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在传统文化中创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01:2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陈姗姗

  “为圣为凡两不宜,最难忍耐是愚痴,更多人我山头立,自误聪明总不知。”

  这是海航一名员工在家中挂着的一幅字,之所以一直挂在墙上,是因为这幅字是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亲自写了送给他的,陈峰当时说:“内容和你有缘,即是你的近况。”

  在海航的日子越向前推进,这名员工便越能嚼出字间的味道。不过,直到现在他还是觉得“嚼不透、嚼不烂”。

  这样的经历似乎只有在海航才可能获得,如果你是海航的一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也要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背诵“同仁共勉十条”。

  由国学大师南怀瑾主持议定的“同仁共勉十条”大部分内容与工作无直接关系,而是教导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团体以和睦为兴盛,接物以谨慎为根本等,这十条已经在海航的员工中推广了好几年,成为海航全体员工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自创建以来,海航就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构建企业竞争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崇尚中国传统文化与追求世界级企业品牌,一直并存于海航集团中。最近几年,海航又开始通过介入文化产业,以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

  如今,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已经与创建中华民族的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推动国民储蓄型消费观念向信贷型消费观念转变一起成为21世纪海航集团的三大战略目标。

  在海航看来,文化建设是海航实现其世界级卓越企业目标的基石,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海航实现其世界级卓越企业目标的重要路径和依托,而文化建设为海航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内在动力。

  传统文化现代管理

  海航认为,企业文化是海航的核心竞争力,是海航取得成功的重要思想源泉,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早已渗透到了海航的企业文化中。比如每个员工初入海航时,都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导读》和《员工手册》。

  每个员工在入职前,都必须接受企业文化培训和中华传统文化培训,由陈峰董事长亲自授课。在入职后,海航的管理层也会为员工亲自做“三为一德”(为人之君、为人之师、为人之亲)的培训,告诉员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如今,文化培训已经形成了制度,海航集团会采取决策层领导授课、网络教育、企业文化资料自学、例会学习、座谈交流、演讲辩论等多种培训学习形式,在集团内部大力开展干部员工企业文化培训。

  而即使是海航集团的管理层,也同样需要每两年进行一次集中的企业文化培训,中层干部还要每月写一篇心得,在内网上公布并让员工评论、回复,而高级管理干部也要手写心得,每年四篇,由董事长亲自批阅。

  最近几年,通过收购兼并,更多的企业纳入海航集团,如何将海航集团的文化让新加入的企业更好理解和接受,也是海航文化工作的重点。

  海航集团认为,检验企业重组成功的一个标准就是主体企业的文化得到广泛接受,并将重组双方优秀的企业文化因子融合其中。因此,在整合企业之始就把输入海航企业文化作为重组工作的首要环节。

  据记者了解,每次重组之前,海航都会要求重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干部到海航参观考察、学习交流,亲自感受海航企业文化;重组当日,海航决策层领导会亲自主讲海航文化精髓;重组开始后,还会开展为期不等的企业文化推广月,组织全员企业文化培训,具体做法包括发放海航文化教材、举办企业文化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员工代表到海航总部参加“感受海航”等。

  不过,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也强调,海航文化在重组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海航并非强行推广自己的文化,而是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开展平等的文化交流,使重组企业员工客观认识、主动接受海航文化。重组企业原有的一些体现行业特点的优秀文化传统要继续保留,海航也要注意吸纳重组企业的文化精华。

  文化产业和公益

  对于文化建设的推动,还逐渐催生了海航文化产业的兴起。

  2010年9月,海航集团组建了海航新华文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海航文化”),正式将文化事业作为一份产业来经营。

  据记者了解,海航文化主要以海航集团的资源和优势为基础,快速抢占文化资源,进行渠道媒体整合、媒体整合营销、文艺演出、影视制作及院线管理、文化创意项目管理和投资等。

  目前,海航文化已经整合了海航集团旗下的诸多分散的文化企业,下辖新华文化、新华普罗、活力幻像、新华投资等多家企业,拥有《新华航空·云端》、《东方养生》等一线杂志。同时还收购了《投资者报》,加大户外广告的投放力度,初步搭建起集渠道传媒、影视制作、戏曲演艺、户外广告、策划推广、艺术品投资等内容为一体的业务平台。

  此外,海航文化还与故宫博物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合作,获得了北京皇家粮仓、正乙祠两大老戏楼长期运营权,推出昆曲《怜香伴》、话剧《老舍五则》、京剧《梅兰芳华》(汇聚《抗金兵》、《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天女散花》等梅派五部经典大戏)等曲目,并推动昆曲《牡丹亭》剧组赴欧洲巡演。

  目前,海航文化正在向艺术品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影视剧投资制作等领域拓展,致力于成长为集文化投资、媒体运营、文化地产、影视剧制作发行、演艺经纪等多种文化业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

  而在拓展文化产业的同时,海航也在长期参与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尤其是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至今已经向西藏、青海、甘肃、海南、河南等地捐助了大量的文物修建费。

  2009年11月24日,海航还与国家大剧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和海外优秀文化引进两条主线,开展一系列中非文化交流活动,在会员合作、文化交流与演出、音乐专业培训和艺术普及教育、慈航基金等社会公益项目合作、空中大剧院航机节目制作等领域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谨慎中的创新

  而除了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海航的管理层认为,一个企业要能够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

  成立至今,海航一直是中国企业改革的先行者,也的确创造了中国民航业许许多多的“第一”:1992年,中央政府批准在部分国有企业中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刚刚成立不久的海航抓住这一机遇,率先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成为中国民航业第一家经过规范化改造的股份制企业。

  1994年,中央政府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同意外商有条件地投资民航运输业,海航又成功在美国资本市场募集到外资股,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公司,为中国民航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此后,海航通过发行A股、B股解决公司长期发展的直接融资渠道,为海航资本运作奠定了基石。

  在改革中起步的海航,还成为行业的战略先行者。比如在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国有航空还在干线航空市场厮杀时,海航就很早意识到市场细分的价值,着眼于支线航空市场和公务机市场的开拓和培育。

  1994年,海航率先引进小飞机,成为中国最早开始经营支线航空运输业务的公司。1995年,海航又提出打造中国最大支线航空的“毛细血管”战略,开始了创造市场而不是争夺市场的战略创新。迄今,海航已经拥有中国最大的支线机队,支线航线已经占全国的60%以上,飞行班次和旅客运输量占全国的50% 以上。

  而除了支线航空,海航也是中国公务机市场的战略先行者。1994 年,海航就决定在国内首创公务机业务。1995年,海航组建海南航空公务服务有限公司并引进公务机,1998年,海航组建金鹿公务机有限公司,此后金鹿公务机队规模逐年扩大,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公务机公司。

  此外,海航的飞机机身上最早涂有美丽的彩绘,这是国内大多数航空公司在当时所想不到的;它还在飞机客舱里搞起机票抽奖,让你觉得旅途不那么烦闷……

  而除了航空领域,最近几年,海航也在其他产业集团进行着探索和创新。比如融资租赁就是国内新兴的一种金融业态,迄今,海航集团已经建立了渤海租赁、长江租赁、扬子江国际租赁、大新华船舶租赁、香港国际航空租赁和HKAC等6家租赁公司,涵盖了市政基础设施、境内外航空、船舶等多方面租赁业态,成为租赁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其中渤海租赁的运作还推动了中国基础设施租赁业的进步,成为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编者按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