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货币总量五因素正在变化 央行应适度释放流动性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7 01:1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钟航
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非常复杂和微妙,不确定因素很多且变化很快,对宏观政策的把握和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最近特别强调:“要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要不要调整、如何调整,事关全局,需要认真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综合平衡,准确把握。其中,准确把握货币总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趋势,灵活调整实现预期目标至关重要。
11年近5倍货币投放如何实现
首先,认我们来看看2000年以来我国货币总量的变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广义货币(M2)在2000年末的余额为13.25万亿元,到2011年6月末达到78.08万亿元,比2000年末增长了64.83万亿元,增长了4.9倍,增长速度世界最高。其中,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末M2为47.52万亿元,比当年10月末即增加了2.21万亿元;到2010年末达到72.58万亿元,比2008年末又增加了25.06万亿元。
大幅增长的货币总量如何投放出来的呢?
从2011年6月末与2000年末比较的情况看,影响货币总量增长64.83万亿元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外币占款和贷款投放:一是外币占款,增长23.24万亿元(从1.43万亿元增长到24.67万亿元);二是人民币贷款增长41.46万亿元(从9.94万亿元增长到51.40万亿元)。
在上述两大因素中,直观看,贷款增长几乎是外币占款的两倍,应该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由于贷款增长是受制于存款增长(我国规定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存款总额的75%),而外币占款基本上会直接增加售汇人(企业或个人)的存款,因此也会支持商业银行增加贷款(即使按70%计算,外币占款即可支持增加16万亿元贷款),而贷款又可以部分地转化为存款(贷款的货币乘数效应)。因此,外币占款的增长,实际上对货币总量增长的影响更大。近10年来,外币占款增长成为影响我国货币总量增长最主要的因素。
这里需要进一步注意到的是,在贷款投放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除了受存款规模的约束外,还受到借款人自有资金的约束。即商业银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不允许借款人负债率太高,如一般企业负债率不高于60%、新项目资本金到位率一般不低于30%等。这样,贷款的增长实际上还受制于社会自有资金增长的约束,即主要是受社会新增利润水平的影响。
从近10年来的情况看,我国推动的住房体制、教育体制和医疗体制改革,带动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教育产业和医疗产业及相关资源领域(特别是土地和矿产等)的大开发,并推动相关资源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创造了巨额社会利润,大大增强了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和国有经济的资金实力,推动其扩大投资并带动银行贷款的巨额增长。
近10年来贷款主要投向政府融资平台、国有大企业,然后才是大型跨国企业和民营企业、个人消费信贷(主要是住房和汽车),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等领域。
央行怎样回笼货币
当然,在扩大货币投放的同时,中央银行也还会利用一些渠道和工具适当回笼货币,对货币总量的增长予以控制。
目前,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总量的主要渠道和工具有:一是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照目前大型商业银行21.5%、中小银行19%以上,平均20%计算,存款总额78万亿元,大约冻结15万亿元以上;二是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公开操作,目前主要集中到央行票据的发行和回购上。
票据发行属于市场上的商业行为,条件和价格需要买卖双方达成统一才能发出,如果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央行票据可能难以发行,其规模就会趋于萎缩(近年来央行票据持续减少,目前已从高峰期的4万多亿元下降到2万亿元左右),而且其利率一般属于市场化水平,远远高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该利率连续十多年维持在1.62%的水平,远低于银行存款一般利率水平)。法定存款准备金属于强制手段,只需要中央银行发出通知即可,从央行操作灵活性和成本角度看,远比央行票据有效。
因此,近年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调控货币总量的主要工具。其中,2011年上半年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9月份又扩大了存款准备金计缴基数。
从上述影响因素看,控制货币总量变化,仅仅依靠控制贷款投放显然是不够的,而且贷款本身的扩大和收缩也不是无条件和随心所欲的,必须全面分析和把握货币总量的各种影响因素。
五大因素变化影响M2增速
当前,货币总量各种影响因素正在发生变化,值得高度重视:
一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趋缓,外币占款增速回落。由于外币占款的增长是近10年来货币总量增长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对外币占款增长态势的变化要密切关注、认真分析。如果外币占款出现趋势性增速回落甚至规模缩减,将对货币总量的增长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二是,今年以来受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度减少,企业利润水平下降。如果房地产和资源开发控制继续保持严格控制,教育和医疗等所创造的利润水平下降,则社会自有资金的增长就会受到影响,其能够带动的贷款投放就会相应萎缩;
三是,2008年四季度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幅度扩大了货币投放,商业银行贷款迅猛扩张,目前普遍面临严峻的贷存比和流动性监管上限压力,如果其他条件不改变,商业银行继续扩大贷款的能力会受到制约;
四是,目前国家鼓励人民币“走出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推行人民币海外“清算行模式”并鼓励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情况下,货币投放总量不变,会进一步加大国内人民币流动性压力。这是影响国内货币总量的一个新的因素,需要有足够的重视;
五是,在货币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由于需要贯彻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优先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要,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同时要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和微型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就会出现结构性的局部资金更加紧张的局面,有可能会对货币总量的控制产生冲击。
进入三季度之后,我国货币总量增长速度呈现下降态势,9月末M2同比增长13.0%,大大低于年初确定的今年增长16%的目标。
央行有必要释放流动性
从当前宏观经济状况看,一方面经济增速呈现环比下降态势,但全年仍有望维持9%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货膨胀率环比也有所降低,但全年可能仍将维持5%以上。考虑到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目前宏观政策不宜作大的调整,需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和总体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因此,需要高度关注和全面分析货币总量诸多影响因素的变动趋势,及其对货币总量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和预期目标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
如果外币占款增速持续回落,土地收入等资源性收益持续减少,可能需要中央银行进一步扩大公开市场操作,扩大央行票据回购等以释放流动性。必要时,需要相应适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