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0 05:31 来源: 时代周报☉报道篇
信贷紧缩寒风冲向高速公路
作者:柴莹辉赵锋
来源:11月5日《中国经营报》
银根紧缩的寒风,已经刮到了高速公路身上。曾经被誉为“现金奶牛”的高速公路,如今却在全国部分省市出现了停建的现象。目前尚不能准确得知停建高速公路的比例,但是在湖南、云南、陕西都先后传出高速公路“断炊”停建的消息,而它的根源无不是银行收紧了“钱袋”。
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起始于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又终结于银行系统的风险意识。高速公路的建设资金来源于三部分,一是交通部的补贴,二是地方政府的拨款,三是银行贷款。而按照公路行业最低资本金要求,高速公路25%的资本金来自交通部和省、市财政自筹资金,75%需要企业自行贷款筹资或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解决。这意味着,银行成为高速公路最大的“债主”。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刚开始时,很多银行也非常看好,慷慨给予贷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高速公路逐渐变成了烫手山芋。一方面,能赚钱的高速公路只是少数,比如在某省内20条高速公路中,真正赢利的只有3条;另一方面,随着征地成本、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高速公路的修建资金水涨船高。
走到了十字路口的高速公路,不得不开始自寻出路。除了紧急求助银行之外,面对愈来愈严峻的高速公路债务困局以及资金链风险,陕西当地政府亦开始着手对有关项目进行债务重组,希望在未来让有关项目重新获得融资能力。不过面对高速公路的自救,交通部却显得格外冷静。现在看来,这场轰轰烈烈的高速公路热潮或随着信贷紧缩而逐渐终结。
点评:实行信贷紧缩政策,就像拉住了狂飙中的经济马车的缰绳,避免马车跑得太快而翻车,可是突然的紧急制动,却也让车上乘客摔了一地。摔下去容易,爬起来却会很难。
☉评论篇
教授下跪,悲情中的维权艺术
作者:李忠庶
来源:11月6日《经济观察报》
11月1日长江大学教授在荆州市、区两级政府前下跪,要求政府关停学校周围的一家污染严重的小钢厂。11月3日下午,荆州区政府对该厂采取了停电措施,长江大学师生投诉的排污企业已停止生产。
在媒体看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教授下跪、警察上访这些因为身份特殊、举止奇特的案例,才会得到媒体的关注,而那些整天跪在政府、法院门前的平民却很难得到媒体的青睐。跟教授下跪维权得到政府部门如此神速的解决相比,这种不平等的待遇,实在令人唏嘘。对于普通人来说,媒体监督的这种选择性和效果的不确定性,无形中抬高了这种维权方式的门槛。
所以,制造一些非常之举,往往能够更快地引起媒体关注,而为了引起关注,人们无奈中竞相开始创新之举。冤情或维权本身似乎不是重点,引起别人关注自己的冤情才是重点,从这个角度去讲,维权似乎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越是夸张奇特,越是吸引人眼球,就越可能进入媒体与公众的视线,公众舆论的效应越能震动有关部门,从而解决问题。
而在一个民主法治健全的社会,民众维权当然首选问题的最终解决者—政府,政府才是民众权利的天然维护者,从这个角度出发,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主法治程度,媒体掺和维权的数目就可以成为指标之一。
点评:在合理合法的维权渠道堵塞或成本过高的现实情况下,靠出位的“行为艺术”来博人眼球,以求问题得以解决,越来越成为常态。不管是跪行救子,还是长跪投诉,都让呼唤现代文明的人感到无比耻辱与悲哀。21世纪的今天,还要靠下跪来求生存、护权利,岂不发人深思?