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10月CPI同比上涨5.5%创5个月新低通胀回落为政策微调“打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09 13:11 来源: 新闻晚报

  记者 崔烨 报道 制图任萍

  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10月宏观经济数据,最受关注的当属物价水平——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 (CPI)总水平同比上涨5.5%,物价逐步回落的态势也愈加明显,从8、9月份的6.2%、6.1%再度下滑。并且食品价格环比将下跌0.4%,成为6月份以来的首次下跌。加上业内预计年内未来两个月翘尾因素将逐步降低归零,因此四季度物价涨幅将呈现出实质性回落。

  物价回落为“微调”腾空间

  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5.5%。其中,城市上涨5.4%,农村上涨 5.9%;食品价格上涨11.9%,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6.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8%。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1%。其中,城市上涨0.1%,农村与上月持平;食品价格下降0.2%,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2%。

  针对最新出炉的数据,汇丰银行经济学家今晨表示,预计政府将局部放松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保障房和在建项目的建设,但政策全面反转的时机尚未成熟。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和央行最近的表态显示,政府将对宏观政策进行微调,从紧缩转向局部放松。“随着通胀的回落,这为政府在在通胀和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平衡提供了空间。但从短期来看,政策完全反转的时机尚未成熟,毕竟目前的通胀率仍高于4%的官方目标。更重要的是,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依然保持在8.5-9%的水平,政府还没有必要通过降息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全面放松货币政策。 ”汇丰银行经济学家表示。

  “我们认为充足的财政资金使中国政府有足够的能力通过财政手段来降低经济下滑的风险。预计中国政府将削减中小企业、服务业和出口企业的税负。中国政府还会增加保障房的建设投入。此外,地方债试点也使地方政府能够筹措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基建项目的建设。 ”

  “虽然通胀得到控制,但我们继续认为人民银行将在今年余下时间保持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不变。预期当局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2012年的政策基调。在此期间,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微调以避免经济大滑坡,但不会大幅放松政策,因为内需仍然旺盛。 ”野村证券经济学家认为。

  调整或从存准金率开始

  不过,记者注意到,由于物价呈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一些券商已经发布报告认为微调或率先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开始--中信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表示,年前资金面将会普遍承压,预计春节前中国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建银国际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也表示,央行可能在12月初宣布今年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而昨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100亿元一年期央行票据,虽然发行量与上周相同,但是发行利率却下行了 1.1个基点,由 3.584%降至3.5733%。毫无疑问,在三年央票暂停发行后,银行等机构转而增加一年央票的配置规模,而为避免加大资金回笼规模,央行"被动"下调了一年央票的发行利率。

  此外,汇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会在未来实施局部宽松的政策调整,从而将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风险降至最低。

  “在过去的一年中,严厉的货币紧缩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大部分就业岗位。我们认为政府信贷政策的局部宽松的重点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以及保障房和在建基建项目的建设。”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的调整也将同信贷政策一样起到重要作用。虽然没有必要再推出如2008年至2009年那样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但政府财政收入一直以高于预期的速度增长,今年以来的财政收入增长已接近30%,而中央政府的累计现金存款已超过3.8万亿人民币。

  近期流动性状况明显改善

  在10月经济数据公布前夕,1年央票发行利率下调或许暗示着通胀压力减弱和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在记者连线采访过程中,野村证券的经济学家也认为,近期流动性状况得到改善。6个月票据转贴利率从9月底11.0%的峰值降至5.8%。同期,7日回购利率也从9月29日的5.08%降至11月2日的3.71%。

  东亚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的经济学家从亚太区角度对物价进行了阐释:“中国及印度已经出台紧缩货币政策来应对不断上升的价格压力。在韩国、新加坡等地,通胀虽然也已抬头,但由于种种原因,政策回应并不强烈。除越南这一明显的例外情况,东盟其他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大米价格的稳定,目前价格压力保持温和。 ”

  总体而言,在未来数月,通胀不太可能迫使央行进一步提高利率,并中断目前的再杠杆化过程。但同时由于核心价格压力依然较大,降息政策也难以实施。近期亚洲各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因此一段时间内,亚洲新兴市场的货币增速仍将维持高位,在目前股市估值已经合理的情况下,国外投资者对于亚洲新兴市场的热情也依旧高涨。”东亚银行经济学家指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