特征已经得到确认,预计今年后两个月消费价格指数(CPI)可以控制在5.0%以下。

  随着CPI同比明显下降,10月PPI增速也将放缓。调研数据显示,10月P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5.8%,中位数为5.7%,均较官方公布的9月数值(6.5%)大幅回落。其中,银河证券给出了最大值6.7%,高盛给出了最小值5.2%。

  连平认为,第四季度GDP增速将企稳于9%左右,国内对上游生产资料的需求不会太高,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反弹的可能性较小,预计PPI仍将维持逐步回落的态势,维持年内6.5%的判断。

  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测均值17.3% 较上月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7.3%,中位数为17.4%,均低于上月官方公布的17.7%的增速水平。其中,渣打银行给出了最大值17.9%,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小值16.5%。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指出,“十一”黄金周零售增速17.5%,相对往年明显偏弱,由于第四季度汽车销售基数较高,预期社会零售总额增速小幅回落。

  不过连平认为,2月份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维持小幅回升的态势,10月份可能继续小幅上行。他指出,未来城镇、农村居民收入仍将保持较高增速,物价涨幅渐趋回落,而政府近期提出刺激消费的政策,将在每年确定一个月为消费促进月,政策调整有利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合理的增速。

  据媒体报道,由商务部牵头制定的国内贸易“十二五”规划已经基本定稿,该规划提出未来五年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翻一番的目标,从2010年15.7万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0万亿元。

  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至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3万亿元,达130811亿元,同比增长17.0%。

  4 工业增加值:预测均值13.3% 较上月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3.3%,中位数为13.4%,较上月官方公布的13.8%的水平有所萎缩。其中,交通银行和银河证券给出了最大值13.9%,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小值12.7%。

  诸建芳认为,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回落。他指出,从先行指标观察,10月PMI相比9月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库存指数上升至50%以上,显示工业企业补库存动力明显降低。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10 月工业生产同比减速的可能性较大。他给出了三个理由:首先,从2000年来的历史数据看,11年中有8年工业增加值同比较9月回落;其次,9月中旬以来,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均有不同程度回落,间接说明生产企业原材料需求降温;第三,去年同期环比较高将拖累同比读数下行。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肖春泉10月26日表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虽然呈现逐步回落态势,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今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的目标没有问题,预计明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仍将保持在11%左右。

  5 固定资产投资: 预测均值24.5% 连续5个月下降

  调研结果显示,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预测均值24.5%,中位数为24.6%,均低于9月官方公布的水平(24.9%)。这已经是该指标连续第五个月出现放缓。其中,银河证券等4家机构给出了最大值24.8%,摩根大通给出了最小值22.6%。

  诸建芳预计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他指出,“金九银十”的房地产销售并未出现,低迷的销售对投资产生负面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另一方面,受终端需求放缓的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也将有所回落。

  连平表示,从数据上看,下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延续了5月份以来小幅下行的趋势,10月份很可能继续小幅下跌。鉴于目前保障房投资逐步稳定、政府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更倾向于中西部、东部地区需求渐近饱和的现状,连平预计年末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继续趋稳略降。

  6 贸易顺差:大幅反弹至238.9亿美元

  调研结果显示,10月贸易顺差预测均值为238.9亿美元,中位数为247.5亿美元,均大幅高于上月官方公布的145亿美元规模。其中,摩根大通给出了最大值298亿美元,中国银行给出了最小值140亿美元。

  沈建光预计全年贸易顺差预计在1500亿美元左右。据海关统计,今年1至9月我国贸易顺差达1071亿美元,同比减少10.6%。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10月24日表示,今年外贸顺差大概在1500亿~1600亿美元的水平,预测占GDP 1.6%,明后年会进一步下降,基本达到贸易平衡的格局。

  在出口方面,10月出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16.1%,中位数为16.0%,均低于上月官方公布的17.1%的增速水平。其中,银河证券给出了最大值21.4%,瑞穗证券和澳新银行给出了最小值12.0%。

  屈宏斌表示,外需疲弱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预计未来几个月出口将延续下滑的态势,由于此次西方经济尽管濒临衰退但仍可能录得微弱正增长,其对我国出口的冲击将相对2009年要温和,因而不会出现出口大幅负增长的情形。

  沈建光认为,随着海外需求放缓,第四季度出口增速可能下滑至个位数。

  在进口方面,10月进口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21.7%,中位数为21.5%,均较上月官方公布的20.9%水平有所加快。其中,交通银行给出了最大值31.4%,瑞银证券给出了最小值16.0%。

