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翔:深入推进专员办“十二五”各项业务转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8 08:57 来源: 财政部网站四川专员办专员助理 肖翔
当前,全国专员办系统正在紧密结合财政监督工作实践,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好财政工作“十二五”规划这条主线,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财政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探寻下一步业务发展的思路和方向。这是新时期对专员办工作提出的新的挑战和要求,必须积极应对,周密安排,从体制机制、顶层设计、监管理念、监管方式和重点以及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加紧研究,出台措施,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一、以推行综合监管为契机,进一步梳理工作职责,厘清职能定位,实现业务工作由检查型向管理型转变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制衡的新机制”的重要指示,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财政改革的方向。加强预算管理,是财政部党组落实胡总书记重要指示做出的重大部署。2010年,谢旭人部长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就对专员办加强预算管理有关工作强调指出:充分发挥专员办就地监管优势,确立专员办对驻地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的监管主体地位,明确专员办对中央基层预算单位预算、财务、资产等实施综合监管的责任义务、方式程序等,逐步实现中央财政对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的监管全覆盖。
按照这一部署,为规范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确保财政政策执行到位,提高财政管理效能,自2011年1月1日起,吉林、上海、青岛、海南、四川、陕西等6省市专员办率先开展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试点工作。可以说,加强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已成为专员办财政监督工作新的重点,并将对专员办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专员办的工作以监督检查为重心,介入到具体的财政管理工作中相对较少;专员办的职能也是根据财政部业务司局的相对授权开展工作,临时性的工作居多,缺乏系统性。因此,专员办要结合财政“十二五”规划,以推行综合监管为契机,梳理工作职责,厘清职能定位,实现业务工作由检查型向管理型转变。作为财政部派出机构,专员办职能定位随着财政改革不断推进,一直处于调整和变化之中,未能系统、明晰和固化。也未能按照科学、民主、规范决策的总体要求,对中央预算单位构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内部治理机制。此次明确专员办对中央基层预算单位预算、财务、资产等实施综合监管的责任义务、方式程序等,逐步实现中央财政对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的监管全覆盖,大大丰富了专员办的管理职能。下一步,专员办的工作应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切实厘清职能职责,积极融入到财政管理之中,实现寓监督于管理之中,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二、加强基础工作,强化监管信息化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财政监督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提升专员办财政监督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必须做到抓住重点,有的放矢。从目前实际工作出发,重点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强化监管信息化建设和廉政风险防。
一是切实抓好权力搜索工作,规范业务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和健全专员办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根据中央和中央纪委的要求,财政部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这是财政部党组贯彻落实反腐倡廉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对财政权力运行实施有效监控的重要手段。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加快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专员办财政监督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一系列财税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事关社会经济建设和民生福祉,既关系到财政资金的安全,也关系到财政干部的安全。因此,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工作重中之重,既迫切又必须。一是积极进行财政运行权力搜索,查找风险点,大力规范业务工作流程,二是将风险防控制度根植于专员办业务流程之中,强化对业务过程中权力寻租行为的监督,树立专员办文明、高效、规范、廉洁的执法形象。
二是以“金财工程”和财政监督信息库为支撑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专员办财政监督检查效能。专员办财政监督业务量大,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工作效能的必由之路。要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着力强化基于平台的财政监督业务应用,通过建立财政监督信息库,为综合财政监管提供分析数据支持;要开发财政监督专用监控软件,提高监督检查效率;要不断建立健全实时动态的网络监控预警机制,实现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的有机结合;要借助“金财工程”与地方财政部门逐步互开数据端口,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专员办财政监督检查效能。
三是加强专员办财政监督成果利用,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专员办长期从事财政监督工作,既有熟悉中央政策的优势,又有熟悉驻地实际情况的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寓调研于检查之中,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效堵塞财政管理漏洞。要充分利用和转化监督检查成果,将此作为改进财政管理的有益参考。一方面,可考虑将有关监督检查成果与被监管单位下一年度预算以及评选先进等进行挂钩;另一方面,也可将监督检查成果作为被监管单位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参考依据,扩大监督成果利用范围,树立和体现监管的威信,起到以查促管,服务经济建设的作用。
三、以业务转型为突破口,大胆转变监管思路,积极探索创新财政监督新方式
围绕服务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服务财政中心工作大局,不断建立完善适应“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促进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机制”,切实把专员办工作重心和重点转到预算监管上来,实现专员办业务整体转型。
首先,转变监管思路,实现“三个转变”。在监管理念上,进一步促进审计型监督向管理型监督的转变,体现财政监督的特色;在监管内容上,实现从偏重具体财政事项到财政运行全过程监督的转变,提高监督的层次和效率;在监管方式上,积极探索创新财政监督新方式。在传统原有日常监督、专项检查、调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创新监管方式,例如可以偿试性开展“财政督查”,即对财政政策执行和财政资金使用的相关部门或单位开展督导、巡查,实地了解财政运行状况、纠正财政运行偏差、发现违纪违规线索、督促财政运行规范。此外,还要积极推进非现场监管方式,采取报表分析、约谈、走访等方式,以有效地扩大实地监管面,切实缓解专员办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好地发挥监管效能。除此之外,还要探索建立“纵向联动监管”机制。强化专员办与地方财政监督部门的联动,从而构建上下互动的监管网络体系,形成监管合力。
四、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强化专员办体制机制建设,促进专员办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国之兴,在于政;政之行,在于人”。实践证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新形势下,专员办作为财政部派出机构,作为财政部业务司局职能的延伸,其肩上背负着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重要的财政监督和财政管理任务。如何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就地监管优势,确保中央重大财税完整、准确地落实,不断推动专员办各项工作向前科学发展,离不开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这两个关键。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复合型、专业化的高素质队伍。作为现代公共财政管理的必由之路,专员办队伍复合型、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专员办在今后的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包括要抓好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着力提高全体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每个人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专员办的发展要求。既要学习各类专业知识,也要学习现代管理知识,还要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社会现状,懂得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另一方面,要结合世情、国情,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对专员办全体干部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社会经济形势等知识的学习,引导专员办干部坚定公仆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任何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应对复杂社会问题和经济局面的管理能力与水平,真正做到为民理财、为民谋利和廉洁行政,做一名财经战线的好卫士。
二是加大专员办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阳光监督”。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现代社会依法政与政务公开成为时代的呼唤,也是新时期专员办财政监督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围绕专员办业务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尽快研究出台《财政监督法》和相关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专员办监督业务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法律法规体系,丰富对专员办监督业务的指导,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执法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大专员办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专员办财政监督各项机制,把专员办真正作为财政部业务司局的职能延伸,进一步确立对专员办人事、财务、业务的管理方式和权限,提升专员办的现有地位,实现专员办与财政部的有效对接无障碍“直通车”。此外,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充分利用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使各项决策阳光化,保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要强化制度执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减少了人为主观因素对工作的影响,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