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规划”似欲迷人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04:02 来源: 信息时报

  上周我们对市场本次反弹的整体格局作了一个初步评估,认为行情尚未从这两年的结构性行情的市场惯性中“脱身”出来。眼下市场板块热点,仍“可以在消息面和产业政策上找到注脚”,这样的市场格局,要产生大牛行情,暂时看来很有难度。国家经济调结构,股市行情紧紧跟随,虽不能说投资者是不理性的,但从只热衷“交易性机会”的角度看,显然投资者的理性程度还十分有限。

  回顾2009年以来行情之所依,先是行业振兴计划。在那个对付美国次债危机造成全球经济急剧下滑的关键时刻,行业振兴计划无疑给投资者注入了强心针,所以,“振兴”所指,市场即刻形成相关板块:钢铁业、汽车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纺织业、石化业、有色金属业、造船业、轻工业、物流业等都先后活跃。

  接着,投资者又开始玩起另一个“寻宝游戏”,依据“区域振兴”来寻找市场热点。结果,随着振兴计划的逐步公布:长三角、珠三角、宁夏、重庆、广西、新疆、西藏、海峡西岸经济区、横琴规划、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图们江区域合作规划、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小兴安岭林区等等区域振兴规划在市场中掀起了一个又一个区域热点。

  这样一来,市场依据政策编织了一张庞大的“交易性机会”网络,纬线是区域振兴,经线是行业振兴。一时之间,行情煞是热闹。不过,一个个的“振兴”热炒过后,板块个股依旧。毕竟,上市公司业绩并不是靠口号创造出来的。而立足于此的投资理念,自然也就与“猴子掰玉米”的典故无异。

  如今振兴大业似乎并未划上完满句号(所谓的振兴,其实是调整和振兴),十二五规划却接踵而至。而这个规划兼有行业振兴和区域振兴之“综合功能”。新能源、环保节能、海工装备、钢铁行业整合、石化能耗、稀有金属产量控制、水电开发、轻工战略转型等等纷纷出台,也在市场中产生一阵阵的“交易性机会”。目前这种机会尚未结束。最新的引人注目的规划,就是文化,已经在市场中兴起了一股“文化狂潮”,不仅文化传媒板块表现极其靓丽,而且很多上市公司的重组又开始“东施效颦”,纷纷将重组方向瞄准了“文化”。

  其实,本轮反弹的始作俑者是指标股的超跌,他们的企稳反弹才让大盘脱离跌跌不休的局面,并给投资者带来2300点属于底部的强烈信心。但随着指标股的调整,市场短暂又陷入相对低迷。这些振兴规划题材,只能在局部行情上掀点波澜,其变动实际很飘忽,且对整体行情影响甚微。因此,对于后市,投资者应该关注指标股的动向;对于依靠消息带动的“交易性机会”,投资者一旦介入,就应该随时做好见好就收的准备。王方

  本版分析仅供参考 投资风险自己承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