  连平认为,总体来看,虽然政府力推扩大进口的政策,进口仍将处于一个较为平稳增长的状态,因为第四季度国内经济增长可能逐步低位企稳,同时大宗商品低位徘徊的可能性较大。

  诸建芳则认为,由于国内整体需求持续回落,企业补充库存的意愿较弱,预计10月进口增速将下降至18.3%。

  7 新增贷款:预测均值4898亿元 小幅增长

  调研结果显示,10月新增贷款预测均值为4898亿元,较上月央行公布的4700亿元规模有所增长。其中,民生证券给出了最大值6000亿元,中金公司给出了最小值3000亿元。

  沈建光认为,随着通胀压力明显缓解,政策放松有了条件,预计年末两月,信贷额度会大幅提升。

  连平表示,历史经验显示,10月新增贷款一般会少于9月,加之政策也未见明显放松,预计10月新增贷款较9月会有一定程度回落,但考虑到近两年信贷投放节奏趋于平稳,预计下降幅度也不会太大。

  根据央行数据,今年前9个月新增为5.69万亿元,按照年初制定的3:3:2:2的季度信贷节奏安排,全年新增贷款规模仅在7.1万亿元左右。

  连平认为,即使第四季度新增贷款在1.5万亿甚至更高,全年贷款增速依然处在较低水平。事实上,近期M2(广义货币供应量)和信贷余额增速频创新低。预计11、12月新增贷款有所上升,但年内银行信贷投放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随着银行表外贷款(社会融资总量)的某些项目在近期有非常明显的放缓,加上总体的货币供应量M2也大大低于央行16%的目标,预计在通货膨胀将明显下降的第四季度,银行贷款增长会提速,以此来支持信贷放宽和经济增长。

  8 M2:预测均值13.2% 有所加快

  调研结果显示,10月M2同比增幅预测均值和中位数皆为13.2%,均高于上月央行公布的13.0%的增速水平,结束三个月连续下跌的态势。其中,中信建投给出了最大值15.5%,高盛和交银国际给出了最小值12.6%。

  连平指出,季初存款减少会导致新增M2较上月明显下降,加之新增贷款减少、外汇占款增长放缓以及财政存款增加,预计10月M2增速继续回落;在贷款增速不会大幅回升、货币乘数维持低位以及外汇占款增势放缓的情况下,年内基本不存在M2增速明显回升的可能性。

  近期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也显示出货币政策有所放松的迹象。Wind资讯统计显示,10月31日~11月6日,公开市场到期资金1070亿元,本周共发行央票110亿元,央行未进行正回购操作。据此计算,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将净投放资金960亿元,结束连续三周的净回笼态势。

  9 利率:无一预测11月底加息

  参与本次调研的24家机构中,明确给出存贷款基准利率预测的机构共计17家,无一预测11月底存在加息可能性。目前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为3.50%和6.56%。央行最近一次加息是在今年7月初。

  连平表示,目前一年期基准利率已达过去十年来的中值水平之上,实际贷款利率维持高位和公开市场净投放也都不支持进一步提高基准利率,再考虑到中外利差扩大加剧资本流入,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10 汇率:预测均值6.28

  调研结果显示,机构对2011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测均值为6.28,较10月预测均值6.29小幅升值。其中,汇丰银行预计升值幅度最少,为6.35;工银瑞信和民生证券认为升幅最大,所给数值为6.20。

  丁安华认为,从全球资金流动的视角出发,人民币维持渐进升值的步伐不变。沈建光预计,今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升值至6.25。

  连平指出,欧元区就解决债务危机达成协议有助于欧元反弹,缓解国际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美元反弹可能告一段落从而趋弱,预计11月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所加快,升幅在0.5%左右;同时,随着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明显加大,考虑到未来美元中期弱势难改,再考虑到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未来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呈小幅升值态势,且波动加大,弹性增强。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升幅已经5%。

  11 政策:宏观政策将迎微调

  工银瑞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陈超认为,政策初现松动苗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前提下,政策有望初现结构性调整。不过,鲁政委认为,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未来政策进入“走平衡木”阶段,在此过程中将出现对过去矫枉过正的微调,但全面放松的时机仍然未到。

  在不可能全面放松的前提下,对于结构性调整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机构们存在一定分歧。

  花旗集团经济学家丁爽认为,财政政策还有很大余地,支出会加速,从而一定程度地缓解流动性紧张,减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沈建光则认为,货币政策变调的前奏已经响起。

  丁安华也表示,在通胀缓慢回落的情况下,可以预计货币紧缩政策不会有显著放松。但随着通胀压力进一步缓解,货币政策将保持有针对性的结构微调,比如中小企业、保障房、城市基础设施和农业水利等方面,而财政政策将呈现结构性宽松。

  曹远征预计,货币政策环境总体依然偏紧,不过存款准备金率有向下调整的空间和可能性,通过政策工具的结构性调整达到稳增长和调物价的平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